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物理3月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622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物理3月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物理3月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物理3月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物理3月诊断性测试试卷(含解析)二、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B. 玻尔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C.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0,若用波长为(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会产生光电效应D.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方程E=mc2,其中E是物体以光速c运动时的动能【答案】B【解析】【详解】A. 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总质量,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故A错误。B. 玻尔原子模型: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原子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所以他提出能量量子化。故B正确。C. 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对应的波长为0,根据,结合光电效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其频率变小,不好产生光电效应。故C错误。D. 其中E是与物体相联系的一切能量的总和,即不是单一的动能,也不是单一的核能。故D错误。2.如图所示,光滑细杆BC和AC构成直角三角形ABC,其中AC杆竖直,BC杆和AC杆间的夹角=37,两根细杆上分别套有可视为质点的小球P、Q质量之比为12现将P、Q两个小球分别从杆AC和BC的项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sin37=0.6。则P、Q两个小球由静止释放后到运动至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的冲量之比为11B. 重力的冲量之比为56C. 合力的冲量之比为58D. 合力的冲量之比为52【答案】C【解析】【详解】设AC为5l,BC为4l,P球沿AC杆做自由落体运动,设下落的时间tp:5l=12gtp2,Q球沿BC杆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gcos37=0.8g,设下落的时间为tQ:4l=12atQ2,有以上方程可得:tptQ=11。A、C.有冲量的定义I=Ft可得两球的重力的冲量比为:IPIQ=mPgtPmQgtQ=mPmQ=12。故AC都错误。C、D.由速度公式v=at可得,两球的速度比:vPvQ=gtP0.8gtQ=10.8;由动量定理I合=P=mv可知,两球的合力的冲量比:IP合IQ合=mPvPmQvQ=1210.8=58。故C正确,D错误。3.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定值电阻R1、理想电流表A1一起接入电压恒为U的交流电源上,原线圈接入电路的匝数可通过调节触头P进行改变,副线圈和滑动变阻器R、定值电阻R2以及理想电流表A2连接在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上移动,则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变小B.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下移动,电源输出的总功率变小C.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则A1的示数减小,A2的示数减小D.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则R的电功率变小,R1的电功率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上移动,则n1增大,再由U2=n2n1U1,可知U2减少,又因为副线圈的总电阻不变,所以通过副线圈的电流减少,即A2的示数变小;A1的示数为U1R1,U1和R1都不变,所以A1的示数不变。故A错误。B. 保持R不变,将触头P向下移动,则n1减少,再由U2=n2n1U1,可知U2增加,副线圈的负载电阻不变,由P出=U22R总可知电源输出的总功率增大。故B错误。C.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负载的总电阻R总增大,U2不变,由I2=U2R总可知I2减小,所以A2的示数减小;A1的示数为U1R1,U1和R1都不变,所以A1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D. 保持P的位置不动,增大R,负载的总电阻R总增大,U2不变,由I2=U2R总可知I2减小,副线圈的输出功率为P2=U2I2减小,由因为R2的功率不变,所以R的功率是减小的;电阻R1不变,两端的电压U2不变,所以R1的电功率不变。故D正确。4.如图所示,空间有两个宽度分别为L和2L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都为B,左侧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右侧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abcd是一个均匀电阻丝做成的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线框以垂直于磁场边界的速度v匀速通过两个磁场区域,在运动过程中,线框ab、cd两边始终与磁场的边界平行。设线框cd边刚进入磁场的位置为x=0,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从线框ad边刚进入磁场开始到整个线框离开磁场区域的过程中,线框受到的安培力F(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随着位置x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第一个过程:cd边刚进入左侧磁场到ab刚要进入右侧磁场的过程,cd边受安培力,大小为F0=BIL=BBLvRL=B2L2vR,方向向左。第二个过程:cd刚进入右侧磁场到ab刚进入右侧磁场的过程中,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F=2BIL=2B2BLvRL=4B2L2vR=4F0,方向向左第三个过程:ab边离开左侧磁场到cd边到有侧磁场的有边界,在这个过程,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所以线框不受安培力的作用。第四个过程:cd边刚离开右侧磁场到ab边刚离开右侧磁场的过程,ab边受安培力,大小为F=BIL=BBLvRL=B2L2vR=F0,方向向左。综合以上分析,C正确。5.赤道平面内的某颗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度。赤道上一观察者发现,该卫星连续两次出现在观察者正上方的最小时间间隔为t,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0,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知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A. 3gR2t2T0242(t+T0)2RB. 3gR2t2T0242(t+T)02C. 3gR2(t+T0)242t2T02RD. 3gR2(tT0)242t2T02R【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赤道平面内的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h)2=m(R+h)2(2T)2,解之可得:h=3GMT242R。设卫星的周期为T,则有tTtT0=1,解之得:T=tTt+T0,由此可得:h=3GMt2T0242(t+T0)2R,此代入黄金代换式GM=gR2,可得:h=3gR2t2T0242(t+T0)2R。故A正确。6.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内壁光滑的直线槽子,质量相等的A、B两球之间由一根长为L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A球始终在槽内,其直径略小于槽的直径,B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刻A、B两球的位置连线垂直于槽,相距L2,某给B球一个平行于槽的速度v0,关于两球以后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子拉直前后,A、B两球组成的系统在平行于槽的方向动量守恒B. 绳子拉直后,A、B两球将以相同的速度平行于相的方向运动C. 绳子拉直的瞬间,B球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A球机被能的增加量D. 绳子拉直的瞬间,B球的机械能的减少量小于A球机械能的增加量【答案】A【解析】【详解】A.在拉直前,A和B作为一个系统,在平行于槽的方向不受力,所以A、B两球组成的系统在平行于槽的方向动量守恒。故A正确。B. 绳子拉直后,B球要以A为圆心,L长为半径做圆周运动,运动的方向不能平行于直线槽子。故B错误。CD. 绳子拉直的瞬间,系统的机械能要损失,所以B球的机械能的减少量大于A球机械能的增加量。故D错误。故选A。7.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颗粒以速度v从a点水平向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颗粒运动到b点时速度大小仍为v,方向竖直向下。已知颗粒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重力加速度为g,则颗粒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A. 做匀变速运动B. 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 电势能增加了12mv2D. a点的电势比b点低mv2q【答案】AC【解析】【详解】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电场力是恒力,所以小球做的是匀变速运动。故A正确B.由于不知道重力和电场力的大小关系,故无法确定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故B错误。C.在平行于电场方向,小球的动能减小量为Ek=12mv2,减小的动能转化为了小球的电势能,所以小球电势能增加了12mv2。故C正确。D. 在平行于电场方向有qUab=012mv2,解之得Uab=mv022q,所以a点的电势比b点低mv022q。故D错误。8.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为简化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AB部分是倾角为=37的助滑雪道,BC部分是半径为25m的光滑圆弧轨道,二者相切于B点,圆弧最低点C点的切线沿水平方向,CD部分为倾角2=30的着陆坡。一运动员连同滑板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滑下,到C点后沿水平方向飞出,安全落在着陆坡上的E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CE=30m,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则A. 运动员到达C点时,对轨遒的压力大小为运动员本身重力的1.9倍B. 运动员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C. 若运动员从助滑雪道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则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方向与坡面CD的夹角都相同D. 若运动员从助滑雪道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且以不同速度v0从C点飞出时,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大小与v0成正比【答案】ACD【解析】【详解】A.设运动员在C点的速度为vC,在CD上有平抛运动可得:tan2=12gt2vCt,CDsin2=12gt2,有以上两方程可得:vC=15m/s,在C点有圆周运动的知识可得:FNmg=mv2R,压力大小为运动员本身重力的比为:n=FNmg,有以上方程可得:n=1.9。故A正确。B.有B到C有动能定理可得:mgR(1cos)=12mvC212mvB2,解之得:vB=125m/s。故B错误。C. 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tan=2tan2,所以是定值,所以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方向与坡面CD的夹角都相同。故C正确。D. 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大小v,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v=v0cos,因为cos是定值,所以运动员落在着陆坡上的速度大小与v0成正比。故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29分)9.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既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又可以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装置中的物块下端连接纸带,砂桶中可放置砂子以便改变物块所受到力的大小,物块向上运动的加速度a可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现保持物块质量不变,逐渐增大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进行多次实验,得到多组a、F值(F为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等于悬挂滑轮绳子的拉力),不计滑轮的重力。(1)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则由该图像可求得物块的质量m=_kg,当地重力加速度g=_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改变砂桶和砂的总质量M使物块获得不同大小的加速度a,则实验得到的加速度a的值可能是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12.0m/s2B10.0m/s2C6.5m/s2D8.2m/s2【答案】 (1). 0.20 (2). 10 (3). CD【解析】【详解】(1)对物块分析可得:FTmg=ma,对滑轮应有:F=2FT,联立以上方程可得a=12mFg,可得图线的斜率k=12m=104,解得m=0.2kg,纵轴的截距g=10,解得g=10m/s2。(2)由图象可知实验得到的加速度a的值应该大于0小于9m/s2,符合条件只有CD。故CD正确。10.某实验室中有一捆铜电线,实验小组的同学想应用所学的电学知识来测量这捆电线的长度。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这捆电线的电阻Rx,图中a、b之间连接这捆电线;V1和V2可视为理想电压表:R为阻值范围为0999.0的电阻箱;E为电源;R0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1)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铜电线的直径d,如图乙所示,则d=_mm;(2)按照图甲所示的实验原理线路图,将实物电路连接好;(3)将电阻箱R调节到适当的阻值,闭合开关S,记下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电压表V1的示数U1、电压表V2的示数U2,则这捆电线的阻值表达式为Rx=_(用R、U1、U2表示);(4)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记下多组R、U1、U2的示数,计算出每一组U2U1的值,作出U2U11R图像如图丙所示,利用图像可求得这捆电线的电阻Rx=_;(5)已知这捆电线铜材料的电阻率为=2.00108m,则这捆铜电线的长度为L=_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1.200 (2). (U2U1-1)R (3). 2.6 (4). 1.47102【解析】【详解】(1)铜电线的直径d为d=1mm+20.00.01mm=1.200mm。(3)通过铜线的电流为Ix=IR=U1R。Rx=U2U1Ix=(U2U11)R(4)整理可得U2U1=RX1R+1。由图象可得斜率k=Rx=7.51.002.50=2.60。(5)由电阻定律R=ls可得l=Rs=Rd24=2.63.14(1.2103)242108m=1.47102m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物体静止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在t=0时刻,对物体加一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7角的力F的作用,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一段时间后,撤去F的作用,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物体运动过程中从t=0时刻开始,每隔0.1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出物体的瞬时速度,部分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已知sin37=06,g=10m/s2,求(1)力F的大小;(2)物体运动过程中获得的最大动能;(3)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答案】(1)10N(2)18J(3)24J【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做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由表中数据可知:a1=vt=6m/s2,a2=v2t=5m/s2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过程:Fcos-(mg-Fsin)=ma1物体做匀减速运动过程:mg=ma2由以上各式可得:F=10N设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间为t,有题意可知:a1t=v2+a2(t2-t)即6t=3+5(1.6-t)得:t=1s物体过程中获得的最大动能:Ekm=12mvm2=12m(a1t)2=18J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S1=12a1t2对物体全过程列动能定理方程:FS1cos37-Wf=0-0得:Wf=24J12.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形区圆周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b、c、d点。x轴下方圆弧bd与bd是两个半圆形同心圆弧,bd和bd之间的区域内分布着辐射状的电场,电场方向指向原点O,其间的电势差为U;x轴上方圆周外区域,存在着上边界为y=2R的垂直纸面向里的足够大匀强磁场,圆周内无磁场。圆弧bd上均匀分布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它们被辐射状的电场由静止加速后通过坐标原点O,并进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以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考虑粒子从磁场返回圆形区域边界后的运动。(1)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运动的时间为多大?(2)若从a点进入磁场的粒子不能从磁场上边界射出磁场,则磁感应强度应满足什么条件?(3要使粒子能够垂直于磁场上边界射出磁场,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B0;并求出此时从磁场上边界垂直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4)当磁场中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第(3)问中B0的32倍时,求能从磁场上边界射出粒子的边界宽度。【答案】(1) t=R2mqU;(2) B1R2mUq;(3)B0=1R2mU3q,t=Rm6qU;(4)L=x1+x2=(3+5)R.【解析】【详解】设粒子被电场加速后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qU=12mv2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在圆形区域内运动的时间:t=2Rv得:t=R2mqU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轨道半径为r0。从a点进入磁场的粒子不能从磁场上边界射出磁场应满足:r01R2mUq垂直磁场上边界射出的粒子的圆心O必在磁场上边界上,设该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满足磁感应强度有最大值,即r有最小值。又因为OO=R2+r2当r有最小值时,OO取最小值,OO最小值为O点到磁场上边界的距离2R故:rmin=3R由以上各式可得:B0=1R2mU3q设此时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为则tan=rR=3故=60由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T=2rv此时垂直于磁场上边界射出磁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360T=Rm6qU当B=32B0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r=2R由几何知识可知,当粒子从d点沿x轴正方向进入磁场,粒子从磁场上边界射出点,为粒子能够到达的上边界的最右端。设粒子能够到达的上边界的最右端距y轴的距离为x1x1=R+r得:x1=3R当粒子与磁场上边界相切时,切点为粒子能够到达的上边界的最左端。设粒子能够到达的上边界的最左端距y轴的距离为x2x2=R2+r2得:x2=5R粒子能从磁场上边界射出粒子的边界宽度:L=x1+x2=(3+5)R1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A. 两分子处在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B. 在潮湿的天气里,洗过的衣服不容易晾干,是因为没有水分子从衣服上飞出C.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外界的变化D. 相同温度下液体中悬浮的花粉小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E. 晶体一定有固定的熔点,但物理性质可能表现各向同性【答案】ADE【解析】【详解】A. 两分子处在平衡位置时,分子势能最小。故A正确。B.潮湿天气,空气相对湿度大,从衣服飞出的水分子与回到衣服的水分子相等,达到饱和。故B错误。C.在引起外界变化的情况下,热量可以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故C错误。D. 相同温度下液体中悬浮的花粉小颗粒越小,花粉受到水分子的撞击越不平衡,所以布朗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E. 晶体一定有固定的熔点,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为各向同性。故D正确。14.如图所示,上端带卡环的绝热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气缸内部的高度为h,气缸内部被厚度不计、质量均为m的活塞A和B分成高度相等的三部分,下边两部分封闭有理想气体M和N,活塞A导热性能良好,活塞B绝热,两活塞均与气缸接触良好,不计一切摩擦,N部分气体内有加热装置,初始状态温度为T0,气缸的横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大小为mgS且保持不变。现对N部分气体缓慢加热(i)当活塞A恰好到达气缸上端卡环时,N部分气体从加热装置中吸收的热量为Q,求该过程中N部分气体内能的变化量;()活塞A恰好接触气缸上端卡环后,继续给N部分气体加热,当M部分气体的高度达到h9时,求此时N部分气体的温度。【答案】(i)Q-mgh()569T0【解析】【详解】()活塞A到达气缸上端卡环前,气体M和N均做等压变化,活塞A、B之间的距离不变。当活塞A恰好到达气缸上端卡环时,N部分气体的压强pN2=pM1+mgS=p0+2mgS=3mgSN部分气体增加的体积V=Sh3N部分气体对外做功W=pN2V=mghN部分气体内能的变化量U=Q-W=Q-mgh()活塞A恰好接触气缸上端卡环后,继续给N部分气体加热,气体M做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2mgSh3S=pM2h9S解得pM2=6mgS此时N部分气体的压强pN3=pM2+mgS=7mgSN部分气体的体积VN3=8h9S对N部分气体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mgSh3ST0=7mgS8h9STN3解得TN3=569T015.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1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简谐横波在t2=(t1+0.2)s时刻的波形图,若波速为v1=35m/s,则x=5m的质点M在t1时刻的振动方向为_(选填“向+y方向”或“向y方向”);若在t1t2这段时间内x=5m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为1m,则波的传播方向为_(选填“向+x方向”或“向x方向”),波速为_m/s。【答案】 (1). 向-y方向 (2). 向+x方向 (3). 25【解析】【详解】由图读出波长=4m,所以波的周期为T=v=435s,时间t=0.2s包含的正确个数为tT=134,根据波形的平移法可知,波向左传播,质点M在t1时刻的振动方向为y方向。由图知振幅为A=20cm=0.2m,在t1到t2的时间内,M通过的路程为1m=5A,即经过了54T, 则有54T=0.2s,解得T=0.16s。故波速为v=T=40.16m/s=25m/s。因为波形从实线到虚线经历了54T,所以波向+x方向传播。16.玻璃球过球心的横截面如图所示,玻璃球的半径为R,O为球心,AB为直径。来自B点的光线BM恰好在M点发生全反射,弦BM的长度为263R,另一光线BN从N点折射后的出射光线平行于A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求(i)该玻璃的折射率;()光线BN在玻璃球中的传播时间。【答案】(i)()【解析】【详解】()光线BM恰好在M点发生全反射,则BMO为临界角C则BM=2RcosC=解得cosC=sinC=sinC=n=()光线BN在N点的入射角为i,则折射角r=2i由折射定律n=得cosi=2Rcosi=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