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553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 现代文阅读(35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有学者认为,伏羲、唐尧、虞舜时期是我国文章发生和进步的时代,夏、商、周是文章昌隆的时代,春秋战国则是文章极盛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各家学派,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留下了一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我们通常把当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称为“先秦诸子”。先秦诸子中,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韩非子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从文体上看,它们基本上都属于论议之文。先秦诸子的论议文之所以富有魅力,第一个原因是流派众多,而发表言论的各家及其成员都个性鲜明,卓异不凡。一方面,不管是儒家之文、道家之文、法家之文,还是墨家之文等,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都不可替代。另一方面从各家内部来看,诸多发表言论的人物之间虽然保持着某种一致性,却并非千人一面、千口同声,而是各不相同。就儒家的论议而言,论语的文章简而能赅,浅而能深,态度雍容,辞义典雅;孟子的文章气势逼人,匠心独运,而挥洒自如;荀子的文章缜密谨严,譬巧喻博,句式参差与齐整相间。就道家的论议而言,庄子本人的庄子内篇奇妙深幽,庄子后学的庄子外、杂篇则大抵奇妙浅豁;庄子学派的文章明于知人心但相对较少辩智,老子的文章明于知人心但相对较多辩智。其次一个原因是充满了卓绝的智慧。当时,各家各派的成员都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都对这些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自己的方子。孔子围绕礼和仁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现实社会秩序的紊乱以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墨子围绕兼相爱、交相利建立的学说,回应的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亏人自利”的世风。孟子建立的仁义、仁政学说,回应的是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以及率兽食人、好战嗜杀的暴政。庄子安时处顺的思想,蕴含着灵魂在现实压迫下的挣扎;其以无用为大用的思想,则回应着把生命当作工具的价值观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戕害这里充满了对社会发展、社会秩序、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行为的深刻洞察,充满了对人心与世道、情与理的细腻深刻的把握,充满了对天人关系的宏大锐敏的思考。在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人们思考天与人、社会和人生,几乎都没有跳出这些哲人的樊篱。传统从这里发源,反传统也从这里发源;士大夫进取的根据在这里,士大夫退守自持的根据也在这里。在古代社会,先秦诸子在很多根本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几乎没有被超越过。 (选自先秦诸子选读,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诸子是对春秋战国各学派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的通称。B先秦诸子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基本上都属于论议之文。C先秦诸子的出现,这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是一个重大事件。D先秦诸子在古代很多根本方面达到的高度,几乎没有被超越过。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指出,先秦诸子的论议文富有魅力具有两个原因,并围绕这两个原因进行论证。B文章采用事例论证的手法,层次清晰,论证了先秦诸子论议文富有魅力,有说服力。C文章选用论语孟子荀子的相关材料,着力于论证儒家流派众多,个性鲜明。D文章通过大量的材料,论证了先秦诸子论议文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深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是我国文章极盛的时代,所以才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B先秦诸子都关注和思考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而开出方子。C从各家学派内部来看,诸多发表言论的人物之间保持着某种一致性,可谓千口一声。D先秦诸子对人际关系、天人关系都做出了正确地思考和把握,是后世人进退的根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军 号申志远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行进在草地上,远远的,一个人走在前头,他的影子在天际线下,是一个小黑点,后面,很远很远的地方,是打着军旗行进的红军。从茨坪出发,过湘江,一直走到这一眼看不到边的草地,陆青一直都走在这支队伍的前头,他是号手,军号一响,红军战士就要向前冲锋。陆青19岁,曾经是茨坪的一个喇叭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少不了他,老表们都叫他“喇叭青”。那年,镇上闹红军,他跟了私塾的教书先生一起投了红军。政委问他:“娃子,你会干啥?”“我会吹喇叭。”“吹喇叭?那去当号兵吧!”政委一句话,喇叭换成军号,从此,陆青成了号兵。军号是德国的,铜的,铮亮铮亮的,能照见号兵的脸。一吹,声音特别嘹亮,十里八里都能听见。军号的主人叫阿贵,每天号不离手。阿贵是广东人,读过学堂,从南昌暴动开始,一路吹到井冈山。号谱虽然复杂,但对喇叭匠陆青来说不是难事,很快就学会了。阿贵把军号用一个牛皮套套着,拴了一大块红绸子,时刻带在身边。号兵陆青跟屁虫似的追着阿贵,想着有一天自己成为这军号的主人。有一天,阿贵说:“喇叭青,我要是牺牲了,你得继续吹,吹到革命胜利”陆青回答:“我想要军号,可不想你死,我们要一起吹着军号去见毛委员!”湘江之役,白匪用了飞机大炮,红军的浮桥被打断,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号兵阿贵在湘江渡口吹响了冲锋号,一颗炸弹在江边爆炸,号声戛然而止,阿贵的脑袋被弹片削掉了,一团血雾喷过来,鲜血浸透了红绸。血喷了陆青一脸,他拾起军号,用尽平生的气力吹响,他的脸和军号、军旗都融在湘江猩红的血色中,号声呜咽,号声嘹亮红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后,成功突围。以后,这军号跟了陆青,跟着主力红军,一路走来。松潘草原的天气,一会儿一变,刚刚是万里晴空,一下子就暴雨如注。陆青行进在草地上,任雨水浇过头顶,他把军号塞进背包,打开背上破旧的油纸雨伞,冒雨前行。雨雾中的陆青感到特别疲惫,他走不动了。雷鸣电闪中,他仿佛看到了阿贵在和他说军号的事暴雨过后,草原上弥漫着雨雾,天边还出现了一道彩虹,陆青又饿又乏,放眼回望,军旗变成一个小点。前方,是一块绿色的草坪,过了草坪就是一大片灌木丛,陆青喝光水壶中最后一口水,扔掉了被雨打烂的油纸伞,擦了擦军号,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了绿色的草坪。一脚下去,陆青感觉自己飞了起来,而后整个身子迅速地沉下去,仿佛大地里伸出一只手在拽他,他挣扎着,越挣扎陷得越深。陆青试图扔掉身上的背包,可是根本摘不下来,就这样,他一点一点被绿色的泥浆包围。时间似乎静止了,他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陆青半个身子没在沼泽里,他脑子是清醒的,用尽最后的力量,他吹响了军号,号声嘹亮,号声呜咽吹号加速了陆青的下沉,很快,淤泥没了他的脖子,陆青想,战友们呢,能听到号声吗?一瞬间,他的眼晴模糊了,他清晰地看到了阿贵,张开双臂从红色的湘江走来,他睁不开眼睛了,但是他觉得自己的脚踏在一块石头上,他用左臂,高高地举起军号,他要让战友们看到军号红军队伍走到这里,正是晚霞满天的时候。一望无垠的草地上,只见陆青的手在高高地擎起,军号紧握在他的手里,像个路标,红绸子在风中飘舞政委和红军战士们向着军号敬了军礼,绕过这片死沼,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 (选自2018年第4期北方文学,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半部分交代了陆青成长为一名真正号兵的经历,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故事情节更加合理,同时使行文跌宕起伏,更具可读性。B.阿贵与陆青两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出身经历,但是对军号的珍视和对号兵责任的恪守却惊人相似,两人也都有着同样高贵的精神追求。C.陆青在距离大部队很远的前方引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造成自己最终深陷沼泽而无人救援的后果,作者在对其褒扬中也暗含批判。D.小说结尾处“向远方,向红霞灿烂的地方走去”,富有象征意义,预示着革命队伍走向光明和胜利,言简意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5.文中两次写到“号声”,试分析二者的内涵有何异同。(5分)6.小说以“军号”为题,有哪些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条作答。(6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12分)一株斜柳温海宇 一株斜柳生在护村河旁,树干像船一样弯躺在水面上,它什么时候长在这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际遇长成这般模样,实在是无从考究了。袁村人不管这些,只是姑娘媳妇们喜欢蹲在其干上洗衣洗菜。护村河的水是活水,常年流向下游的马家潭,马家潭是淮河的一个小支流。袁村只有八九户人家,村后是一大片茂密的竹园。袁村杂树丛生,郁郁葱葱,从外观上看袁村乌黑一片,像上苍遗留在田野上一团水墨,透着古韵沧桑。 斜柳的躯干有一抱粗,乌乌的树皮展示着它年岁的久远。春天来了,斜柳的枝条远远地泛着一抹浅黄,似有薄薄的寒烟笼罩着,春天的太阳格外的红,照在袁村就有了一种空灵明丽的色调。紫气东来,斜柳的枝条在春意的督促下由浅黄变为嫩绿,都水灵灵地下垂着,似乎触及到刚刚寒冰融化的春水。经过一个枯寂而漫长的寒冬,斜柳像刚睡醒的样子,焕发出恒久的活力,是最先长出绿叶的树木。鸟儿们对这一抹久违的新绿也由衷的青睐,三三两两,穿梭其中,唧唧咋咋,呼朋引伴,为柳增色。闲情偶记说:“此树为纳弹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可见柳树这种诗意的特质果真名不虚传。 柳树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其弯弯曲曲的造型难成大用,质地亦欠佳,只怕连木匠也难以垂青它。柳树像一个浪漫主义的文人,潦倒而并不消极,依然斜斜地长在那河畔。 袁村人的观念渐渐发生了变化,村里的许多杂树都被砍伐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笔挺高拔的白杨树,这种俗称“穿天杨”的树种非常健长,六七年就能成材,自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斜柳长在河畔并没有占袁村植树的土地,因此免除杀身之祸而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或许是根系扎在水里的缘故,这株斜柳长得也出奇的大气、茂盛,几乎延伸到河的对岸。虽说它有近百的岁数,却一点也不显得苍老衰败,相反给人一种不断进取的昭示和生生不息的昂扬。许多的村子里都被栽上了“穿天杨”,大树老树早就被伐尽了,只有这袁村的斜柳倚老卖老地在护村河畔张扬着它庞大的姿态,几乎成为袁村的一大特色。然而袁村人还是把它看作一种低贱的树。姑娘媳妇依旧蹲在它的躯干上洗衣洗菜,它也并没有因柳的减少而得到尊贵的待遇。斜柳依旧那样知足地活着,而且活得还是那么富有诗意。夏天水涨大了,它斜斜的躯干便浸泡在水里了,顿失了洗衣洗菜方便,被农妇村姑们诅咒谩骂几句也是有的。夏天也常有成群的白鹅在斜柳下伸翅嬉水,白鹅们都伸长脖子去吃柳叶,可怎么也够不着,白鹅便哦哦哦地叫唤着,流露出对斜柳的不满。斜柳“身上”的知了是很多的,也叫得天昏地暗,算是对白鹅的回应。 斜柳热闹了一夏。 后来,袁村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业迅速在这里“火”起来。游客见到这么一株奇特的老柳,都觉得罕见和不可思议,它到底是怎样长成的呢?人们带着种种疑问纷纷拍照,把水上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自然景观定格在相册里,以便永久珍藏。斜柳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变化,袁村人再也不敢轻视它,都觉得斜柳是袁村的一景并能带来财富的树了。斜柳也被人刻意地保护起来,躯干不再有一双双脚踏过,害虫也得到了根治。歪歪扭扭的斜柳变成了人人景仰的富贵树,让人想起文人的大器晚成。 斜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俗不媚地活着,活在晨曦里,活在夕阳下,活在斜风细雨中。他见证了时光的轮回和岁月的变迁,在它生命的年轮里,储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只有它自己清楚了。 冬天下起了雪,斜柳身上落满了雪,一树的白。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开头结尾都说斜柳的阅历不被外人所知晓,前后形成照应,在反复中强调,蕴含着对斜柳精神气质的深沉喟叹。B文章引用了闲情偶记的内容来赞美柳树既娱目又悦耳的特点,与后文评价斜柳为“浪漫主义的文人”形成了呼应。C斜柳“活得还是那么富有诗意”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斜柳在农人洗衣洗菜、白鹅嬉水和知了鸣叫的环境中泰然自得的情景。D斜柳在袁村人办农家乐前后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出斜柳的生命价值终于被袁村人认识和接受。8 第段作者为何说斜柳“潦倒而并不消极”,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9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5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叔向贺贫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惟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选自国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B.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C.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D.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卒之田: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一卒之田,100顷。B 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C吾子:您,古时对人的尊称。D 稽首:顿首,把头叩到地上,常为子女拜见父母时所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B曾经显赫一时的郤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C叔向以桓子贪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D韩宣子认为是叔向的开导挽救了自己,表示世代铭记他的恩惠。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分)(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9分)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1)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的观点。 (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B.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D. 初露锋芒 一日干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19.在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 ,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 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 的那一天。时间真如 ,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A 休戚与共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白驹过隙B休戚相关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行云流水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刮目相看 白驹过隙D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另眼相看 行云流水20下列各种表述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您多次诚意邀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敬谢不敏了,明天一定准时赴宴。B李华在班会上立下誓言,十年寒窗苦读,岂能马齿徒增,必驰骋考场,蟾宫折桂!C我近期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写成此书,今日登门奉上新作,敬请雅正!D今日是舍叔七十寿辰的日子,我提前为他准备了礼物以表达我的心意,希望他能喜欢。 21.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22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十月二十日上午,本人在金路易西餐厅吃饭时,不慎丢掉了一个白色提包,包内东西有身份证、信用卡、钱包等,另有一本小说围城。多方寻找未果,如有人看到或代为收起来,请给本人打电话,手机号13612345678,本人必会重谢。四、写作(60分)23. 四季轮回,春华秋实,登高望远,临风把酒。自然的造化总是带给人们丰富的情感体验。请你以某种自然景物为对象,展开联想,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要求:(1)自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2)景物描写要生动,刻画细微;(3)题目自拟;(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德州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模块检测语文试题答案1.B(“先秦诸子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正确。原文“先秦诸子中,儒家的论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范围扩大)2.C(“旨在论证儒家流派众多,个性鲜明”表述不正确。根据文意,旨在论证儒家议论风格多样,个性鲜明)3.B(A项,不合逻辑,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C项,错解文意,“并非千口一声”;D项,正确地思考和把握,文中无依据)4.(3分)C(“个人英雄主义”“暗含批判”理解偏颇。)5.(5分)相同点:都描写了号声的响亮、凄切,烘托了悲壮的气氛。(1分)不同点:前者写出了陆青对战斗的惨烈及阿贵牺牲的悲愤之情,同时饱含了鼓舞战友奋勇向前、全力突围的奋发昂扬之意。(2分)后者写出了陆青身陷绝境之际竭尽全力提醒战友避开沼泽的急切,同时表达了陆青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精疲力尽、不能再继续战斗的不甘和遗憾。(2分)6.(6分) “军号”是军魂的象征,是主人公的生命所在、精神所系,承载着陆青的顽强精神、英雄气慨和高尚情怀,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军号”具有线索作用,小说处处围绕“军号”展开故事情节,有助于文章结构的紧凑、集中;“军号”意味着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前进方向的指引,从阿贵到陆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有助于文章主题的揭示。(每条2分。)7. D(文中“袁村人还是把它看作一种低贱的树”和“袁村人再也不敢轻视它”两句,体现斜柳在袁村地位的根本性变化。但是“斜柳的生命价值”不只体现在财富上,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这并未被袁村人认识和接受。)8.柳树的“潦倒而并不消极”体现在:没有实际功用的,其弯弯曲曲的造型难成大用,质地亦欠佳,但依然像个浪漫主义的文人,斜斜地长在河畔;斜柳长得大气、茂盛,虽有近百的岁数,却一点也不显得苍老衰败,相反给人一种不断进取的昭示和生生不息的昂扬;被看做是低贱的树时,斜柳依旧那样知足地活着,而且活得还是那么富有诗意。作者认为柳树无论何种情况,依然会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俗不媚地活着。(任意答出两条即可)9.结构上以景结情,收束全篇,余韵缭绕,意味无穷。将柳树活在当下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媚不俗的精神风骨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出来。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柳树的热爱之情。10答案:A 11D(“常为子女拜见父母时所用”说法不够准确。)12.C (桓子贪婪骄横,是事实,但他沾了父亲栾武子光,免于难而混过一生。)13.(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2) 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多,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3)(一方面)不通晓句读,(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14B(“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写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15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孤苦无依、内心哀伤:舂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给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16(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3)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17 B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初露锋芒:比喻刚显露出某种力量或才能。语段强调人工智能“九歌”只是在“作诗”上显示一下本领,用“牛刀小试”。一日千里:比喻进步或发展极快。日新月异:形容发展、进步很快。二者基本相同。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文中对象是“张小明记者”,后面是“一战成名”应用“不负众望”。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杞人忧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语段强调“没必要的担心”,用杞人忧天。) 18. D(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前面是“学习”,同时注意“学习”和“掌握”的先后顺序。) 19.C(“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20.C(A “敬谢不敏”表示因能力不足而拒绝;B “马齿徒增”是自谦之词;D “舍”一般用于称比自己年轻或辈分低的亲属。)21.D(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后一个句子是“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可见前一句子的主语应该是“石头”,由此排除了A和C项。项用判断动词“是”进一步强调主语为“石头”,因此选项。)22.“吃饭”改为“用餐”“丢掉了”改为“丢失”“东西”改为“物品”“收起来”改为“保存”“给本人打电话”改为“联系本人”。 23.略【参考译文】 叔向去拜见韩宣子,韩宣子正为贫困而发愁,叔向却向他表示祝贺。 宣子说:我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有什么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我正为此发愁,你却祝贺我,这是什么缘故呢? 叔向回答说:从前栾武子没有一百顷田,家里穷的连祭祀的器具都备不齐全;可是他能够传播德行,遵循法制,名闻于诸侯各国。各诸侯国都亲近他,一些少数民族都归附他,因此使晋国安定下来,执行法度,没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灾难。传到桓子时,他骄傲自大,奢侈无度,贪得无厌,犯法胡为,放利聚财,该当遭到祸难,但依赖他父亲栾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终。传到怀子时,怀子改变他父亲桓子的行为,学习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来可以凭这一点免除灾难;可是受到他父亲桓子的罪孽的连累,因而逃亡到楚国。那个郤昭子,他的财产抵得上晋国公室财产的一半,他家里的佣人抵得上三军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财产和势力,在晋国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体在朝堂上示众,被诛九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八个姓郤的中有五个做大夫,三个做卿,他们的权势够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诛灭,没有一个人同情他们,只是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境况,我认为你能够继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贺,如果不忧愁德行的建立,却只为财产不足而发愁,我表示哀怜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够祝贺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头说:“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