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易错题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508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易错题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易错题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易错题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读图完成12题。1.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A和 B和 C和 D和2.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增强,减弱 B减弱,增强 C增强,减弱 D减弱,增强1.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温室效应。由图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大气温室效应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错误以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2.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多云的天气,白天云的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会升高太大;夜间大气逆辐射也较强,温度不会下降太厉害,昼夜温差较小,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多云的天气,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减弱。多云的天气,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即增强。下图示意我国四个雾与霾多发地区。据此回答34题。3雾与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与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与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与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与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4下列关于四地区深夜初冬多雾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3.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雾霾天气会使得大气中雾气增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雾霾天气,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4.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雾的成因。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容易形成雾,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只考虑雾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没有考虑到雾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 5m 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5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春季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大 B秋季的白天,热岛效应最明显C冬季热岛强度约在 23 时附近达最小值 D拉萨市白天热岛强度大于晚上6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 B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C出现逆温现象能减小热岛强度 D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负相关5C【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由图可知,冬季热岛强度约在 23 时附近达最小值。秋季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大;秋季的21时至7时的热岛效应最明显,为夜晚;拉萨市在四季都是夜晚的热岛强度大于白天。故C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秋季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大,错误判断秋季的白天热岛效应最明显。6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热岛强度的判断。风速越大,市区的热量越容易散发,越能减弱热岛强度,因此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负相关。大气污染物增加对市区的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更强,热岛强度减小;建筑物越高,市区的热量越不容易散发,温度越高于郊区,热岛强度越大;逆温现象抑制大气对流,使市区的热量不易散发,会增加热岛强度。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4)。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5“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图4 图57“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A9-10米 B7-8米 C6-7米 D4米以下8 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 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A B C D7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由图可知,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因此“防霜冻风扇”安装在垂直方向上气温最高的高度。故B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根据题干信息“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图中4米以下气温下降到最低,风扇会自动打开。8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防霜冻风扇”是将高处的暖空气吹到茶树以及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下层空气的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从而起减轻霜冻对茶树的影响。故D项正确。【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选项,原因是考生认为防霜冻风扇是通过加热,风扇吹出的热风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对流运动程度。9.9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它也是一种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 ;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 B4时当日14时C16时次日8时 D6时当日18时(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 (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 热力环流 (2) D (3)冬季 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风的成因。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2)本题主要考查海陆气温日变化以及海风出现的时间。由图可知,的昼夜温差大,为陆地;昼夜温差小,为海洋。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3)本题主要考查海陆风出现天数的季节变化。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我国冬季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陆风。(4)本题主要考查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海陆风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对海陆风出现的时间不清楚。二是对冬季海陆风出现天数少的原因不理解。三是混淆海风对沿海城市气候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回答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时错误回答为海风对沿海城市气候的影响。10.(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洞庭湖位置图。材料二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海陆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原因: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3)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解题思路】(1)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类型及其过程。由图可知,洞庭湖属于外流湖,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其过程为东海海水蒸发,水汽随夏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后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东海。(2)本题主要考查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从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可以看出,洞庭湖湖面白天距平值小于0,说明降水少;夜晚距平值大于0,说明降水多。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湖面升温慢,湖面气温低,气流下沉,降水少;夜晚湖面降温较慢,气温相对高于陆地,气流上升,水汽凝结,降水多。(3)本题主要考查湖泊对环境的影响。湖泊具有调节径流、调节局地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湖泊面积缩小,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调节气候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下降。【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水循环过程的描述不完整;二是混淆日降水量距平值和日降水量,将日降水量距平值等同于日降水量;三是对洞庭湖面积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分析不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