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434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都无不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诗人北岛的著名诗句“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摘编自邹广文乡愁的表达)1.下列关于乡愁与现代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愁与人类现代化结伴而行,每个人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到,是人们因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而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B.乡愁是我们在生活标准化、理性化,文化个性消弭的今天,对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的抗拒和对多元、个性化生活的憧憬。C.乡愁作为一种思乡、怀乡之情,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D.乡愁是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对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传统意义的乡愁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现代意义的文化乡愁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B.乡愁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形成特定的文化形态,积淀成一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甚至伴随人的一生。C.文化记忆编织人的文化成长之路, “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只有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才能真切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D.乡愁传达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是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的心理距离。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远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刘剑飞秋天的田野,空旷高远。靠近河滩的田地上,几个身影在阳光下晃动,那是刘桥村最后的耕耘者。“吁喔”根生老汉手举鞭子,高声吆喝着牲口。苍老的声音,在秋风中一颤一颤,像是一曲悠长的牧歌。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根生手扶犁把,走在中间;后面,是他10岁的孙子壮壮,正挎着一只竹篮子,朝犁沟里撒肥料。喝足了秋后的一场透雨,田里的土酥酥的、软软的。明晃晃的犁铧插进土里,将一块块带着湿气的黑土翻上来,枯黄的衰草和豆叶便被掩在土下。犁完一趟,调转头,扎好了犁,老根生便折回身来,帮着孙子撒肥料。竹篮有些沉,孙子趔趄着身子,努力挎着,小手麻利地抓起一把把肥料,撒进新翻的犁沟。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根生老汉的心里蓦地生出了一种暖意。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累了咱就歇一会儿。”“爷爷,我不累。天晚了,咱还得多犁几趟地呢!”“好嘞,要是不累,咱就再干一会。”说着话,老根生扶起犁,喝了声号子。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大片的田野里却冷清清的。蓝天黄土之间,一头牛,一架犁,两个人,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在秋日的夕阳下,定格成一帧发黄的影像。又犁了好几趟,见孙子脑门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根生老汉便喝住牛,扎稳犁,让这小小的队伍就地休息一会。温润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壮壮拣了一堆土块,跪在地上,玩垒房子的游戏。老根生就坐在新翻的土上,不紧不慢地燃着一支烟,若有所思地静静地看这空旷的田野。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老根生知道,那是推土机在推对面村里的房子。年前,镇里村里就开过几次会了,说是市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原小区。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村支书尽管很不理解,但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这些天来,夜夜睡不着觉,一季庄稼也就几十天,就怕日子一溜烟似的过了,因为他实在不愿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以及伴他耕种的这头牛、这架犁。一群大雁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老根生心中一酸,大雁飞走了,明年还能再飞回来,而自己呢?明年还能再回到这里吗?想到这,老根生长长叹了一口气,有泪水顺腮边落下。“爷爷,你怎么了?是想奶奶了吗?”听到根生老汉的叹息,玩得正欢的孙子停下来问。老根生摇摇头,又点点头,擦拭着眼泪,“没事,你玩吧,爷爷没事。”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爷爷一定是在愁搬家的事呢。爷爷别愁,听咱村的杠子叔说,那新家里有超市、有学校,还有能喷水的小公园呢,可好玩啦!”小家伙转动着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得很是兴奋。根生老汉狠抽了一口烟,心想,小孩子家哪会想那么多,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这一旦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呢?夕阳斜射下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地边的草丛里,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声音发着颤,有些凄婉和孤零。老根生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招呼孙子,“壮壮,来,歇好了,咱再接着干。最后一季庄稼了,可得好好种啊!”(选自羊城晚报)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老根生叹气流泪,不是想去世的老伴了,而是对搬家之事发愁,是因为他不喜欢孙子描述有超市、有学校、有喷泉的新家。B.对面河滩的机器轰隆声,推土机推民房,市政府要建工业园,这些描述流露出作者强烈的反感,批评强拆乱建的做法。C.这篇诗意小说描绘了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中一位老农人的内心世界,小说底色中自然注入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D.小说语言别具一格,虽不圆熟浓郁,却也华美典雅,艺术性思想性上更侧重情理交融,“桃源”般的画面呈现出时代的印迹。5.文中划线句子是一段精彩的环境描写,请分析其对小说全文的作用?(5分)6.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分析老根生的形象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王轨,太原祁人也,汉司徒允之后,世为州郡冠族。父光,少雄武,有将帅才略。频有战功,周文帝遇之甚厚。 轨性质直,起家事辅城公。及武帝即位,累迁内史下大夫,遂处腹心之任。军国之政,皆参预焉。从平并、邺,以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郯国公。 及陈将吴明彻入寇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频与战不利,乃退保州城。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舰于城下,以图攻取。诏以轨为行军总管,率诸军赴救。轨潜于清水入淮口,多竖大木,以铁锁贯车轮,横截水流,以断其船路,欲密决其堰以毙之。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获。陈之锐卒,于是歼焉。进位柱国,仍拜徐州总管。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 宣帝之征吐谷浑也,武帝令轨与宇文孝伯并从,军中进趣,皆委轨等。时宫尹郑译、王端并得幸于宣帝。宣帝军中颇有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轨等言之于武帝。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及宣帝即位,追郑译等复为近侍。轨自知必及于祸,谓所亲曰:“吾昔在先朝,实申社稷至计。今日之事,断可知矣。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大象元年,帝使内史杜虔信就徐州杀轨。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切谏,帝不纳,遂诛之。轨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无罪被戮,天下知与不知皆伤惜。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加点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B.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C.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D.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8.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家族。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轨的父亲王光年少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对他很好。B.王轨善于谋略,在吕梁之战时,他暗施妙计,横截河流,断绝陈朝军船的退路,最终全歼敌军,大获全胜。C.出征吐谷浑时,武帝把军队的进止攻取都交给了王轨等人,而出于国家社稷的考虑,王轨回来后还向武帝奏报了宣帝在军中失德的事情。D.宣帝出于个人仇怨而执意杀害王轨,即使御正中大夫颜之仪恳切进谏劝阻也没有用处,天下人都替王轨悲伤惋惜。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 (2)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小题。普明寺见梅【宋】杨万里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B.“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C.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D.“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E.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7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对,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三句是,。”.(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面对祖国河山,不禁勾起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两句极力写出了刘裕当年北伐时气概之豪迈。(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5) 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6).古人云:“以地事秦,,。”(7)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风雨的名句。比如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蚊龙生焉”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8)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9)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荷塘月色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4、下列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从国产大飞机试飞,到高铁订单纷至沓来;从迈向空间站时代,到量子计算机突破,这样的点一个个连起来,正奠定着中国科技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国内外多数科学家认为,一年比一年热,除了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厄尔尼诺事件推波助澜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成为常态。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A. B. C. D.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消息,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日前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部署自xx11月20日起,分三批在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B.执行“和谐-xx”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圆满结束对坦桑尼亚为期8天的友好访问后,26日离开达累斯萨拉姆港。C.根据数据显示,截至xx10月31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3168起,处理26259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145059人。D.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本市所有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注册民办园)要实现挂牌督导全覆盖,建立健全家园沟通机制,引导家长和社区有序参与园所建设与管理。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昨日,作家协会的几位名作家在上海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受益匪浅。B.某街舞社团的团长对新加入的成员说:“祝贺你荣幸成为我们的一员,让我们共同进步。”C.昨天姨妈离开我们家时,我将她送到了楼下,然后对她说:“姨妈,我留步,你慢走。”D.校园诗歌大赛即将举行,宋佳对参赛的选手说:“希望各位在比赛中承让。”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 ;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回首过去,文学是我最深的青春记忆。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和成熟;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纷纷扰扰的平凡生活中,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五、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鲜明。 沁县中学xx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答案1、 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每题3分)(1-3小题) (二)文学类阅读(14分,3分+5分+6分)(4-6小题) 2、 古诗文阅读(30分)(1) 文言文阅读(19分)(7-10小题) (2) 古诗歌阅读(11分)(11-12小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7分)(13小题)13、(1)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2)一尊还酹江月(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弊在赂秦(5)暴霜露,斩荆棘(6)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7)积土成山,风雨兴焉(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4、A15、D16、A17、18、5、 写作(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