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429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III)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显现。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美丽中国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生态文化是美丽中国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涉及伦理、价值观、科技、教育、艺术、美学等范畴,其特征是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物质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与协同共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为文化上的意识形式就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友谊关系的伦理。其实,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以和谐与协同的价值理念为导向,而这正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内容。美丽中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于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识提升,其实质是文化的进步和对文明的超越。(摘编自卢艳芹“美丽中国”的三个维度,光明日报xx01月24日11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美丽中国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具有三个维度。B. 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比生态整体繁荣更为重要。C. 美丽中国的对象包含了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三部分。D.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既重视物质也重视精神,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从三个层面逐步纵深来展开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B. 文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分析了这样做的必要性。C. 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时,围绕美的内涵从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和分析。D. 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时,论述了生态文化的内含、特征及主体内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如果人类与自然无法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也就无法实现。B.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出的重物质轻精神的片面追求,不符合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C. 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这有利于审美意义上的社会的形成。D. 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就是“建设什么中国、怎么建设中国”问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朱华胜太阳挂在山梁,洒下金色的光芒,有的树叶已经泛绿。老羊倌像往常一样,大年三十这一天,早就把羊赶到山上,让羊吃个饱。他养着两只羊,一条大黑狗。他说,养多了我管不过来,养两只羊、一条狗作伴,我都七十三岁了。他看着这对奔跑的羊和身边吐着舌头的大黑狗,心里乐开了花。自从儿子走了以后,每年过年乡政府都会给他送来过年的大米,肉、油,还有一个红包。特别是在城里工作的那个小石头,每年春节都要回来过年,给他带两条烟。这不,昨晚又给他送了两条红烟来。想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凑近鼻孔,使劲闻了闻,好香。现在不能抽,回家再抽。自己是看山人,更要防火。虽然村里几年前就不要他看山了,说年纪大了。但他跑得动,坐不住。还是像往常一 样,太阳出来他上山,太阳西落他下山。日日坚持巡山。有人说,老羊倌憨得很,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谁都知道,守山人很穷,成天在山林里走着,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山林又不是他一家的,也不能给他家带来富裕,他这是何苦呢? 像他这样一家人都守山的并不多见。乌蒙山山连山。几年前,大小山谷里私挖乱采严重,不像现在管得严。有几个外地人来山上偷砍树木,要卖到矿井里做厢大。老羊倌的儿子发觉了,在纠缠中,儿子不慎滚落石沟里,抢救无效死亡。儿子死后的第七天,老羊倌赶着羊,背上斧头,向山里走去。这一走,就走到现在,就是十五个春秋。儿媳在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在他的催促下,改嫁到邻村,逢年过节,都要领着孙女来看他。知足吧,老羊倌自言自语,我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他走到山顶眼神里亮了起来。山那边还是山山山相连,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山。山脚是溪水,水连着水,这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的命根子啊。山上生长着很多树和花,他闭上眼睛就能数出它们的名:青松、罗汉松、亮松、青梨、刺叶梨、杜鹃、毛栗子等等。有村民说,老羊倌爱山林,那儿有他儿子的味道。儿子已经化成一棵树,一年四季,与他相伴。夕阳向晚,村子里传来零星炮竹声。今天是大年三十,他决定早些下山。春节的山村,喜气洋洋,村娃一群群,嬉闹追打。红灯笼、红年画,红对联。家家飘出肉香味,伴随袅袅炊烟,在村子上空弥漫,久久不散。“爹!”“爷爷!”老羊倌定将一看,那不是儿媳吗? 那不是长高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孙女吗? “爷爷。你看,妈妈今天一大早就油炸了很多酥肉、豆腐圆子、荞丝洋芋片,还蒸了一碗八宝饭,给爷爷送来了!”孙女的眼睛亮闪闪的,笑眯眯说着,揭开手里的提篮,香气扑鼻。“哇,好香!”老羊馆笑了,咂了咂嘴,花白胡子在跳舞。“大爹,你再不下山我都要来喊你了。今晚跟我去过。”柱子人未到,声音先跑了进来。“不啦,我一个人自由自在惯了。你看我儿媳,送来这么多好吃的,再加上你们的,政府给的,够吃到正月底了。”老羊倌笑容溢满皱纹间。突然,大黑狗跑了出去,跟在一个人身后亲热跳着。“ 爷爷,”隔壁胖丫双手抬着一个大碗,碗里冒着热气, “爷爷,我妈做的牛肉炖山药排骨汤。”随着胖丫说话的声音,村里噼噼啪啪的炮竹声响了起来,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老羊倌泪眼朦胧,望向墙上挂着的儿子的照片。儿子望着他,也在笑。过年啰。(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篇的描述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写出了老羊倌的生活状态。B. 老羊倌能够闭着眼睛数出山上生长的很多树和花的名字,是因为他认为这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也许还因为他对儿子的思念。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刻画人物,老羊信“砸了咂嘴,花白胡子在跳舞”,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开心和满足。D. 小说运用了心理、语言、动作和外貌等描写手法对老羊倌进行描写,使得人物形象生动、丰满。5. 小说在刻画老羊倌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6分)6. 小说把时间设定在“大年三十”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小题。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xx1月25日法制晚报)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xx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xx1月25日“东北新闻网”)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节选自xx1月25日法制晚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B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跟河南 “禁炮令”的朝令夕改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C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较为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探讨。D材料四偏重议论,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进行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后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尽复取鲁、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生子伉,故其比诸将最亲。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蔽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帝王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但文中的“高祖”是司马迁将刘邦的庙号“太祖”与谥号“高皇帝”结合而来。B“参乘”亦作“骖乘”,指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C“迁”一般指升官,也可指一般调动,也有降职的用法;“谪”与“迁”的意思一样。D“谥”指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12.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因为杀了别人的狗,就和刘邦一起隐藏起来了。B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上,充分显示了他的勇猛和忠义。C刘邦能从鸿门逃脱,樊哙责备项羽的那番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D因为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生了儿子,所以高祖对他比一般将领更亲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2)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9分)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再泛吴江宋王禹偁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注)诗人之前由于直言进谏,屡受贬谪。本诗写于诗人第二次遭贬之时。吴江流经长洲县。张翰,吴郡人,西晋文学家,齐王司马囧执政时,任大司马东曹掾。后知司马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念故乡鲈鱼脍,遂辞官归吴。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诗歌以叙事发端,从首联“住江滨”“重到”等词可见诗人是一位难与世俗相融的高雅之士。B 诗歌用词凝练,一个“病”字,语带双关,既可指自己身体上的病痛,也包含精神思想上之“病”。C 颈联巧用拟人手法,将人望月、山,化为月、山随人,把客观的山、月写得极富人情味。D 诗歌紧扣“吴江”展开,以写景见长,融景物描写、叙事、抒情为一炉,全诗浑然一体,情味悠长。15该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概括分析。(3)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氓中通过写桑叶茂盛喻指女子年轻貌美的句子是: , 。(2) 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3) 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服饰和人类文化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关于服饰的起源, ,观点众多,如保护说、装饰说、巫术说、遮羞说等。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延伸的结果就是服饰。人穿衣的第一动机是 的,肯定是诸多因素的合力,这说明人类在选择“衣”时,已经赋予了其诸多的精神内涵。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人类早期,衣服作为一种奢侈品,自然多多益善,这使得衣服越穿越多,而衣服的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事物的发展往往 。经历了几千年的穿衣史后,人类开始厌倦繁复的穿衣,追求简约。同时一批前卫的设计师打破内外衣界线,形成内衣外穿潮流,原来穿上的如今脱下,原来长的现在剪短。繁复穿衣,对人体进行美化包装,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对人体的束缚;简约,把人们从自己罗织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人们脱去了繁复的衣服,但仍保持着对华美的审美喜好。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的缘故,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B不论服饰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C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D不论服饰的起源有多少种说法,人类穿衣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生存与繁衍,生存与繁衍是人类的本能。18.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折射B服饰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发展状况C. .服饰就像镜子一样,映照出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D. 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发展状况从服饰这面镜子上得到映照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否极泰来B. 息息相关见仁见智 扑朔迷离 否极泰来C息息相关众说纷纭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D. 休戚相关见仁见智 错综复杂 物极必反20.下面是一位同学自己起草的推荐信,其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推荐信河北大学招生办:兹有我校高三479班男孩子肖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天雄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周有光杯语文知识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还有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喜爱。特此推荐。大名县第一中学xx12月17日答: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21. .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十九大绘就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某班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小谭说:“再有不到20年,我们国家将实现现代化,那时我们才30多岁,真是幸运的一代啊。”小张说:“进入现代化,都实现了高收入,人工智能,我们到时候就不用干活了,我看现在也不用费劲学习了。”小雍说:“李克强总理说的“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真是鼓舞人心。”小蔡说:“中国还须掌握核心技术,我辈还须努力;最近美国制裁中兴,七年停止对中兴“芯片”供应,中兴处于“休克”状态,我们不能有“缺芯之痛”啊!”小唐说:“现代化不可能从天而降,还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就像登山,越到高处越不敢松劲。”小袁说:“这个好像和我们个人没多大关系吧,我们只管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小钟说:“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几代人的奋发图强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前辈,要担起这历史性的责任。”如果你是该班一位同学,针对上述对话,你有怎样看法?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教语文答案1. D 试题分析:A项,“美丽中国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说法错误,以部分代整体。原文为“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人的全面发展比生态整体繁荣更为重要”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文中并没有比较两者孰轻孰重。C项,“美丽中国的对象包含了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三部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广义上的美丽中国”才包含这三部分。故选D。2. A试题分析:A项,“从三个层面逐步纵深来展开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说法错误,文章三个维度不是逐层递进的,而是采用并列式的。故选A。3. C试题分析:C项,原文“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这与“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故选C。4、答案D(文中没有用外貌描写。)5、答案: 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守山人很穷,很孤独,但是老羊倌却很满足,坚持活一天就要巡山一天。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老羊倌坚持天天巡山,小石头送来的烟只是闻闻,而不在山上抽,体现了他的爱岗敬业。乐观坚强。面对儿子的死,老羊倌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乐观地面对生活。通情达理。儿子离去的第三个年头,老羊倌催促他的儿媳改嫁,体现了他的通情达理。质朴憨厚。守山人很穷,老羊倌不仅自己守了一辈子的山,还把儿子也培养成一个守山人,山林不能给家族带来富裕,但老羊倌却干得兢兢业业,可见他的质朴与憨厚。(要点+分析,答对其中3条,即可得满分)6. 环境背景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节日氛围,为后文写众人来陪老羊倌过年做铺垫;结构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上,用“大年三十”的热闹气氛衬托老羊倌的满足与感动,凸显了人物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主题上,本该孤独地过年的老羊倌,却在“大年三十”这一天迎来了众人的陪伴过年,深化了文章人性美好的主题。(要点+分析,答对其中3条,即可得满分)7B “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8B “要注意地域特点”原文无依据。9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10.答案C11.答案C(“谪”单指贬官降职。)12.答案A(不是“杀了别人的狗”,是“以杀狗卖狗肉为生”)13.答案(1)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是”“微”“谯让”“殆”各1分,句子通顺1分)(2)樊哙又跟从汉王攻打项羽,攻取了阳夏,俘虏了楚国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从”“下”“虏”“卒”各1分,句子通顺1分)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出营之后,沛公把随从车马留下,独自骑一匹马,让樊哙等四个人步行跟随,从一条山间小路跑回霸上的军营。却命令张良代替自己向项羽辞谢。项羽也就至此了事,没有诛杀沛公的念头了。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第二天,项羽带领军队进入咸阳,大肆屠戮,立沛公为汉王。汉王也就封樊哙为列侯,号临武君。后又升任郎中,跟随汉王进入汉中。此后项羽在彭城把汉王打得大败,全部收复了鲁、梁一带的地盘。樊哙回军到荥阳,汉王又给他增加了平阴两千户作为他的食邑,以将军之职守卫广武。一年之后,项羽带兵东去。樊哙又跟从汉王攻打项羽,攻取了阳夏,俘虏了楚国周将军的士卒四千人。把项羽围困在陈县,把他打得大败。樊哙血洗了胡陵。项羽死后,汉王立为皇帝,因樊哙坚守城池和出击作战有功,又加封食邑八百户。樊哙因为娶了吕后的妹妹吕须为妻,生下儿子吕伉,因此和其他将领相比,高祖对樊哙更为亲近。汉惠帝六年(前89)时,樊哙去世了,谥号为武侯。14 A 【解析】A项,“一位难与世俗相融的高雅之士”错误。“二年为吏住江滨”应是为世俗事物缠身,无心欣赏。故选A。 15 体弱多病,心情苦闷。诗人由于直言进谏被贬吴江一带,自己重到江边,以江水“照病身”。厌倦官场,向往自由。颔联通过对江面野鸟、渔人悠闲自在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思念家乡,意欲归隐。尾联通过张翰的故事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结合标题“再泛吴江”分析,“再”说明是第二次,可见诗人二次造贬。首联进一步写自己的处境和遭遇,“二年为吏住江滨”,写明自己二次被贬的遭遇,“照病身”,写自己疾病缠身。“满眼碧波输野鸟,一蓑疏雨属渔人”,这是泛舟吴江所见之景,“碧波”“野鸟”“疏雨”“渔人”,自由飞翔的野鸟,悠闲钓鱼的渔人,一切显得那么悠闲。“张翰精灵还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借助注释可以了解“张翰”这一典故,再联系诗人此时的遭遇和身体状况,可以发现此时诗人萌生了像张翰一样辞官归隐的念头。“绿袍依旧惹埃尘”,“绿袍”,古代低级官员的官服,“依旧”表达自己对入世的执着,“惹尘埃”,自己执着入世,换来的仅是“绿袍”,只是低级的官职,而且是一贬再贬的命运,流露出不满和自嘲之意。16.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九17.D 18.B 19.C17.D(A项,“主要原因缘故”句式杂糅;B项,“不论许多”搭配不当;C项,“原因还是因为”句式杂糅。)18.B整段文字的话题都是“服饰”,A项、D项话题不统一;C项,“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语序和前文不能照应,前文是“可以体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即应该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19.C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根据句意并无祸福相关联的意思,所以应选“息息相关”。众说纷纭:指各有各的说法,议论纷纷。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使用“见仁见智”,句中应该加“人们”,即“人们见仁见智”,这样才语意连贯。“错综复杂”和“扑朔迷离”都能形容情况复杂,不易弄清楚,但“错综复杂”偏重指客观事物本身的复杂,并含有头绪多的意思;“扑朔迷离”偏重指主观上难以辨认,看不清底细。句中指穿衣动机本身的复杂,属客观情况,故选“错综复杂”。否极泰来:指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物极必反:指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根据句意,没有体现“泰来”之意,而是强调事物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应选“物极必反”。20.【答案】“男孩子”改为“男生”或者删掉,“你校”改为“贵校”,“显著”改为“优秀”,“荣任”改为“担任”,“喜爱”改为“垂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有问题得体和语体得体,问题得体主要是要符合特殊问题的特殊要求,语体得体要注意讲话者的身份、环境、尊卑、主客以及“谦辞”和“敬辞”的运用,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语体的得体。本题,题干已经指出语段是“一位同学自己起草的推荐信,其中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要求“找出并作修改”。仔细阅读推荐信,可发现:“男孩子”,不够正式,不能用在推荐信里,可改为“男生”。此信是项高校的推荐信,“你校”表达不够郑重,尊敬,可改为敬辞“贵校”。“显著”,意思是明显,引人注目。此处是向高校推荐学生,不宜过分夸大,可改为“优秀”。“荣任”,一般指称颂人光荣担任某一职位。此处是说自己推荐的学生担任文学社社长,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担任”。“喜爱”,对人或事物产生好感或兴趣,口语化色彩较浓,此处为推荐性,是希望高校对自己推荐的学生能重视,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垂青”。21.【答案】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入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22. 参照xx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