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 选修部分 非选择题(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412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 选修部分 非选择题(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 选修部分 非选择题(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 选修部分 非选择题(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4)及答案1(2017全国卷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特点之一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2(2018大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32年的议会改革,为改革土地法扫清政治障碍,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1833年废除和解诉讼和共谋拟诉法之后,已婚妇女取得丈夫同意并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认可后,可通过要式合同的形式处分其自由继承地产。根据1870年已婚妇女财产法的规定,已婚妇女有权继承被继承不动产上的租金和收益。1882年已婚妇女财产法赋予已婚妇女与男子同等的财产处分权资格,在不动产法上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因为危及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所以土地法改革没有触及土地法的核心问题,无法对现行土地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的改革。土地法改革在改革封建土地法、实现土地法的现代化方面的效果十分有限,其任务远没有完成。摘编自咸鸿昌19世纪英国的土地法改革(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土地法改革的背景及其具体措施。(8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土地法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何不足?(7分)解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土地法改革。第(1)问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具体措施。第(2)问,英国土地改革取得的成效,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妇女地位的提高,适应了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答,不足之处应紧扣材料最后一句话“其任务远没有完成”进行分析说明。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为土地法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措施: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承认妇女的财产权利。(2)成效:改革提高了英国已婚妇女的法律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封建土地法律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变革的潮流,推动了英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足:由于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改革很不彻底,没有完成改革的任务。3(2018青岛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世界年代史材料二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1)据材料一,指出何为“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维钧据理力争而最终未能挽救山东的原因。(5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新秩序”,据材料一“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秩序为凡尔赛体系;第二小问“说明”,据材料一“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体系下矛盾重重: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第(2)问,据材料二“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的性质是一战中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它是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由此可以得出“弱国无外交”。答案:(1)新秩序:凡尔赛体系(列强一战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说明:这一体系下矛盾重重,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答出两点即可)(2)原因:巴黎和会是一战中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是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弱国无外交”。4(2018长春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连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1941年4月13日,苏联、日本达成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除了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不过同时由于国际形势并未按苏联领导人的意志发展,苏联对华援助并未停止,苏德战争爆发。条约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改编自李嘉谷论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抗战的实际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由“1940年7月底,德国秘密制定侵略苏联的计划如何摆脱来自东方日本的威胁,重新成为苏联必须严重考虑的外交问题”可知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占上风,试图扩大战争,苏联面临德国战争威胁,安全形势严重,由“1940年7月,日本大本营与政府联席会议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处理时局纲要,规定调整苏日关系以适应南进之需”可知日本试图调整苏日关系以实施南进。第(2)问根据材料,由“肯定双方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在一方与第三国发生军事冲突时保持中立以外,还特别声明:日本须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须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可知有利于苏联稳定远东,避免两线作战,推动了日本南进,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二战规模的扩大,由“稳定了苏联的东部边界,但激化美、英同日本的矛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援主要依赖美英”可知美英与日矛盾激化,推动了美英援华,由“中国自然成为这两个国家相互妥协的最直接受害者”可知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抗战等。答案:(1)二战初期,德日法西斯占上风,试图扩大战争;苏联面临德国战争威胁,安全形势严重;日本试图调整苏、日关系以实施南进。(2)有利于苏联稳定远东,避免两线作战;推动了日本南进,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二战规模的扩大;美英与日矛盾激化,推动了美英援华;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中国抗战;推动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答出三点即可)5(2018 菏泽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材料二“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己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8分)(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7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的关键信息着手,“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说明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说明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 第(2)问,应围绕“局部战争”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如局部战争同样有破坏力;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答案:(1)空中打击成为主要手段;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发展;是一场高科技战争。(2)局部战争同样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应努力制止非正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6(2018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858年7月10日在芝加哥北方废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讲:让我们抛弃不同人种之说,不同种族之说,某种族应为低级,故而必须置于一种低级地位,诸如此类的无稽之谈。让我们抛弃所有这一类的东西,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团结如一人,直到我们能够再一次站起来宣布,所有的人生而平等。两个月后的9月18日,在南方查尔斯顿蓄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说:我必须说,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的社会及政治平等: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让黑人也有选举权,也能当陪审员,也能担任公职,也能和白人通婚。林达扫起落叶好过冬(1)根据材料,概括林肯对种族问题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当选总统后做出的选择,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7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让我们抛弃不同人种之说,不同种族之说所有的人生而平等”得出种族平等;根据材料“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让黑人也有选举权,也能当陪审员,也能担任公职,也能和白人通婚”得出不反对种族歧视。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在芝加哥北方废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讲所有的人生而平等在南方查尔斯顿蓄奴主义的大本营,林肯发表演说:我必须说,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的社会及政治平等”得出林肯针对南北方不同选民发表言论;南北方因奴隶制存废问题矛盾激化。第(2)问的第一小问选择,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做答即可:努力实践种族平等的主张。第二小问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林肯领导南北战争、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答案:(1)两种观点:种族平等和不反对种族歧视。原因:南北方因奴隶制存废问题矛盾激化;林肯针对南北方不同选民发表言论。(2)选择:努力实践种族平等的主张。史实:他领导了南北战争;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制。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0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光启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所作出的贡献。(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9分)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徐光启引进西方科技,撰写专业巨著等方面作答。第(2)问,应结合材料围绕徐光启关注民生等方面分析说明原因。答案:(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科技向近代转型;撰写总结性的专业科技巨著,有利于近代科技的继承与发展。(2)关注国计民生、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胸怀;他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明朝统治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