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说课稿.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231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二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诗歌可以说是高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第一阶段,基本反映上古诗歌的概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诗歌的最早阶段,诗经是四言诗,四言诗的简单节拍,快捷而简单明了地表达出人物的情绪,同时又体现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为以后学习其他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2、 教学目标:认知和技能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2、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一些技巧及能力3、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品味诗歌语言过程和方法1、诵读、翻译,感知诗歌的大意。2、培养学生能阅读、能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3、调动学生的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2、了解诗经的思想,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3、教学重点: (1)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 (2)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4、教学难点: (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5、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6、教具:多媒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文是诗歌,重在反复吟咏自我体会。因而,教授时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理清思路,体会感情,同时也要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第一课时的时候给学生梳理诗经的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引导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或事件,经由形象或事件领略情感,领略诗情。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细细品味。比兴手法是诗经独创,重章叠句也新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让学生掌握。运用引进故事,改写等形式,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卫风氓 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收集整理阅读相关文章 一、导入新课 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句子,就是诗经的名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春秋赋诗言志,战国著述引诗。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 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 四、具体研习 教师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1、从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女子:纯真、热烈、专一、痴情、温顺迁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动、实则性情暴躁易怒。 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不断形成和父系社会的进一步确立,男女不平等现象产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似乎和全文无关,能否删去?若分别改为“女之妙龄,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陨”,好不好? 不好,这是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重点: 1、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这种两个相关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间比方就是“比”。 2、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发下文女主人公年长色衰,惨遭遗弃内容的叙述,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为“兴”。 3、整体看是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为具体,化无情为有情,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 4、诗三、四、五章刻画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 勤劳、忠贞,同时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负心丈夫的怨恨情绪。 5、结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诗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勤劳、温顺、忠贞、坚强、刚烈 6、结合课后练习二,从全文看,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全文直陈其事,运用了“赋”的写作手法。也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 五、艺术鉴赏: 板书一:对比的写法 氓是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回忆中运用了对比写法。 女 男 生活幸福 热情、温柔、纯真 “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变 化受尽屈辱 “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板书二:结构图 情节 感情基调 恋爱热情、幸福 婚变沉痛、怨恨 决绝清醒、刚强 六、思考下列问题 1、应如何看待诗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2、试分析“氓”的性格特点? 3、梁祝和氓都是以爱情为题材的,但反映的是两类“士”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样认识这一现象? 七、作业:1、翻译诗歌第六章2、以书面表达形式完成思考题3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采薇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巩固上节课内容 1、默写氓的前两章。 2、描述氓中女主人公形象。二、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氓讲的是爱情悲剧。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醒,虽然伤害已经造成,但总比一错再错,死到临头仍浑不觉死要强得多。飞蛾扑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赞美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静女,看看是不是又是一个悲剧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句读和节奏。(诵读的节奏:“二、二”节拍) 2、学生自由朗读后齐读课文。 3、学生根据注释,试翻译课文,标明疑问。 4、学生质疑,教师解答。 5、梳理课文叙事线索。四、具体研习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五、探究创新:练习改写采薇,可以改写成诗歌,戏剧,小说,散文四大文学体裁中的任意一种! 六、熟读课文,当堂背诵。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离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