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3 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5118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3 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3 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3 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3 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目标:了解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发展观,努力为可持续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难点: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教法:讲述法、图表分析法课时:1板书: 一历史演变历史阶段人类文明人口增长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人地思想崇拜自然采猎极慢轻微恐惧和依赖天命观改造自然农业迅速恶化开始不协调天命观有神论征服自然工业迅猛严重全面不协调征服论谋求人地协调现代放慢缓解趋向于协调协调论(可持续发展论)二基本理论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内涵:()基础:生态()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社会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三从观念走向实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式:()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提问:()环境问题产生的三大原因是什么?()四大问题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导入新课:上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产生的三大原因,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三大原因共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在环境问题产生的三大原因中,发展问题是环境问题的实质,即环境问题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同时也必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得到解决。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即83节(可持续发展)。二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历史演变: ()阶段()文明()增长()问题(略)()关系(略)()思想(略)基本理论:()概念()内涵()原则走向实践:()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四教师精讲历史演变读图89:()横坐标表示距今的年份。注意:0起点在右端,从右向左数值由小变大;距今500000年10000年的时间段内标注有细小刻度,表示时间非常漫长。()纵坐标表示人口数量。注意:左右两端各有一条纵坐标,均表示人口数量。()红色曲线表示人口增长状况。注意:公元纪年之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公元纪年之后人口增长开始明显加快;近二三百年来人口增长十分迅猛,几乎呈直线上升。()绿色括弧表示人类历史的时代划分。注意:历史上可划分为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中世纪、工业六个时代,其中前四个时代是用生产工具划分的。()图中标出了人类历史上的三大转折点。注意:农业革命开始于距今10000年左右;耕种和灌溉技术开始于距今5000年6000年左右;公元纪年开始于距今2000年左右。()崇拜自然阶段人类文明:距今约500000年10000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由于人类以采集和渔猎生活为主,因此被称为采猎文明时期(即旧石器时代)。其中,采集就是采摘树上的果实,渔猎就是捕鱼打猎。人口增长: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类没有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因此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环境问题:人类在长期的采猎生活中,会破坏生物资源,引起物种灭绝,因此已经有了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环境问题;但相对于后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来说还是比较轻微的,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人地关系: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导致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很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很弱,因此人类对环境是一种恐惧和依赖关系。人地思想: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依附性很强、对抗能力很小,在环境面前只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因此人地思想主要是天命观。()改造自然阶段人类文明:距今约10000年18世纪中期,经历了10000年左右的发展历史。由于人类开始农业革命,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因此被称为农业文明时期(即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中世纪时代)。人口增长:由于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人类有了稳定而可靠的食物来源,因此人口开始迅速增长。环境问题:人类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迅速增强。因此,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趋于恶化,如滥伐森林、滥垦草地、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日益加重。人地关系: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趋于恶化,因此人地关系开始出现不协调。人地思想:人类对环境问题恶化和人地关系不协调,不能进行正确认识和科学解释,而是以机械迁徙的方式进行逃避,错误地认为这都是老天的安排和神的意志,人类是无法抗拒和改变的,因此人地思想主要是天命观和有神论。但是,人类当时对人地关系已经有了科学认识的萌芽,如在古代中国就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的主张。()征服自然阶段人类文明:从18世纪中期世界发生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发展历史。由于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因此被称为工业文明时期(即工业时代)。人口增长: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因此人口开始迅猛增长。环境问题:人类在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依附性更小、对抗性几乎达到了颠峰。因此,由于人类破坏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这些环境问题既有环境污染又有生态破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生存。人地关系:由于人类对环境的对抗性几乎达到了颠峰,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生存,因此人地关系出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地思想: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开发能力和对抗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就试图以此来征服自然和主宰自然,这种征服和主宰是以牺牲自然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因此,人地思想主要是征服论。()谋求人地协调阶段人类文明: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仅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发生在现代,因此被称为现代文明时期(即后工业时代)。人口增长:由于人类认识到了人口急剧增加带来的严重危害,开始实行计划政策,从而使人口增长开始有所放慢。环境问题:由于人类认识到了环境问题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关注世界上的环境问题,从而使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人地关系:由于人类开始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不再走“高消耗”、“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等人地不协调的道路,因此人地关系逐渐趋向协调。人地思想:由于人类意识到了人地关系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人地关系相协调,因此人地思想主要是协调论,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召开一系列环境会议,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并得到公认。基本理论()概念:内容:可持续发展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二是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理解: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不同处理意见。一是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二是全部砍伐满足当地需要;三是把这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片1000公顷,每年砍伐一片,砍伐以后随即补种树苗,十年使其成材。第一种意见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第二种意见损害了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只有第三种意见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是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内涵:内容: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三者共同组成了如图811所示的复合系统。理解:读图811。第一,在三大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因此,三大可持续发展位于此图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端。第二,在人与三大可持续发展之间,人是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调控者,可持续发展是人的管理调控对象。因此,“人的管理调控”位于此图中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第三,在人与三大可持续发展之间以及人与三大可持续发展之间,均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此图中四者之间均标有双向箭头来表示这种密切关系。()原则:公平性原则:该原则包括四方面的公平性。一是同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即任何人的发展不能危害他人利益;二是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危害后代人生存;三是人与生物之间的公平性,即人类的发展不能危害生物生存;四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性,即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不能危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等。持续性原则:A.内容:该原则是指人类对资源和环境要能够永远的持续利用。B.要求:该原则要求人类在发展社会经济时,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程度必须保持在其承载能力之内。如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不能超过资源再生速度,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数量不能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等。C.做法:一是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二是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三是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A.原因:由于环境问题已经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成为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事情,即可持续发展应该具有共同性原则。B.要求:该原则要求人类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时,一切决策和行动都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C.做法: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等资源应该制定各国均能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从观念走向实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首先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让社会公众主动认识、接受可持续发展。在思想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行为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式,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行为方式的转变,让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公众的认识、接受和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清洁生产:读图812。A.概念:清洁生产是指清洁产品的生产,清洁产品是指生命周期全过程均保持清洁的产品,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包括产品的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等过程。B.比较:传统意义的“清洁”只注重产品的末端处理,即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理应保持清洁;清洁生产的“清洁”则是指产品的生命全过程均保持清洁,废弃物的清洁处理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C.相对性:清洁生产的“清洁”是与传统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相对而言的,但并不是对环境没有一丁点的影响。公众参与:读图813。A.必要性: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大到生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小到我们身边的凡人琐事,都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大框架、大趋势需要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门和科学家们去实施完成,而我们身边的凡人琐事则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B.特殊性: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与,它不仅包括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有关的行动或项目,更重要的是人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态度和习惯,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正确的行为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C.平凡性: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的,就是对身边的凡人琐事要有正确的思想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如该图右边方框中所说的那样。环境标志:读图814。A.原因:环境标志标明该产品在其生命全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因此,我们应该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B.要求:记忆该图中的三种环境标志,即中国、加拿大、北欧委员会的环境标志。标题小结:人类只有通过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传统型向可持续型的转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场人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五巩固训练六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础知识,即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演变、基本理论、从观念走向实践。其中,历史演变包括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四个阶段,基本理论包括概念、内涵、原则三个方面,从观念走向实践包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两个问题。下堂课我们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去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