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限时练(四)(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095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限时练(四)(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限时练(四)(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限时练(四)(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限时练(四)(限时40分钟满分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深思。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把汉字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还要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B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C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D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解析:选BA项,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汉语之意。D项,逻辑错误。由原文“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可知,是先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B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C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D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解析:选BB项,分析错误。文章提到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B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C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D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解析:选CC项,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要对拼音教学法的利与弊进行深思,并没有说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同里之思张抗抗春天去了周庄,仍是意犹未尽,心里总是想着那个叫作同里的小镇。同里不去,它就像一条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里荡来荡去。夏天的荷花时节,终于有机会去了同里。同里镇果然让我喜欢:周庄小镇上有闻名的双桥,而同里竟有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三曲九折相贯相连,似给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庄小镇有精美的私家花园沈厅、张厅,而同里镇上也有嘉荫堂、崇本堂、陈去病故居那些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珑的园林小筑。何况同里镇四周有五湖环绕,江河湖汊用古老的桥连接起来又分割开去。桥下是舟,河边是树,舟船在水里摇曳,绿树在风中摇曳,那一棵棵苍绿碧翠的杨柳桂花女贞玉兰树的叶尖上,终日飘动着细腻柔曼的温情。何况,同里镇临河傍岸的小街上,没有那么多杂乱的店铺,便少了许多嘈杂的商业气味,自然多了几分幽谧与清静,河边洗涤的农妇与屋前饮茶的男子,都有一种同里人才有的从容与悠闲。更何况,同里镇古宅群中,还有被同里人最引为骄傲,也已被世人竞相传说并无数次进入影视的那座独一无二的“退思园”呢。退思园,为光绪年间安徽兵备道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之意,相传任兰生在同治年间官居安徽六泗兵备道道台兼凤阳关监督。凤阳关监督为肥缺,凡过往商贾都要向他送红包,因此宦囊充盈,于是他就在家乡同里镇上兴建一座花园,以备晚年享用,不料园子尚未完工,慈禧让他去镇压捻军,他因不愿对捻军赶尽杀绝而触怒慈禧。眼看将招来杀身之祸,他在好友左宗棠、彭玉麟的教导帮助下,对慈禧巧以应对,不作辩解,使慈禧有火难发。最后慈禧问他:今后怎么办?他答:退而思过,进而报国。慈禧默允,一场风波就此结束。任兰生总算免去性命之忧,罢职还乡。归家后,果真将花园取名为“退思园”,以此制造出一种认罪悔过的假象,专门糊弄皇上。因是戴罪思过,那园子必须得有些低头顺眉的小模样,作出检省内愧的收敛状。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向,由纵向变为横向,自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竟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贴水筑”,为江南古镇留下了一处颇费后人寻思咂味的别样庭园。既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的;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得有“水芗榭”和“眠云亭”下棋解闷,“揽胜阁”作画;春有“闹红一柯”的喜庆,夏有“菰雨生凉”的悠闲;还有横空出世、八面来风的“天桥”,可令人精神一爽。再有读书思过的“辛台”,抚琴听乐的“三曲桥”,将园主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却因是解职下台,清静中不免寂寞冷清,门前车马日稀,岂不辜负了园内美景?任老前辈早有准备,在中庭通往园内之途上,泊有一艘旱船,好似一艘正在靠岸的到客船,为园主请来了一批批嘉宾。侧旁的“岁寒居”,正待好友围炉品茗,舞文弄墨,谈古论今;园内的楼台亭阁上处处留有祈福求爵的痕迹,以期有朝一日宦海复出,东山再起。若是有如此优裕的日子可过,退下来未必真能思过了;若是真的思出有过,这建园所收敛所耗费的钱财,想必是应“退”还凤阳去才是了。从“望月楼”袭来的凉气中,我无法得知任老先生在园中的那些岁月,究竟在“思”些什么。任兰生在退思园安居两年后,因西北回民起义,经左宗棠力荐,如愿“平反”,被慈禧起用,后在镇压回民的战斗中死于沙场。当年的捻军之难并未让任老先生心灰意冷,从此隐退田园;当年的任道台仍是固守着他对朝廷的忠义,固守着他的功名利禄,当他享受着退思园的时候,他便愈发不能放弃天下的“富土”了。那原本只是一种策略一种计策的“退思”,却成为一个黑色的玩笔退思后的任兰生,退至其退思之前的位置,甚至更远?好一个“退思园”。遥远的历史和不远的“文革”以至当下,有着何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退思园确是发人深思。相传“同里”的地名,早年为“富土”,只因太湖鱼米之乡,富甲一方,时有盗贼骚扰,遂将竖排的“富土”两字,重新分割组合,成为“同里”,倒也顺理成章。似乎只有如此富裕的土地,才能产生如此精美的园林,以及藏富匿民、瞒天过海、含蓄绕弯的心思。质朴而秀美的同里,常让人思念。再思同里,却是为了那座闻名遐迩的“退思园”,为什么人们总是要待“退”时才能思过呢?尽管退而思过,当强于退而拒思百倍,但若在“进取”时,亦能冷静检省自己,岂不是能避免更多“过错”么?退思园在江南的雨雾中变得朦胧。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我们或许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所以,退思园仍是令人难忘的,同里那片富土也由于退思园的存在,而区别于其他安逸俗艳的江南小镇,被罩上一层冥思苦想的思辨色彩。(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同里”比作“波浪中的小船”,突出作者心中对于同里的向往和挂念。B文章写了同里的石桥、园林、湖水、舟船、居民,多角度表现了同里质朴、静谧、从容的独特气韵。C作者颇费笔墨写退思园,写建园缘起、庭院布局、退思生活,为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做铺垫。D文章开篇从同里质朴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写到从容悠闲的文化气质,层层推进,为下文写退思园蓄势。解析:选CC项,“下文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错,下文并非在写任兰生进而报国的壮怀,而是写对任兰生退而思之之后反倒退到退思之前位置的思考。5作者为什么在退出那个园子以后,“有了一种异样的思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回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结合全文”和关键词“异样”。要分析“异样”,那要有至少两种思绪作比较才行,因而本题思路即为“围绕全文,分析作者前后的思绪变化”。最初,作者的思绪是从众的,对“退思园”心怀向往;在了解了任兰生的生平经历后突然发现,“退思园”内实则是退而不思,作者由此对“退思”产生了不一样的思考,因此才有了离开园子后“异样”的思绪。参考答案:游“退思园”之前,作者怀着从众的心理,非常向往“退思园”;(2分)游览“退思园”时,作者意识到“退思园”的“退思”与“退而思过”的本意不同,实质上是退而不思过,只是一种手段与假象;(2分)游览“退思园”后,作者产生了关于“退思”的诸多思考。(2分)(意近即可)6文章题目叫“同里之思”,同里究竟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阅读全文,所谓“同里之思”,其实是对任兰生“退思园”的思考。如任兰生在面临性命之忧时,不辩解,做出认真悔过的姿态,得以保全性命,这表明以退为进是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由任兰生再次出仕,结果招致身死,可知任兰生之思过,并未真正反省自己,策略性的思过,不如真正反省。写同里名称的来历,当地人借改名逃过一劫,展现出人们含蓄绕弯的智慧。而从古至今,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表明含蓄绕弯、以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参考答案:退而思过强于退而拒思、顽固不化;退而思过,不如进而检省;含蓄绕弯、以退为进不失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智慧;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古至今,含蓄绕弯、以退为进的人不在少数。(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言之成理,意近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与全国9 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不仅是国家宝藏,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大批“现象级”作品。这些节目就像一股清流,让曾经浮躁的电视沉静下来,悄然涵养出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的观众更加渴望找寻到内心的精神归属,扎牢自己文化上的根。 因此,当战火中辗转守护先秦石鼓的故事被深情演绎,当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当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震撼亮相观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被一一激发,产生强烈共鸣。一方荧屏变幻,历史使然,时代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一段时间里,电视曾被各种真人秀“霸屏”,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让人不安。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探索强有力地表明,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我们的需求远比“明星蹦蹦跳跳”来得更多。关键在于,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故事、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易于接受、易于感知、易于亲近。(摘编自2017年12 月27 日人民日报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观众不只需要“更快的马”)材料二:近日,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乾隆各色釉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专门来观看这件有着“瓷母”称号的文物。在国家宝藏中,各色釉大瓶因被戏称为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的象征,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刘晓在各色釉大瓶前驻足许久,看了又看不愿离去。他是国家宝藏的“铁杆粉丝”,电视上看完后又上网找来节目视频反复看了几次,“既爱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也爱看自己喜欢的明星”。 “原本怕影响孩子学习,挺反对他看的。跟着看了一集后就放不下了,一到播出时间就陪孩子一起看。”刘晓的母亲于女士说,原本对历史兴趣不大的孩子自此迷上了历史。 “历史节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一位带学生在故宫参观文物的初中历史教师说,不仅自己爱看国家宝藏,在课堂上向学生大力推荐,还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把节目里涉及的知识点融入期末考试试题中。 北师大历史系学生刘媛更关注每件文物背后守护人的故事,尤其令她感动的是节目第一期的最后,梁家三代故宫人接力守护“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故事,“感谢每一位文物守护者,是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信念留存下来”。 (摘编自2018年1月9日中国教育网评:历史文化课需要怎样的“打开方式”) 材料三: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12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经济”的说法,它是指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国家宝藏所“意外”带动的博物馆旅游热,也就是对博物馆经济的一次间接激励。国家宝藏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宝重器“说话”,其实就是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告别了过去的“高冷范”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它的成功,既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科普,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乃至整个文博、文旅产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受众意识”,要创新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市场的“痛点”。(摘编自2017年12 月26 日中国新闻网国家宝藏走红,博物馆经济大有可为) 7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肯定了央视与全国9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节目国家宝藏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极具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是目前大型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B材料一认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同时还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 C像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受热捧,说明了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 D虽然近几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都持续热播,获得成功,但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被接受。 解析:选BB项,以偏概全。材料一第3段中强调成功的原因是“很大程度上就在于”。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二通过叙述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和大学生等观众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喜爱和欣赏,说明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B材料二多角度引用学生、家长、老师对历史节目国家宝藏的理解和评论,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C国家宝藏带动了博物馆旅游热,它在各领域都带动了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国家宝藏能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提供有说服力的启示,主要是因为这个节目有“受众意识”,创新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了市场的“痛点”。 解析:选DA项,“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无中生有。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真实又轻松好看是主要因素。B项,“时效性”错,多角度引用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C项,“各领域”“各个方面”错,国家宝藏主要是带动博物馆旅游热和文博、文旅产业发展。9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看法。(6分)答: 参考答案: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感知、亲近。历史节目的制作要坚持真实又轻松好看,寓教于乐。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要有“受众意识”。(每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