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被禹汤被之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发行吟泽畔()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2)本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盖亦反其本矣()此之谓失其本心()今存其本不忍废()本末倒置()抑本其成败之迹()(3)道怀其璧,从径道亡()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伐无道,诛暴秦()于是废先王之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不同,不相为谋()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道之以政()(4)复昭王南征而不复()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山重水复疑无路()王辞而不复()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参考答案:(1)经历,经过表示被动通“披”,穿通“披”,散开被子覆盖(2)草木的根或茎干根本,基础本来,原来版本,稿本根本,基础推究(3)路,道路取道道理,规律道义主张,思想,学说说,谈论主张,思想,学说走路、赶路通“导”,引导(4)返回,回来恢复再,又重叠回答报复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朝服衣冠()既来之,则安之()(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先天下之忧而忧()襟三江而带五湖()吾得兄事之()(3)左右欲刃相如()宾主尽东南之美()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4)渔人甚异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沛公欲王关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参考答案:(1)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居(2)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整理/能、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见/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3)刃:名词活用为动词,杀/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俊杰/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感到奇怪/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3.根据文言句式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解析:D项,一般陈述句/判断句。A、B、C三项均为判断句。答案:D(2)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古之人不余欺也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解析:A项为主谓倒装,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答案:A4.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尽心上)解析: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标志词辅助断句。如“曰”“矣”“哉”等词后可断开,并列结构中间可断开。此题“曰”后断开;两个“与”前断开;“闻”“见”对举,断开。答案: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二、表达交流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孟子离娄下)注子华: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益:增加。与:给。惠:恩惠,德惠。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以孟子的分析为根据,再结合材料概括即可。参考答案:公西赤不能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因为对方妄施恩惠,不符合“周急不继富”的原则;公西赤如果接受冉求妄施的恩惠,就会有损廉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