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5011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十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考点考情1稳态的生理意义()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5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本专题与人体健康、生活实践联系密切,五年的高考题中均有涉及。命题主要分布在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实例和免疫调节。其中对于体温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考查尤为突出。备考时,利用图解认识内环境组成并进行三种细胞外液的分析。列表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异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同。借助实例构建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模型。H(1)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3)人体血浆缓冲物质使pH保持稳态属于体液调节。()(4)胰岛A细胞与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不同,但细胞核基因相同。()(5)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6)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血糖浓度和神经递质双重调节。()(7)抗体、血浆蛋白、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8)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免疫初与免疫末都发挥作用。()(9)泪液、胃液和唾液具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10)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11)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12)T细胞不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在体液免疫中也起作用。()(13)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病原体属于细胞内寄生菌,这些病原体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14)体液免疫中,抗原必须经吞噬细胞传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经过体液作用于B细胞。()(15)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16)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17)膀胱上皮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18)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19)病毒感染只引发细胞免疫,不引发体液免疫。()(20)骨髓遭破坏,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21)切除胸腺,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保留少部分体液免疫。()(2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23)艾滋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HIV破坏了免疫系统。()考向一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Z1(2017全国卷)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C)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0.9%的NaCI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静脉注射该溶液后,血浆渗透压不变,A、D错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会导致血浆量增加,而后经过机体的调节会将过多的水和NaCl排出体外,B错误。2(2016海南卷)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解析血浆渗透压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离子浓度有关,A项错误;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Na从红细胞外顺浓度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B、C、D项正确。3(2018江苏卷)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_,激素乙通过_体液运输_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_)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神经调节,体液调节_。(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_等于_(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_,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_。(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_。解析(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由图中的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激素甲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乙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寒战”有助于增加产热,可使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由图可知,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收缩和皮肤血管收缩,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3)因体温调定点已上调,故高温持续期体温可一直维持在38.5,这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阶段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从而使尿量减少。(4)体温下降期,机体产热量小于散热量,皮肤分泌汗液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从而增加散热量。(5)体温上升期,心率加快,使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但同时外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从而导致血压轻度升高。H1理清内环境及稳态机制(填图)2与内环境及其物质组成成分相关的4个错混点(1)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核酸、呼吸酶等)不属内环境成分。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2)内环境是指组织液、血浆、淋巴、脑脊液等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分。(3)存在于内环境中的3类物质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4)发生于内环境中的4类反应酸碱缓冲对参与的缓冲反应。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激素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T题型1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1(2018河南省新乡市生物二模)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B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C剧烈运动后,机体产生大量的乳酸导致血浆至弱酸性D内环境中O2浓度下降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解析A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进行,B正确;C剧烈运动后,由于缓冲物质的作用,机体产生大量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至弱酸性,C错误;D内环境中O2浓度下降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D正确。故选:C。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25.02.51.5103.36.016.01474.01.251.0114.07.51.0101402.510.352547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解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因此可以判断和属于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K,并且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淋巴与血浆、组织液同属于细胞外液,且与组织液不能进行相互交换,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技巧方法判定内环境成分的“三看”技术(1)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3)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考向二下丘脑参与的稳态调节Z1(2018全国卷)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解析A错: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但它是激素,不提供能量,不是高能化合物。B错:饥饿时,血糖含量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能加速肝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但激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错: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能加速糖原合成,但激素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对: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随体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促进机体发育。2(2016江苏卷)下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解析曲线c表示饮用1L清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A项错误;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会导致血液总量暂时增加,B项正确;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C项错误;饮用大量清水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D项错误。3(2017全国卷)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舒张_,汗液分泌会_增加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增加_。(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_。(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增加_,分解代谢会_增强_。解析(1)哺乳动物处于高于体温的环境中时,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汗液分泌量,使散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会增加。(3)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哺乳动物处于低温环境中时,会冷得发抖,此时耗氧量增加,分解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恒定。H1理解下丘脑在三种调节中的作用(填图)2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1)血糖调节。调节中枢:下丘脑。相关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相关器官:胰岛、肾上腺。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2)体温调节。调节中枢:下丘脑。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相关器官:皮肤、血管、汗腺、骨骼肌、肾上腺。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3)水盐调节。调节中枢:下丘脑。相关激素:抗利尿激素。相关器官:肾脏。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T题型1血糖平衡及调节1(2017北京卷)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C)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解析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贮存在ATP中,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A项正确;由图可知,Ca2内流促进了胰岛素以胞吐的方式被释放到细胞外,B项正确;细胞外葡萄糖含量增加会促进胰岛素释放,C项错误;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细胞外血糖浓度,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正确。2(2016全国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高_,其原因是_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_。(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_。解析(1)根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特点可知,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具有升高血糖功能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胰岛素分泌量减少,此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比值较高;进食后,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而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比值较低。(2)由题干可知,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在图中,饥饿时葡萄糖含量低,供能不足,机体可分解脂肪酸提供能量,并产生中间产物酮体,因此注射葡萄糖可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易错警示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几个答题要点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应表述为: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切忌笼统的表述为降血糖,降血糖只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同理,牢记胰高血糖素的生理功能为: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掌握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有血糖含量升高、有关神经兴奋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等。3作答有关升血糖的问题时,应明确肌糖原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物质,不补充血糖。即答题时不能出现“肌糖原分解”的错误表述。题型2水盐平衡调节与体温调节的分析3(2016全国卷)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B)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和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4(2018安徽安庆期中)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复杂的调节机制,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B)A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激素b的分泌BX代表甲状腺,激素d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外还包括垂体和下丘脑C图中e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D炎热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促进皮肤血管舒张使散热大于产热解析图中c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甲状腺激素,d含量过高时会反馈抑制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c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A项错误;X代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主要靶器官除图示的肌肉、肝脏外,还包括垂体、下丘脑,B项正确;图中e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会导致其分泌量增加,C项错误;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使血流量增加,进而增加散热量,只要体温恒定,散热量就等于产热量,D项错误。技巧方法与下丘脑关联的生命活动调节解答策略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透彻理解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三个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2)辨清产生渴觉的部位: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而不是下丘脑。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产生兴奋下丘脑中的传入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3)关注神经分泌细胞的双重功能:如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4)明晰神经分泌细胞和垂体分泌的激素:神经分泌细胞除分泌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使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考向三免疫调节Z1(2018全国卷)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B)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解析A对: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可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到RNA。B错: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可导致其裂解。C对:HIV主要攻击人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直至完全丧失,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D对: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通常具有传染性,阻断病毒的传播,即切断传播途径,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2(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解析A错: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是T细胞,而不是效应T细胞。B对:受到抗原的再次刺激后,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完成二次免疫应答。C错:效应T细胞和相应的记忆细胞可移植给肿瘤患者,以提高患者免疫力,T细胞不具有此功能。D错: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经免疫的单一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3(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B)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项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C项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项错误。4(2016江苏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解析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项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HIV,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5(2016全国卷)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免疫功能下降_。(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抗原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浆细胞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_(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由题干信息,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即可导致乙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使动物乙的免疫功能下降,从而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疫苗作为抗原,能够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接种甲疫苗后体内形成的记忆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病毒甲,当机体再次被病毒甲感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将病毒甲杀灭清除,从而起到预防肿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都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产生囊泡,而且都需要消耗能量。H1牢记免疫细胞的五种功能(填图)2掌握两种类型的免疫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过程图解:(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2)两者比较:(填表)免疫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游离于体液中的_抗原_被抗原侵入的_宿主细胞_、自身_突变_细胞和来自异体的_移植组织器官_免疫细胞主要是_B细胞_主要是_T细胞_免疫时间过程较_迅速_,所需时间_短_过程较_缓慢_,所需时间_长_作用方式_浆细胞_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_效应T细胞_与_靶细胞_密切接触3熟知记忆细胞和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填空)(1)记忆细胞的特点:_寿命长_,对抗原十分敏感,能_长期_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_快、强烈_,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大大降低患病程度。4免疫细胞的3个“唯一”(1)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2)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浆细胞。(3)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吞噬细胞。5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如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都能产生溶菌酶。T题型1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1(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B)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解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项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属于免疫缺陷病,C项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项错误。2(2017天津卷)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C)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解析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C项错误;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项正确。易错警示澄清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的四个误区(1)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不仅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2)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但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泪腺等相关非免疫细胞产生。(3)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并非只来自B细胞(或T细胞):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由B细胞(或T细胞)分化而来,二由记忆细胞分化而来。(4)免疫细胞中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但它是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余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题型2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2018北京市海淀区)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C)A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效应T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解析A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A正确;B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浆细胞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B正确;C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不会进入宿主细胞,不会产生细胞免疫,C错误;D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后,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故选:C。4(2018北京市平谷一模)吞噬细胞通过内吞作用摄入胞外抗原,运至溶酶体,溶酶体酶使抗原片段化。氯化铵和氯喹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如表是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加工和呈递过程的影响结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D)组别检测项目对照组观察结果(%)10mmoL/L氯化铵0.1mmoL/L氯喹观察结果(%)抑制率(%)观察结果(%)抑制率(%)抗原摄取151313150抗原分解2913551452抗原加工前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7026633057抗原加工后T细胞吞噬细胞结合8470176024A两种物质处理对抗原的摄取无显著影响B两种物质处理都能部分抑制抗原加工C抗原的加工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D抗原能否呈递只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解析A根据表格中对抗原摄取检查情况来看,氯化铵对抗原摄取具有一定的抑制率,但是影响效果不明显,A正确;B氯化铵和氯喹处理吞噬细胞,可以提高溶酶体内的pH,使酸性水解酶失活,即两种物质处理都能部分抑制抗原加工,B正确;C抗原加工前和抗原加工后的对照组结果可以看出,抗原的加工利于抗原在免疫细胞间的传递,C正确;D抗原能否呈递与抗原的空间结构有关以及抗原是否被加工有关,D错误。故选:D。归纳总结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一看抗原的种类(2)二看免疫细胞的种类(3)三看免疫的结果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一、选择题1(2018衡水中学期中)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B)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B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解析剧烈运动中,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人体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时,人体通过调节,内环境仍然保持稳定,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大时,超出了调节能力,稳态遭到破坏,代谢会发生紊乱,B错误;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温度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C正确;佝偻病是由于缺钙造成的,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2(2018淄博一中期中)某人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则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A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B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胃黏膜的感受器C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D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解析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说明该个体血糖浓度降低,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体温降低,A正确;该个体感觉饥寒交迫的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调节过程中促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多种激素分泌会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增多,促进血糖升高,C正确;调节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被调动起来抵御寒冷,D正确;答案是B。3(2018山东省济宁市高三期末)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下列有关人在冬泳过程中的生理调节,叙述正确的是(B)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B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胰岛素在此过程的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凋节中枢产生冷觉解析人通过调节,在不同环境中维持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体温正常,A错误;体温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环境温度较低,通过调节,升高血糖浓度,加强产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C错误;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D错误。故选:B。4(2018北京市顺义二模)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临床上为患者输液时所用的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A会导致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减少B会导致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尿量减少C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D会导致进入血浆的CO2增多,血浆pH明显下降解析病人胰岛B细胞未受损,因此胰岛素含量相对平衡,A错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降低,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降低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B错误;5%葡萄糖液的渗透压与人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因此临床上通常是5%的葡萄糖溶液为患者输液,C正确;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下降,D错误。故选:C。5(2018河北省衡水二模)中东地区呼吸综合症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感染者多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问题并伴有急性肾衰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冠状病毒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前者没有核膜、核仁B将冠状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一种磷酸C病毒感染机体后,体液中会产生与之特异性识别的抗体,但仅靠体液免疫一般无法将病毒彻底清除D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大差异是有无细胞结构,A错误;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该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4种碱基、1种五碳糖、一种磷酸,B正确;病毒感染机体后,体液中会产生与之特异性识别的抗体,但仅靠体液免疫一般无法将病毒彻底清除,需要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C正确;肾衰竭会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D正确。故选:A。6(2018广东省汕头市一模)下列有关人体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B)A胰岛B细胞只在血糖浓度升高时分泌胰岛素B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和某些激素的受体C下丘脑调节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D免疫调节是独立的调节机制,不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解析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血糖浓度正常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但也处于一定的水平,A错误;肌细胞可接受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故其细胞膜上存在神经递质和多种激素受体,B正确;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即免疫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影响,D错误。故选:B。7(2018陕西省榆林市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解析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而核仁与核糖体RNA形成有关,A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分泌蛋白,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C错误;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D错误。故选:A。8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A若表示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解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9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B)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10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解析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所以外毒素属于抗原,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11(2018嘉兴一中期中)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应答D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并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解析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分化后的淋巴细胞具有识别和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作用,所以细胞表面蛋白质发生改变,B正确;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可能被抗体识别,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病,C正确;细胞的凋亡受环境影响,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12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解析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13(2018绍兴一中期中)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自从在英国诞生后,给皮肤烧伤病人带来了福音。该活性绷带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B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二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加速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的HLA有关解析“我的皮肤”的获得采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A正确;人的皮肤烧伤后会因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破坏而导致免疫力下降,B错误;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否则容易发生排斥反应,C正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作为不同个体免疫细胞相互识别的标志,因此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有关,D正确。二、非选择题14(2018山东省济宁一模)冬末春初,乍暖还寒,人体易患感冒。请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量增多。某同学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时发现该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但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值,据此推测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有_垂体或甲状腺_。(2)感冒时会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反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单向的_(填单向的或者双向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说明_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_。(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_B细胞和记忆_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相应病原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并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疫苗_具有特异性_。解析(1)某同学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时发现该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但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值,说明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消失,据此推测垂体或甲状腺可能发生病变。(2)感冒时会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反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机体免疫系统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机体不易患病,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相应病原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并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疫苗具有特异性。15(2018江苏省徐州二模)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_。(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_抑制_(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_小脑_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_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_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浆细胞分泌的_抗体_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解析(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3)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4)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