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4960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80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一)儿歌导入、揭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课件出示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美丽的春天来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了,你喜欢春天和小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简介郑振铎)请打开书,谁来读读。(二)明确自学要求。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二、合作交流(一)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二)出示新词语,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1同桌互相指名认读,纠正错误2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三)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俏”读“qi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五)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集体交流。(板书: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三、品读体验(一)学习第一段感受小燕子的外形美。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燕子图片。图文对照,读中感悟。3引读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各是怎样的? 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4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5巧设疑问,燕子的头和爪呢?讨论中,明白“写作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写燕子要抓住燕子的特点。” 6练笔训练。 一顶(红红的)鸡冠,一个(高高昂起)的头,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凑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加上(短短的尾巴),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7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二)感受小燕子的动态美。1在朗读中理解感悟。 2细细体会: 理解体会燕子在微风阳光中活动:“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这一动态描写,突出了燕子欢快、动作轻灵迅疾的特点。 “斜着身子”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 “掠过”体会燕子飞行速度之快; “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自由飞翔为这湖光春色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生气勃勃,令人神往。 3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 出示两幅图 (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 (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 你们看到过“赶集”的情景吗?它有什么特点?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 理解“赶集”在文中的意思。 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三)感受小燕子的静态美。1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2细细体会。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 3展开想象。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四、巩固延伸(一)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在写作上有何启发和收获。(要求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归纳总结。(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3)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及动词运用准确。(二)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燕子外形的写法,抓住这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外形美活泼机灵燕子 飞行美斜身掠过天空掠过湖面停歇美谱出赞歌2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难点:1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记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咏柳一、预习探究(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猜谜吗?2出示谜面:猜谜。 冬季落叶春发芽,爱到河边来安家,河水替它照镜子,春风替他梳头发。3板书课题咏柳,指名读题。4理解“咏”的意思。(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二)学生自由朗读古诗。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查阅工具书,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太懂,记下来。二、合作交流(一)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朗读的语调。(二)检查预习1指名分行读(四人一人一句,开火车读)。2了解“似”的两种读音。3学习“绦”:正音、识忆字形、理解绦的意思(绦是绞丝旁,那么就是与丝织有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看注释是读懂古诗最好的方法。4找学生朗读古诗。谁能向老师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能力? 5读出节奏。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古诗。)这次老师听出来了,有点像古人读诗了。 三、品读体验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你读完咏柳这首诗,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柳树,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请大家轻轻地读,看看注释、看看插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从诗中的哪个词或哪句话读出了柳树的美?(一)学习 一二句1理解一二句意思(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出示一二句),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的哪个词读出了柳树的美?(碧绿、丝绦)(2)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创设情景读师: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 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个别读、齐读。师相机指导。(二)学习 三 四句1多美的柳树啊!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师读(出示第三、四句),谁来读?你读懂了哪句?预设:生:我读懂了“二月春风似剪刀”就是说二月春风像一把剪刀。师:它剪出了什么?对,裁剪出细细的柳叶。2品味“裁”(1)出示柳叶图,问这是怎样的柳叶啊?你能用一个词说说?(精美、可爱、嫩绿)(2)这精美、可爱的柳叶是春风裁出来的,(板书裁生看老师写,注意笔顺)裁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用裁呢?如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学生用裁组词(裁缝),裁缝是做什么的?普通人做得出来吗?师:春风像一位高超的裁剪师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这是怎样的裁啊!(神奇、出神入化)一个剪字怎能代替!3了解修辞方法再读诗,看看有什么发现?(你真会发现)预设:生:上一句是问,下面是回答。师: 哪一句是问?(不知细叶谁裁出)谁来问问?个别读、齐读。师: 哪一句是回答呢?(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仅是回答吗?更是咏叹春风的神奇啊!。在这句中有个似,这似就是(像)的意思。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样一比,写的句子就更美了。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男女生合作读)(三)师生合作读诗师:老师描述,同学们读相关的诗句,可不要读错哟。迎着徐徐的春风,诗人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翠绿翠绿的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无数柳枝垂下来像绿丝绦一样柔美,诗人不禁吟诵-诗人来到柳树下看到精美纤细的柳叶,惊喜万分,不禁自问,哦,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诗人赞叹道(四)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对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好了吗?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四、想象画面1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配乐朗诵),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看到了在河畔有一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2你只看到了翠绿翠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随风飘舞吗?再想想,在这美丽的春天,(柳树旁、山脚下、花园里、小河边)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播放高山流水)这些美景都是春风裁剪出来的,诗人只是在赞美春风吗?还是在赞美春天,大自然3是啊!春风一吹,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日五、合作交流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唐代诗人贺之章笔下的早春之柳,领略了“二月春风”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这节课我们跟着南宋诗人朱熹先生的脚步,走进浓浓的春日,看看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出示春日)2解题: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春日即在春天里。六、品读体验1理解诗意,体会心情。 (1)学生自读吟诵,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师:知道诗人朱熹在春日里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依据是什么?找出诗中的词句说明。 (寻芳踏青赏花,看花观景,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师:朱熹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能不高兴吗?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欣赏到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怎能不好?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时你就是踏春赏春的朱熹,看到那万紫千红的景色,你想怎样吟诵此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呢?(引读整首诗,读出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3用心品诗,感悟哲理。 师: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里非常高兴,这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这首诗还有它的深层意义,不了解朱熹就读不出诗的真正内涵。 (1)了解作者朱熹,特别强调他的诗歌特点: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常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2)抓住重点,感悟诗理。 泗水在山东的曲阜,从曲阜的北面流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孔林、孔庙、孔府所在的那个地方。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就知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他看到这个“川”就是泗水,孔夫子是在这个地方教他的门徒的,也就是说这里即圣人之地。 胜日寻芳实际上告诉我们他在春日寻找的这个“芳”,这个芬芳的东西是孔孟之道的芬芳、是人间的圣人之学的芬芳。 万紫千红他找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景象,也就是找到了民族精神和人生意义。他的这首诗,在从容沉着的风景描写之中,透露的是一种自信和喜悦。4对比赏读,感悟春美。 师:朱熹眼中的春天是万紫千红、满含哲理且透露着自信和喜悦的,那么春天在其他诗人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态呢?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写春天的诗。 出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小组合作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它所描写的春天的形态,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交流体会: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春游西涧时看到的暮春景色,他当时正任滁州刺史,他向往归隐山林。诗人先写涧边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从“独怜”看出他的喜爱之情,再写郊野渡口的水势急迫、空荡的渡船,流露出了诗人淡淡的忧伤。 (3)小结:同是春天,在不同诗人的眼中,春天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诗人总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或寄托自己的情感。七、巩固延伸 1 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春天的诗早春惠崇春江晚景,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什么?体会诗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3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办一期关于春天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咏柳 春日 (宋朱熹)碧 玉 裁 丝 绦 焕然一新耳目一新春风春天大自然 万紫千红有声有色3 荷花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荷叶、荷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2课件。3音乐出水芙蓉。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今天老师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2想看荷花吗?(出示课件 欣赏荷花)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所见到的荷花吗?(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3是呀,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的对象,描写的诗词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教育学家、文学家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有关荷花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画出本课生字词,借助字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思考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二、合作交流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2出示生词,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正音。荷花、莲蓬、饱胀、仿佛、衣裳、舞蹈、蜻蜓、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3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部首归类:蜻蜓 仿佛 荷莲蓬4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5全班交流: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三、品读体验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词句标画出来。1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优美的语言。2组织汇报交流:出示重点词句:(1)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你能找出这幅画的主色吗?(碧绿的荷叶、白荷花、嫩黄色的小莲蓬)读出荷花的色彩之美吧!(2)有的有的有的(每种姿态的荷花配图,指导朗读。)(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抓“冒”字理解,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学生起立,摆出自己最喜欢的姿式,诵读第二自然段)(4)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得好梦 这是怎样的句式。(拟人句) 让我们想象一下,假如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展开想象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3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4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仿佛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呢?(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5让我们带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再来赏读课文(配乐),并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吧。四、巩固延伸1欣赏爱莲说中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了解荷花的品格。2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3课下搜集有关歌颂荷花的诗文。板书设计: 荷花色彩 艳丽 我爱姿态 秀美 我爱 品格 高尚 我更爱4 珍珠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点: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欣赏图片,激发情趣。同学们,从地底下下冒出来的水称为泉(板书:泉)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西藏的羊八井热泉附近雪山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泉中沸水翻滚,热气升腾;杭州虎跑泉泉水甘甜,又有神奇的传说而闻名天下。在作者的家乡也有一眼泉水,家乡人称之为珍珠泉。(板书:珍珠泉)2见过珍珠吗?珍珠什么样?(圆润的、晶亮、绚丽多彩、珍贵)家乡人为何称它为珍珠泉?让我们去欣赏珍珠泉的倩影吧!3以疑促读。(1)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要读出问题来,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自己体会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简单问题立刻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二、合作交流1珍珠通常晶莹剔透,历来为人们所爱。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为什么课题中要加上“珍珠”一词呢?下面请大家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作者家乡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组比赛朗读交流。2全班朗读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1)泉水青绿,如晶莹的珍珠。(2)水泡闪亮,如彩色的珍珠。三、品读体验1自由读课文,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2小组讨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品读第三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2)水泡给人怎样的感觉?从哪里感觉它像珍珠?(3)学生有感情朗读,特别是“水泡闪亮闪亮的”等句子。(4)再读,你还喜欢哪些对水泡的描写,为什么?(5)请学生来读一读,然后互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可能还喜欢水泡的有趣特别注意以下地方嘟噜嘟噜,扑哧一笑,还有第五自然段的三个问句,都要体现“有趣”。4泉水晃荡,泼洒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评一评。5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珍珠?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6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还能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吗?如果学生回答有难度,让学生通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从读中品味、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7课文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描写景物特点。出示例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句子是怎样描写景物特点的,学生互相读、交流、评价。四、巩固延伸1其实,老师这儿还有一篇类似的文章叫趵突泉,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与这篇文章对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点。2摘录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4 珍珠泉 泉水:深 绿 清 爱泉之情 水泡: 晶 莹 透 亮 爱乡之情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难点:1用不同的方式把家乡景物的特点介绍具体。2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教学准备: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3词语卡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情境 明确话题1谈话引入: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2出示图片,欣赏家乡美景图。和展示。来,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二、自主交流 探究方法1明确说与听的要求:2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3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1谁来说说:我们都可以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特产)2你想介绍家乡的什么呢?用简单的一、二句话说明。3我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还是不知道风景到底有多美?特产是什么样?什么味道?怎样才能使我听得明白呢?(介绍时要具体)对!为了使别人听得明白,请同学们讲清楚我的家乡在哪儿?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风景有哪些特点;物产是什么?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怎么吃等等。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给说的同学补充,也可以提出问题。4我说清楚了吗?(说清楚了),四人一组,进行交流。5全班汇报。6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也想把我家乡给你们介绍一下可以吗?(看影片,听介绍)我的故乡在我国北方名城哈尔滨,此地四季分明。春花、夏风、秋果、冬雪,各有特点。特别是冬雪,覆盖大地长达四个月之久,故有冰城的美誉。严寒、漫长的冬季和可塑性强、抗压强度好的松花江坚冰,为冰灯艺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冰灯是由一块块方冰雕刻而成。有漂亮的宫灯,有雄伟的长城,有高大的庙宇,还有同学们都爱滑的冰滑梯。到了晚上,冰灯更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除了冰灯,在太阳岛上还有雪雕。冰灯、雪雕都是那样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想亲眼看看吗?(想)欢迎你们到哈尔滨去,到时候我可以给你们做导游。7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把家乡的景物清楚、明白的介绍给大家?请同学们再次进行交流,推出你们小组内说的最好的给全班同学说说。8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都很好,如果每个人都能说出几句响亮的广告词,让大家一听就能记住,一听就想去吃,想去看,那自己家乡的风景、特产一定会冲出家门,走向全国,甚至会誉满全球!怎么样,想试试吗?开始吧,先在小组内说一说。9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四、拓展运用 提升能力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1请向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2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第2课时(习作)一、积累定向观察,搜集素材。(看家乡)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然而我们的家乡也是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我们每个人热爱自己的家乡,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咱们这儿有哪些优美的风景区?(蒙山、颛臾故城遗址、大洼、明光寺、曾子山、母子山、五龙湖等)2小朋友们今天的学习状态特别好!那咱们就接着说。从刚才的介绍当中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咱们平邑县的风景特别优美,那我们就以你喜欢的风景为题来说。说之前,请随着老师的镜头再一次来欣赏一下平邑县的美丽风光。3播放平邑县风光影片。二、尝试(一)合作交流 拓展思路(说家乡)1小组讨论。现在,小朋友们先将自己去游览观察记录的素材拿出来,在小组中和学习伙伴交流交流。看看谁观察得细致,说得有特点,讲得清楚,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注意要互相启发。在说之前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课件出示:(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3)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2小组介绍、评议。3全班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评议谁说得好,为什么说得好,可以做出补充。 小朋友们说得一个比一个精彩,真是让人大饱耳福呀。听完他们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二)放胆试写 自主修改(写家乡)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真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你们想不想用神奇的笔墨去赞美家乡啊?1佳作引路,章法导写(1)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出示片断一: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一条线。地上的水愈来愈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学生读片断,并说说这段话是按什么观察的?师小结:世上景物千差万别,观察景物的顺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该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观察的角度。观察顺序大体有三种:按空间顺序;按时间顺序;按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示片段二:(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家乡的芦苇塘尤其迷人。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苇塘披上了一层金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那些鸟本来就很漂亮,此时就更漂亮了,那羽毛闪闪发光,明亮耀眼。那翠绿的芦苇像用碧玉装饰成的,闪射金光,苇塘变成金色的了。这时,塘中又显得那么静。没有鸟叫,没有芦苇的碰撞声,也没有青蛙的叫声。芦苇好像很疲倦了,耷拉着头,弯着腰,鸟儿也缩着头躲在苇丛中。这一切构成了恬静的苇塘。(3)带着自己的感情写。出示片段三:(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村头的荷塘很美。荷叶有的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个上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个碧绿的瓷盘,为荷花收集着雨露。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随着清风摇荡。秋天的池塘真好像是一幅无与伦比的风景画。站在远处,看到荷花如同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水中,偶尔被风一吹,荷花左右摇动,又像少女在翩翩起舞。深深地吸一口气,就会闻到一种淡淡的清香。来到荷花跟前,看到的却又是另一种情景,闻到的香味则更加浓郁。(4)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出示片段四:(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年四季都有花儿开放。春天,沉睡了一冬的小草苏醒了,首先给操场染上了片片翠绿和星星点点的嫩黄。弯腰驼背的柳树挥动着嫩枝条甩出了一串串柳絮儿,迎春,玫瑰,月季竞相开放。夏天,凤仙花,牵牛花,荷花争先恐后,五彩缤纷,把我们的校园装扮成一个花的世界。荷花池里的荷花,更是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婷婷玉立,有的张开笑脸秋天来了,菊花成了校园里的娇娇者。它们形态各异,龙菊张牙舞爪,葵菊眉飞色舞,最惹人喜爱的要数银菊了,扎着小辫儿,迎风起舞。(5)描写抒情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写景往往是为了借景抒情,表达对家乡或是对祖国、对学校的热爱,或是赞颂大自然的宏伟、壮观,或是寄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来,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打动人心。好的习作要有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即使你写的是落叶也会给人美感。欣赏下面的片断。出示片断五: (学生读片断,说说这段话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夏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蝴蝶,现在已经回窝睡觉去了。可是,又有一些“蝴蝶”活跃起来了,它们代替了真正的蝴蝶。那就是被秋风吹落了的树叶。秋风一吹,树叶随着纷纷飘落,尽情飞翔,有黄的,有绿的,有半黄半绿的。虽然它们不像真正的蝴蝶那样色彩缤纷、花样繁多,但也颇具一番情趣!树叶纷纷落下,在地上积多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厚厚的一层“地毯”。孩子们踩在上面,跺得“地毯”吧唧吧唧地直响,他们嘻嘻哈哈地笑着、跳着,为秋天增添了生机。2按照要求,放胆试写 你们想不想用神奇的笔墨去赞美家乡啊?(1)学生自由读题,想想这次习作要写什么?(写自己的家乡或其它地方的景物)(2)按照下面的提示把题目中有关语句再读一读(课件出示提示:) 观察:仔细观察景物的特点。 顺序: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感情: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3)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刚才听了你们的介绍,同时老师也被你们深深地感动了,是呀,咱们的家乡越变越漂亮,越来越有活力了,没法比较出哪里最美,在大家的眼中,处处是美景!光说已经不足以表达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心,现在,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家乡的美景,抒发爱乡的情怀,把我们可爱的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伙伴们吧!别忘了,先想好一个美丽的题目,然后想清楚按什么顺序写,抓住什么特点写。注意写出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哟。3. 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第3课时(习作讲评)一、回扣要求,整体评价。上节课你们说的非常好,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高! 之后,写出来的文章也非常的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二、合作探究,评价交流。1. 题目串烧 小朋友们这次文章的题目都拟得很好,老师把我们班小朋友们作文的题目和姓名都打在屏幕上,让大家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你们可以在下面小声的读一读。边读边找找你喜欢的题目或是你认为需要修改的题目。(生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好的,小朋友们,如果你还有什么建议,可以下课再和同学商议,我们来欣赏欣赏这些题目下面精彩的文章。2. 佳文有约老师经过仔细的阅读,挑出了这么几篇觉得很有一点特色的文章。你们想欣赏哪位作者的文章呢?(好,那么我们就请她读给我们听)她们在读的时候,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想想,这些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3. 师补充:小朋友们,大家都觉得*同学的文章好,是因为他不但能写详细,写清楚,而且投入了真挚的情感,加上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板书:写清楚、要真挚,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的文章才会更加精彩(板书:精彩)学生边说,教师边完成板书4. 好段推荐好,小朋友们,其实你们的文章里,也有很多的好词好句。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你为什么挑这段读呢?现在我们前后组成四人小组,把自己文章中的精彩部分读给同学听一听,边读边评议评议。小朋友们评完了吗?(评完了)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所以下面我们还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精益求精。三、发现不足,自行修改。1. 教师修改:老师呀在阅读几位同学的文章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拿出来和同学们一起来修改一下。2. 学生自改:现在请小朋友们也象老师这样,对自己的文章逐字逐句的进行修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征求同学或老师的意见。四、佳作欣赏,借鉴提高(附例文)五、布置作业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习作课,我们收获了很多知识,同时写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下节课,我们班将举办一个主题为“赞美家乡”的展览会,同学们下课后,还要将自己的作文再仔细的修改、打磨,再配上美丽的图画或照片展示给大家看,你们说好不好呀?第4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一、学习“我的发现”1. 出示课本里的词语。2. 指名读,正音。3. 结合查字典,弄明白词语意思。4. 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5. 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如:呼吸。6. 扩展: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二、日积月累1. 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一(身)羽毛。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 读读背背(1)自由读成语(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3. 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三、宽带网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2生读“宽带网”内容。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5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6作业:积累精彩片段。 5 翠鸟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清脆、逃脱、念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读中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活动特点,感悟作者孕育在字里行间的真挚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翠鸟的文字资料、图片及有关课件等。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展示:翠鸟图)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喜欢翠鸟吗?你们对翠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说说课前查的资料、了解)(二)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理解的词可以采用翻阅工具书、借助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也可以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二、合作交流1.出示生字新词。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名分段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翠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三、品读体验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从中提取了最重要的语言材料,知道了小翠鸟外形美丽,活动敏捷。但这只是最概括的印象,翠鸟的外形究竟怎么漂亮,它的活动是怎样敏捷,我们还需要到课文中去细读体会。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看看哪些字、词、句子可以说明翠鸟的美丽和敏捷的特点。(一)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并完成以下任务:1.把最能突出特点的词圈出来。2.画出最能突出特点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看能读出什么。3.把不理解的词句或不懂的问题标出来。(二)学生选择其中的任一段落,边读边画边标。(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互相请教,从中获取信息。对仍不懂的问题可在全班交流时解决。)(三)交流品读,体会特点。1.为了把大家的学习收获充分地展示出来,我们来举办一个小小读书赛。为了给老师同学一个惊喜,我再给大家两分钟的练读时间,这一次读书可以在以下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1)翠鸟的外形中最美的是哪一部分?(2)最能证明翠鸟捕鱼本领高的句子有哪些?学生选择句子,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进行练读。2.用读来展示翠鸟的美。(1)学生读出写翠鸟外形美的句子,通过朗读展示小翠鸟的美。(2)屏幕展示脱色翠鸟图。师述:为了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读懂了句子,我这里有一只小翠鸟,你们看它脱去了美丽的外衣一点也不好看,你们能帮老师打扮一下它吗?(3)学生依次说出每一部分的颜色,教师结合学生所说,屏幕分步显示翠鸟每一部分的色彩,并结合理解橄榄色、绣满、赤褐色、鲜艳等词。(4)再读体会语言美。闭上眼睛,再一次听一听写羽毛的句子,看有什么新感受。(老师绘声绘色地读)说说现在浮现在你们眼前的还是一只可爱的小鸟吗?(是一个围着花绿头巾,穿着浅绿外衣、红色衬衫的小姑娘了。)你们是从课文哪些语言材料获得这一印象的?(围巾、绣满、外衣、衬衫)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赋予这只普通的小鸟这身打扮?(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翠鸟的喜爱)3.比一比,看一看,哪一只“翠鸟”捕鱼本领高。(1)汇报读出写翠鸟捕鱼的句子,评价哪一只“翠鸟”捕鱼本领大。(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翠鸟行动敏捷?为什么?A.找出描写翠鸟行动敏捷的词语:疾飞、贴着、轻轻地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B.朗读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体会用词的传神与描写的生动: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四)总结写法。我们仔细读书研究了翠鸟,知道了翠鸟有美丽的外形,有敏捷的行动,连翠鸟住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了。同学们想想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作者十分喜爱翠鸟,对它进行了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又注意了抓住特点写具体的写法,还注意运用富于变化的表达方式。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一写法,并且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四、巩固延伸1.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课后实践作业。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是美丽的。而各种各样的鸟儿用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姿态,不仅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而且许多鸟还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课下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保护鸟类的文字、图片或者广告语,制作一份自己喜欢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爪子:红色 外形 羽毛:鲜艳 眼睛:透亮灵活 翠鸟 嘴: 又尖又长 (喜欢) 等鱼:一动不动 注视 动作 捉鱼:蹬 射 叼 贴 飞 6 燕子专列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舒适、启程、特殊、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对人们奉献爱心和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课件(风雪图、课文插图);音乐感恩的心、一个真实的故事。3.搜集有关燕子是益鸟、春来秋去等资料。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一)导入新课。1.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并让生谈谈对燕子的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比如:燕子是候鸟,是捕捉害虫的益鸟等。2.板书“专”,引导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3.齐读课题,质疑。(二)自读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自己的方法学会生字、理解新词。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合作交流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字音。欧洲 瑞士 舒适 空调 启程 特殊疲劳 温暖 政府 救护 车厢 致谢饥寒交迫 气温骤降 濒临死亡 长途跋涉2.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词语,集体交流解决。3.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体验(一)感悟燕子面临的“麻烦”。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1.学生读、画。2.汇报交流。师重点引导朗读、理解以下句段: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致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重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通过读来借以体会燕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3.想象成千上万只燕子瘫痪在雪地里的场面,再读。(二)感悟政府决策的伟大。师:正当这些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做出了怎样的决策?(引导学生明白,一群遇难的燕子与一个国家的其他大事比较,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政府却决定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真是了不起的举动。)(三)感悟居民奉献的爱心。师:居民知道了这个消息以后,表现怎样?1.多媒体出示句子:听到消息以后,居民们_走出家门,冒着_的春寒,顶着_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寻找冻僵的燕子。2.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3.想想从横线上的词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透过“纷纷”“满天飞舞”“四处”等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的焦急心情,体会人们不畏严寒、不辞辛苦拯救燕子的博大爱心。)4.读句子,想象成百上千的居民焦急而又耐心地四处寻找燕子的感人场面。5.指导学生带有感情朗读。(四)感悟贝蒂付出的真情。师:让我们把目光一起聚焦到一位名叫贝蒂的小姑娘身上,(相机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你们看,她小心地捧着燕子,身后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你能用上一些词语形容这天气吗?(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等)1.是啊,在这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里,小贝蒂本应在家享受温暖,可是她却冒着严寒寻找燕子,多么让人感动呀!你能看着图想象她可能在哪儿找到燕子,又是怎么做,还会怎么说吗?2.课文中哪些文字描写了这幅图的内容?(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自然段。)3.这段话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4.说话训练,出示句子:贝蒂不在乎_,不在乎_,不在乎_,只在乎_。 5.指导朗读。小贝蒂所做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动,如何读出你的感动?四、巩固延伸 1.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的舒适的列车。(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2.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得救的燕子,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把它写下来吧!写话练习(配乐感恩的心):(1)我想对贝蒂说:“_。”(2)我想对瑞士居民说:“_。”(3)我想对_说:“_。”3.总结:我想,今后我们碰到这样的事,也能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鸟类,因为爱护动物、爱护环境,其实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