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4697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年新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年新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新人音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 ,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第二课 吃虫草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吃虫草的自然知识,并选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吃虫草捕虫的情景。2、 通过欣赏、观察、表演等形式了解吃虫草捕虫的经过,并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绘画、制作。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吃虫草是怎样吃虫子的? (二)、新授:1.看了这些吃虫草捕虫子的情景,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吃虫草图片和它的名称,学生了解吃虫草的种类)2.如果你是一株吃虫草,你会怎样吃掉小虫子?请同学上台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吃虫草吃虫子的情景,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总结并板书:形状:奇特、颜色:鲜艳、气味:芬芳 (三)、课堂制作: .学生创作看谁制作的吃虫草能将老师这里的小虫子吸引过去。作业提示: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你学过的方法表现吃虫草捕食的情景。可自己表现,也可以小组合作。要求:1.吃虫器要新奇独特,画面要饱满,有疏密变化。2.添画草梗、叶梗、叶子、小虫等,要变化形状。3.色彩要丰富鲜艳,尽最大可能来吸引小虫。四、展示作业:第3课认识身边的树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你都认识哪些树? 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 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4、延展 (1) 画家笔下的树 (2) 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第4课绘画游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辅导要点: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5课纸盒变家具 一、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二、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三、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 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 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第6课节节虫 一、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第7课吊饰 一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二、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为什么要挂吊饰。 分析结构。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第8课 洗澡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欣赏感悟畅想1、观察,说一说自己洗澡的趣事。2、作出洗澡的动作,问:老师在做什么?3、观察,讨论,交流。观看,分析动物洗澡的录像片。4、欣赏范画,谈感受。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洗澡?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5、思考如何表现。要求:(1)先体验洗澡时的情绪,选择表现方式。(2)再用不同方式对主题进行表现。三、体验表现创新1、自由组合,完成作品。2、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1)结合成小组。(2)根据大家的特长,爱好选择表现方式。(3)筹备,完成。3.巡视,及时指导。四、展示与评价。1、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2、展示,表演。3、组织活动,营造气氛。五、课后小结。让学生能学会简单的评述,并相互起到推动作用。用一两句话对同学的作品发表看法。第9课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二、材料准备 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三、教学过程 1、激趣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3、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4、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5、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第10课头饰设计一、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二、材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5、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6、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第11课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二、材料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 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3、实践活动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4、课堂小结 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第12课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学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三、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第13课 怪 兽教学目标1.培养想像力和形象创造力。2.训练学生的概括、想像、夸张和构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二、导入 1、引导讨论,创造讨论气氛。 、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 (如小猫、小狗、小兔、老虎) 、说说没见过的动物。 (如龙、恐龙、太空怪兽) 、再说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 (它们身体庞大、样子凶猛) 2、小结,揭示课题。 这些怪兽都是人们想像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创造新的怪兽形象。 三、新授 1. 图片展示书中的怪兽看完图片总结:怪兽并不是人们没根据、没头脑的乱想,它总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有其他动物的影子,这里的怪兽运用了拼装组合的方法创造出的一种新形象。2、出示龙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这个怪兽叫什么? 、它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3、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 (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4、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 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想一想,龙生活在什么地方? 这些动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所以龙也会在水里游,也会在地上跑,它还会在天上腾云驾雾呢! 除了龙之外,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吉祥的怪兽?(生:凤凰、麒麟、辟邪)原来怪兽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让你来创造一个怪兽形象,能不能让大家更惊奇?好好想一想,大胆试试看。 四、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不受真实物象局限。 2、创造出来的怪兽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第14课我的收藏卡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二、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 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识? (2)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第15课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第16课画夜景 一、教学目标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二、材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了解亮色和暗色。 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请学生看书。 提出问题: 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安排画面的构图。 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小结。 第17课画影子 一、 教学目标 “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二、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 3)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4)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4、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可以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5、小结 (1)学生交流。 (2)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第18课 童 年一、教材分析 “童年”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学生们正在经历着的人生阶段,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题材。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在体味童年美好的同时,对比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别,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目标 (一)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二)体会教材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三)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童年都有各自特点,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引入 (二)新授 1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欣赏到的四幅从古至今、风格各异,但又都是表现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看一看,你最喜欢哪一幅?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为什么最喜欢这幅作品。(学生观察并回答。)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作品,选择相对应的小组重新坐好。 3引导各组学生为本组评选出组长。 4出示四张自学提示卡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5共同欣赏分析: (1)端阳婴戏图 苏焯(宋) 这幅画是用哪种绘画方法表现的? 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画中描绘的是哪个节日?他们在做什么? 你能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画中的情景吗? (2)翻身奴隶的儿女 于月川 解决问题:(由教师读题,组员答题,其他小组补充。) 画面中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 她们在做什么? 这幅画所描绘的内容发生在什么年代 ?(找一位同学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你了解奴隶的生活吗? (播放西藏奴隶苦难生活图片)画面构图的形状像哪个英文字母? 画面背景的大面积留白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1)、(2)异同点(着重技法的对比): 一幅为国画工笔重彩,一幅为国画小写意,但都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国画特点。 (3)战斗中成长 秦大虎、张定钊 这幅画属于绘画中的哪一画种? 画中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看到这幅画你联想到了哪部影片? (展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海报。)小战士和你们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4)冬天的阳光 王今栋 艺术形式指导(重点分析艺术表现形式): 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可以用泥、木头、石头等材料雕塑成各种形状,更加生动立体。这件作品为木雕。 隐喻的艺术手法。 解决问题: 从这幅作品中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关于这幅作品的哪些知识? (三)总结学生小结 :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好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19课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4、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