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2.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643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案2内容感知 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有非常突出的建树。几十年来,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他非常活跃地提出许多建筑理论见解。梁思成的著作可约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关于建筑学的基本理论的文章,如建筑和建筑的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进一步探讨建筑中的美学问题等;第二类是关于中国传统建筑与建筑传统的论述,如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的特征祖国的建筑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等;第三类是关于当代中国建筑创作问题的论述,如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致朱总司令信关于中南海新建宿舍问题致周总理信关于长安街规划问题民族的形式、社会主义的内容在住宅建筑标准及建筑艺术问题座谈会上关于建筑艺术部分的发言等。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介绍中国在建筑方面突出成就的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以广博而专业的建筑知识,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建筑方面的独特之处。 前半部分作者侧重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个特征,思路清楚,说明到位,分别从结构特征和装饰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后半部分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生动的语言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同时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全新观点。字词梳理 1字音 墁地(mn)接榫(sn)斗拱(n)帷幕(wi) 蚂蚱(m zh) 脊吻(j) 屋檩(ln) 柁墩(tu dn) 戗兽(qin) 影壁(b) 穹窿(qin ln)2形近字 3多音词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剖析: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单调枯燥的建筑术语变得具体可感。比喻说明,是本文一大特色,这里把中国邻近地区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比作“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突出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千年文化史中的独特地位。 2.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 剖析:“个别建筑物”指的是相对独立的一座房屋,“一所房子”由若干“个别建筑物” 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组成。 3.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剖析:这又是一个成功使用比喻说明的例子。作者运用了诠释和比喻的说明方法,把“墙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作用的特点。 二、重点语段 1.“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至“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剖析:这一段说明屋顶的装饰作用。当屋顶是坡面时,屋顶的四角是翘起的,其装饰性在很早之前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 运用了比较的手法说明其他建筑体系对屋顶的不重视,以突出中国建筑中中式屋顶装饰性的特征。同时进行了引证说明,在我国诗经中的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形象地展示了屋顶像振翅欲飞的鸟一样,这种装饰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大大增强了可读性。 2.“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至“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剖析:说明中国的建筑体系和希腊、罗马的建筑体系一样,也有自己的风格和手法。 为将这一相对陌生的建筑名词介绍给读者,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形象地把“风格和手法”称为“文法”,建筑如同语言,是各民族世代传承、世代加工,从而形成惯例。中国建筑中如何组织梁架、构建承托屋顶的结构,如何求得屋顶的曲面,如何收束瓦顶,并使这种曲面起到装饰作用,这些都成为我国两三千年沿用的惯例法式。就像语言文字中的“词汇”一样,建筑学上的“柱”“枋”“门”“墙”“正房”“厢房”“庭院”等亦属建筑“词汇”。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建筑有自己的风格和手法,指出“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这是一种作横向比较的说明方法。 主旨浅探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属于建筑学小论文。文章运用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通俗易懂地阐明了中国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的地位、地理分布、形成年代和历史意义,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学法点拨准确、简明、生动流畅的语言特色 叶圣陶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语言的生动性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把看似枯燥无味的科学内容,说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本文的语言有如下特色: 1准确 文章在运用专业术语时恰当、准确。在句法上,对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的使用和搭配上周密和严谨。在句式上,能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既不是一味地使用冗长的复杂句子,也不要过多使用短小的句子。在逻辑上,说明严密、合理,条理清楚,为了说明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按人的认知规律,由概括全貌到局部特写的逻辑顺序写。在表述上,说明注重科学性,实事求是,既不夸张,也不含糊其辞。 2简明 文章行文言简意赅,不拖沓,无赘余。但言简意赅并不是一味地使用短小精悍的句子,因为有些定义是需要严密的逻辑和严格的限制的。简明的关键是符合内容的表达,说清即可。 文章说明的内容浅显易懂,力求避免晦涩、艰深的词语,对一些专业术语尽可能将其转化为易懂的常用词语,但也不是为了通俗性而损害文章内容的科学性。文章内容专业性很强,人们不易理解,作者就化繁为简,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这一费解的规则比喻成人们熟知的作文的文法,作者把梁、柱、枋、檩等专有名词,比喻成“文法”中的词汇,比喻生动形象,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通俗性和可读性。 3生动、流畅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作者经过长期积累、深思熟虑的,因而在论述的过程中充满激情,笔力雄健,气势飞动,纵横驰骋,无所不宜。作者有时用叙述的语句作严格的判断,有时用疑问的语气引起注意,有时用并列的语言作铺排,有时用层进的长句进行推论,挥洒自如,议论风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力避乏味,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亮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文章在说明时,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生动性,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进行描述,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