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619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一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两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四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的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中国古代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独尊”。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二、儒家思想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消极影响(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该批判和抛弃。三、中国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比较项中国“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不同点原因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目的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历程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儒学逐渐成为大宗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相同点背景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主题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成就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212页)一、古代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学术前沿热点关注我国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中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有中国的特色,它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鉴于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必须有所扬弃,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现代科学的思想,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其焕发新的生命。运用点拨1儒家的“民本”思想(1)表现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君舟民水”。(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3)道家学说构成了我国2 000多年的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5)墨家思想中的尚贤精神,成为后世社会重视人才的思想来源。3(对接高考)古代传统文化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试题侧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文化的趋时更新的考查,突出古代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的认识。二、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术前沿热点关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决策,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新的机遇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跨上快车道,炎黄子孙都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历史使命感古时指使者奉命而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当今华夏儿女的历史使命感突出表现为: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运用点拨1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2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其日知录中指出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则是天下人都有责任的事情。3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4甲午中日战争后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热潮。5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复兴道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浪高过一浪。在反对外来侵略的过程中,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样,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6(对接高考)儒学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性格的影响: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儒学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等特点,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高考命题往往以隐性切入考查这一热点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