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分类练习卷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岳麓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545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分类练习卷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分类练习卷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分类练习卷 13.1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运城调研)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解析材料是强调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是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工业化的重要原因,即强调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故选B。政府大力干预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才有的措施,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政府的支持,不是强调政府干预,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资本积累和投资依赖政府而非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C项错误;18世纪后半期英国是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并非微乎其微,D项错误。答案B2(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原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解析 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选A。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B项错误;C项与材料“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等信息不符,错误;材料与新技术传播进程无关,D项错误。 答案A3(2017北京统考)1834年美国发明家麦考密克创制的收割机(如图)获得专利。“这是飞行器、手推车以及四轮马车的混血儿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在生产小麦”。这一发明()A是内燃机的发明的产物 B减少了对殖民地的需求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诞生 D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解析据材料中“人们不再是种植小麦,而是在生产小麦”可知该收割机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故选D。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A项错误;材料未提到殖民地,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834年,工业革命早已开始,C项错误。答案D4(2017山西太原期中)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家庭作坊 B手工工场C工厂制度D垄断组织解析抓住“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可知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 工厂制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选C。家庭作坊主要动力是在动植物方面,A项错误;手工工场没有体现这一转变,B项错误;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答案C5(2018东北八校联考)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解析材料数据反映出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故选D。材料反映英国资本的增长,但数据不足以说明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A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英国资本,与对外输出资本的状况无关,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英国是否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无关,C项错误。答案D6(2018陕西五校联考)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C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D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解析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指的是欧洲,19世纪初的欧洲通过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故选C。新航路的开辟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与材料的时间不符,A项错误;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与材料的时间不符,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的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C7(2017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如果只有欧洲的历史,欧洲的工业革命就不能发生。因为这不单是机械的问题,而是社会整体结构的问题。没有和东洋的交通贸易,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此观点强调()A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一定偶然性B从全球贸易角度考察欧洲工业革命C欧洲人在工业革命爆发中的作用D中英鸦片贸易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解析据材料“如果只有欧洲的历史,欧洲的工业革命就不能发生”“没有和东洋的交通贸易,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可知,此观点是从全球贸易角度考察欧洲工业革命,故选B;据材料“如果只有欧洲的历史,欧洲的工业革命就不能发生”“没有和东洋的交通贸易,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可知,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性导致的,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A项错误;C项与材料意思不符,错误;据材料“没有和东洋的交通贸易,工业革命大概不会发生”可知,该观点强调欧洲与东洋的交通贸易,对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而不是中英鸦片贸易,D项错误。答案B8(2017山东潍坊期中)19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工业避开世界市场的竞争,转到安全的、受到保护的帝国市场,帝国因此作为缓冲避免了锐意创新的需要长此以往导致了其经济的衰落。据此可知,英国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A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B科学技术的滞后C过分重视国内市场 D对殖民地的依赖解析根据材料中“英国工业避开世界市场的竞争,转到安全的、受到保护的帝国市场,帝国因此作为缓冲避免了锐意创新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英国有着广阔的殖民地,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因此不用采用新技术也能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导致了英国的衰落,故选D。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A项错误;当时已经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英国重视国内市场,C项错误。答案D9(2018山东济南模拟)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年份棉织品煤生铁汽船毛织品人口17501.01.01.01.01.01800242.16.71.01.41.5185026710.683.356.02.23.1190078853.2337.22 4027.25.6摘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A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B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D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解析表格强调的是纺织、钢铁、煤炭等新兴的工业导致人均产出的增加,故选B。材料强调新兴工业的作用而非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作用,A项错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而本题考查的是前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10(2018湖南十一校联考)1904年美国有托拉斯318个,它们吞并了5 300个工业企业,其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本行业生产的80%以上。这表明托拉斯()A已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B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破坏C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D使自由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解析托拉斯即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资本主义即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美国托拉斯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结果,故选C。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一般指能源和交通,而题干中并未说明托拉斯掌控了哪些行业,因而无法得出托拉斯控制了美国经济发展命脉的结论,A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进一步推动资本主义发展,B项错误;美国托拉斯形成后,依然推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直到罗斯福新政结束自由主义,推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D项错误。答案C11(2018广东佛山模拟)一战前,英、法、德三国国外投资总额为1 750亿2 000亿法郎,按当时的低利率5%计算,每年的纯利润就达80100亿法郎。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资本输出成为仅次于商品输出的殖民剥削手段B资本市场的竞争直接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D英国对外投资的高额收入主要得益于制度设计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资本扩张,与材料中各国对外投资获利增加相符,故选C。从“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可知,一战前欧洲资本输出是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手段,故“资本输出成为仅次于商品输出”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欧洲各国在资本市场的竞争,激化了各国矛盾,但不是导致一战爆发的直接因素,B项错误;英国对外投资收入高,源于当时英国经济实力最强大,D项错误。答案C12(2018四川绵阳模拟)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由此可知()A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B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解析世界工业总产量增加6倍,贸易额增加12倍,体现了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选D。材料无法看出欧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是否占据主导地位,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世界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南长沙模拟)全球人口的流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18世纪,一切随人口变化而变化。人口增加了,生产和交换就会增加,边缘地区的种植业就会发展;手工工场就会兴旺;村庄和城市的规模就会变大;流动人口就会增加。人口增加的压力越大,人们做出的建设性反应就会越多,这就是无声的命令。16世纪,(英国)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以及毛纺织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了,许多地主、富裕的自耕农把土地作为牟利的手段,实行规模化经营,进行商品生产。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既冲垮了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结构,又荡击了以小农个体生产为基本模式的封建生产组织、经营方式,加速了小农与土地的分离,从而导致了社会的变革。摘编自孙义飞近代早期欧洲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关系模式探析材料二下面是欧洲移民表。目的地时间人数美国18211932年3 420万俄国亚洲地区18001939年1 200万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材料三下面是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年份移民增长数(万)年份专利证书增长数(个)1851185437.942.8185l18567572 3151863186617.631.9186318673 78112 3011879188217.878.91880188312 92621 1961898190322.985.71898190320 40431 046摘编自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证明该观点。(11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欧洲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一切随人口变化而变化。人口增加了,生产和交换就会增加流动人口就会增加”等内容从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影响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二小问,从人口增长对圈地运动的影响、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等角度组织答案。第(2)问,“特点”可从地域、时间角度回答;“原因”结合工业革命和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治、交通等状况加以分析。第(3)问,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的开展、美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回答。答案(1)基本观点:人口增长是推动人类社会变迁和整体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2分)证明: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对农副产品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土地规模化经营迅猛发展,由此引起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金,并造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从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9分)(2)特点:地域上,主要移入美洲,其中移入美国最多;时间上,主要集中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4分)原因:工业革命开展,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美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以及南北战争的结束,促进了美国的政治稳定;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剩余劳动力的海外迁徙。(6分)(3)影响:促进了美国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显著的成果;移民加强了美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4分)14(2018河南南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评析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观点,任选一种观点,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注意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性强。答案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2分)理由: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使整个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伴随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10分)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2分)理由: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它的扩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给亚非拉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其社会进步。(10分)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2分)理由:利: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进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5分)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