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提升训练(十)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457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提升训练(十)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提升训练(十)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提升训练(十)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7年11月6日至8日,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石柱县举行,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我国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ABC D解析:选C。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当选。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2丁绍光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他的画作,融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石、青铜器装饰及西方现代构图等元素为一炉,雅俗共赏。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不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尊重文化多样性,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尊重文化差异,才能使不同文化实现共同进步A BC D解析:选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文化不会日益趋同,错误;题干没有涉及文化差异及不同文化共同进步,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3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焦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如今的“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文化交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文化个性寓于其中A BC D解析:选A。“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正确;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选;文化共性寓于个性之中,错误。4国家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没有人潮拥挤,没有饥渴交加,也没有景点间换乘的苦恼,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专业知识的介绍,使馆藏的文物越来越贴近游客。这表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C D解析:选C。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专业知识的介绍,使馆藏的文物越来越贴近游客,体现了大众传媒的作用和科技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当选。材料没有体现物质活动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不符合题意,排除。52017年12月10日,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市开幕,本届海艺节以“展示、交流、合作、提升”为宗旨。本届海艺节的宗旨强调“交流”“合作”,是因为()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同民族文化内容上的差异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A BC D解析:选A。强调“交流”“合作”,说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同时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入选。与题意不符。6随着科技的发展,景观设计的手段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景观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运用声、色、光、电等现代元素与地形、水体、花木、建筑等相配合,形成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创意。这说明()A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科学技术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大C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科学技术能使景观设计师的设计随心所欲解析:选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A正确;影响建筑艺术的因素很多,科学技术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B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错误;景观设计师的设计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随心所欲,D错误。7(2018扬州联考)伦敦华埠迎来新春庆典,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揭幕农历新年主题展,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点亮“中国红”五大洲多个国家,处处能感受到中国年的“国际范儿”。中国春节在全球赢得大批“粉丝”说明()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是文化建设之重B要努力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与趋同C民族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交流中增强解析:选D。题干中“中国春节在全球赢得大批粉丝”,强调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交流中增强,D正确;“文化建设之重”表述不准确,A不选;B中“趋同”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C错误。8.近日,在腾讯的表情包里突然增加了一套萌萌的、美美的、正能量满满的小女警,表情萌萌的身穿蓝色警服的小女警瞬间萌化了网友们的眼睛。网友有的献上爱心,有的敬礼点赞,有的正义满满。表情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释放了我们的情绪。这启示我们()A善于运用现代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B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有利于增强优秀文化的感染力C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是传统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解析:选B。题干中“表情萌萌的身穿蓝色警服的小女警瞬间萌化了网友们的眼睛”,传递满满的正能量,体现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有利于增强优秀文化的感染力,B正确;现代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传播的媒介,不是途径,A不选;C、D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9“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解析:选C。题干中没有涉及“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不选;夸大了传统习俗的作用,不选;符合题意且正确。10近年来,潇湘雨荷花亭等中国风歌曲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旋律中,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深受人们喜爱。这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是现代歌曲发展的源泉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A B C D解析:选B。解题时抓住题干中“中国风歌曲将意境隽永的古诗词融入现代旋律中”和“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深受人们喜爱”,说明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现代歌曲发展的源泉,错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说法错误。11在新一轮的文化创意创业大潮中,一些对乡土文化深有感情的创客,选择了将他们的创业梦想和人文关怀落地乡村,在广阔的田野中,实践文化创意。材料中创客做法的正确性在于()乡土文化能激发文化创意的灵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意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意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离不开农民的生产实践A BC D解析:选C。材料强调文化创意必须立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故符合题意。文化创意的灵感来自于实践,说法有误;乡土文化的创意离不开农民的生产实践,表述欠妥。12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这表明()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文化繁荣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C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D文化是人们心灵的火炬和引领前进的旗帜解析:选C。辛亥革命属于社会制度的更替,“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说明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C符合题意。13(2018河南百校联考)最近,以名人读信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在网络上收获了如潮好评。这档节目以明星生动的演绎,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的方式,运用电视、视频网站、移动通讯、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带领观众走进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材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显示出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文化创新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途径A BC D解析:选A。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形式,带领观众走进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体现了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正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对文化的推陈出新,不选;题干没有体现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不选。14“歌剧虽是舶来品,但一味地模仿西洋,永远成不了威尔第(意大利歌剧艺术大师)!”“西洋歌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宝库更不能丢。”下列各项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孤芳独美,固守传统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 BC D解析:选C。“一味地模仿西洋,永远成不了威尔第”,强调学习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西洋歌剧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但传统戏曲和民间音乐的宝库更不能丢”,强调既要学习外来优秀文化,又要继承传统,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符合题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说人们要懂得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欣赏别人创造的美,与题意相符;是“守旧主义”的观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不出。15在东西方诗词的争论中,有人认为,和西方诗人相比,中国古代诗人是诗哲,任何一个都称得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们追忆英雄豪杰,体味世事沧桑,感慨国家命运,抒发豪情壮志。而西方诗人中能够有这样人生感受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中国古代诗词是最美的诗词。这种看法()陷入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强调要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反对文化竞争没有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 BC D解析:选B。材料中的观点陷入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中“反对文化竞争”的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体现“要加强各国的文化合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期间,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集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内容包含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传统体育、游艺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目前,全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名,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 100多个。(1)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12分)(2)请对山东省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解析:本题第(1)问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文化意义,可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分析说明。第(2)问为“建议类”题目,实际上是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可从政府和公民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山东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山东省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满足山东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山东省的文化软实力。(每点4分)(2)积极进行优秀文化遗产的申报。(2分)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3分)公民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去。(3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玉文化包含着的“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等,使得玉文化在当今中国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中国玉雕四大流派之一的海派玉雕,在当下中国玉雕艺术界有很强的影响力,其风格引领着当代中国玉雕的走向。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海派玉雕融汇了中国传统的玉雕制作技艺精华,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由于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当代海派玉雕艺术家思想境界开放,创业态度积极,有机融合中西方现代雕刻技法,不断追求题材与形式创新,将意境、哲学、抽象等元素运用到玉雕的创作中,创作出许许多多海派玉雕佳品。(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看待玉文化在当今中国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12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海派玉雕艺术家为什么能够引领着当代中国玉雕的走向。(8分)解析:第(1)问,“如何看待玉文化在当今中国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结合材料中“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玉文化包含着的”等,可以从文化的物质载体、传统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问,解题时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文化创新”,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角度并联系材料加以说明。答案:(1)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依托玉石,玉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4分)玉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4分)玉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历久不衰。(4分)(2)海派玉雕艺术家在创业中,不断追求题材与形式创新,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2分)海派玉雕融汇了中国传统的玉雕制作技艺精华,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至今数代人的传承,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3分)当代海派玉雕艺术家思想境界开放,有机融合中西方现代雕刻技法,坚持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