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气候变化 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417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气候变化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气候变化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气候变化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4 全球气候变化 教案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气候变暖是第一部分内容的核心。人为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自然规律,人为因素在其中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因此,要正确地分析人类在气候变暖过程中所能起的作用,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作用,首先应该从宏观背景上了解气候变化大的规律,从而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规范我们自己的行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的重点在“影响”上,而有些影响可能尚未发生,是预测性的。教材中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影响:沿海低地可能被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可能有减有增、自然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可能会增强、水资源的不稳定和供需矛盾可能会增加。“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而施加的,因此,教学要从如何减少温室气体这个主题围绕着起来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 (2)举例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人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有关的气候资料,并将气候变化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运用在地理学习过程中。 (2)从各温度带代表性气候变化中发现问题,并寻找目前气候变化的应变措施与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积极地适应自然规律,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的观念。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2. 历史时期和近代时期气候的变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课型:综合课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下。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和大家回忆一下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从军行,其中有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对于诗中提到的“楼兰”,大家脑海中立刻会想到什么呢?生:楼兰古城,楼兰木乃伊等。师:看来大家对楼兰是有一定的印象的。“楼兰”是指我国汉代时期西域的一个古国,在唐朝以前突然在历史上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发现关于楼兰的任何文书记载。关于楼兰国的神秘失踪近代学者争论不休,其中最为人们接受的一个观点是“气候恶化论”:楼兰的消失主要是因为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而且当时处于变暖时期,加上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从而导致当地干旱、缺水,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从此楼兰就成了一座弃置的空城。所以无论从古楼兰国的变迁还是从今天楼兰古城所在的地理环境来说,气候的变化肯定与它的突然消失存在着某种不可脱离的关系。那么,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主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二、讲授新课(35分钟)(板书)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师:首先,我们来学第一个知识点: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大家请阅读课本P49的第一自然段,然后我们进行理解。(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师:气候变暖问题近年来早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热点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就是一个针对气候变暖而制定的全球性文件。 我们对气候变化感觉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得从“气候变化”的概念入手,请大家把它的概念给读出来。(板书)1.气候变化概念: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生: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师:不错,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首先,注意“长时期”这三个字,这就说明了我们对于气候变化的感觉是不怎么明显的。为什么呢?我们来回忆下小学曾学过的关于树木年轮的课文。大家都知道,树木年轮的厚薄取决于气候条件,在寒冷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树木生长得比较慢,因而年轮较薄;反之,在温暖或湿润条件下,树木生长就比较快,年轮也就比较厚了。在经历长时期的气候变化后,树干内就形成了一圈圈厚薄不一的年轮,所以说,树木的年轮实际上就是记录了长时期大气状态的变化。那么,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生: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板书)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师:大家都知道地球形成已经有几十亿年了,在这几十亿年里,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我们把这几十亿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按时间跨度来分成了三个阶段,那么分别是哪三个阶段呢?(板书)3.按时间跨度分:生: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近代气候变化。(板书)(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师: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我们称之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板书)(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师: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我们称之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板书)(3)近代气候变化。师: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我们称之为近代气候变化。师:那么全球气候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看课本P49图2.25。图示的时间段为过去1万年。图中的纵横坐标分别是什么?请大家解读这个图示。 生:横坐标是指距今的年代,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图中展示了1万年来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师:不错。首先我们找出了图示的各要素,再看图2.25右边的注解“距今一万年的人类历史时期就处在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期的后期”,通过对比图表,在距今一万年时之前地球的气温是比较低的,但在距今一万年之后,其数值迅速上升,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起伏变化,但就总体来说是上升的趋势。所以该气温变化曲线说明了这一万年以来气候的确在不断变化,冷暖交替,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师:目前,人们比较关心的是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那么再请大家看图2.26,同样地,纵坐标是气温变化数值,但横坐标的时间段是过去的140年。通过读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近百年来,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师:很好。近百年来,气候的变化已经可以用观测数据来研究了。如果从图2.25中取近百年这个时段来看,可以看出气温曲线呈上升趋势,但看不出波动。如果把这个“放大”,如图2.26,就可以看到气温仍然是波动上升的,而且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 。通过这两幅图对照,可以看出,这反映了教材中讲的“大尺度的气候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候的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板书)4.近百年的显著特点为:气温升高;师:下面大家做第50页读图思考:结合图2.26,确定全球近百年来两次明显升温的大致时期。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图中可看出,第一次出现在1900年1940年间,另一次出现在1980年2000年间。师:通过读图,我们可以看出过去一百多年全球年平均气温有两次明显的升温时期,第一次出现在1860年1940年间,这为一个周期(80年),其升温时期在1900年1940年(40年);另一次出现在1940年2000年间,这又为另一个周期(60年),其升温时期在1980年2000年(20年);通过对比两个时段的气温变化,我们发现它的气温变化周期越来越短了,而且升温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师:那么请大家继续阅读P50“我国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的内容,然后说明气候变化有什么特点?生: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师:大家阅读的内容说明:全球气温的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就我国来说,其气温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的,但从个别地区来分析,却总存在差异。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且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以南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所以说,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生: (板书)5.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师:好,结合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我们来做一下课本P50的活动题。(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得到的气温模拟结果,能否解释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问题?为什么?由此你将得出怎样的结论? (2)近现代气候变化主要受哪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哪方面因素起主导作用?收集相关资料,说明该因素是通过什么方式促使气候变暖的。 参考答案:(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的气候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因为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由此可知,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概括为人为因素,而且人为原因的作用较大。(2)近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破坏森林有关。(板书)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师:来,我们继续学习。我们都知道全球的气候在不断变化中,而且近年来其走向是趋于变暖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已经给全球及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重要影响。请大家看课本P51图2.28“因海平面上升而受到威胁的海岸”,这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板书)主要是变暖的影响:生: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海平面上升。(板书)1.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沿海地区被淹没,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沿海水产养殖业受影响等。师:对,全球变暖的最明显后果之一就是海平面上升。那么气候变暖为什么会带来海平面上升呢? 生: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所以海平面上升。 师:冰川融化、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是长期而缓慢的。许多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会上涨88厘米。那么海平面上升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请大家结合课本P52的案例3,然后进行归纳。生:海平面的上升会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师:是的,特别是图2.28中红色线的地区,那里分布着很多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等,还有其它大洋中的比较低海拔的小岛,一旦海平面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它们都将会遭受到“灭顶之灾”,就如案例3中提到的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这个四季风景如画的南太平洋小国目前正因海平面升高而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图瓦卢将因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进行全民迁移的国家。其它影响还有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养殖业受影响等。那么,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活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生:影响农业的生产。(板书)2.影响农业的生产;有利:温度带北移利于农作物生长:高纬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低纬不会遭受害。不利:中纬谷物带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增加。师:全球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无疑是有利的。但是,温度升高往往伴随着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这又会使作物减产。大家看书,看看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并分析里面道理,然后我会请一位同学来进行回答。(提问学生) 生:就地区而言,位于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而位于高纬度的国家,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由于不少发展中国家位于低纬度地区,因此,气候变化的这种区域差异性,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更严峻。师:其实,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农业生产有利也有害。从利方面出发,由于温度带北移,积温的增加,生长期的延长,利于高纬地区的作物生长,但对于低纬地区来说,由于变暖,冬天家作物遭受冷害频率就相对会变小;从不利方面出发,同于气温上升,加速陆地蒸发,地表水分减少,低纬地区会变得干旱,农作物的产量就会下降,而中纬度谷物带的生产力下降,病虫害会增加。那么,全球气候变暖会不会对工业产生影响呢?生:高纬地区减少供暖能源消耗,低纬地区增加制冷能源消耗。师:全球气候变暖对水循环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提问学生) (板书)3. 工业生产:高纬减少供暖能源消耗;低纬增加制冷能源消耗。师:工业生产:高纬减少供暖能源消耗;低纬增加制冷能源消耗。(板书)4. 影响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生:会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时间的发生。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强,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雨供与供需矛盾。师:谢谢这们同学的回答。所以,气候变暖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是将会加剧水资源的分布不均,从而将引起一连串的环境与政治等问题。(板书)5.人类健康:增加疫病发病率,疾病传播范围增大,死亡数量相对增加。师: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利于更多的细菌繁殖,从而增加疫病发病率,合疾病传播范围增大。(板书)6.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减少;影响洋流,渔场消失或扩大;土壤荒漠化。师: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也会改变着生态系统,首先因不适应干旱,物种的多样性会减少;升温又会影响洋流,导致渔场消失或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荒漠化。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有对人类有有利的方面,但也有很多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化害为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第三个内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板书)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师:气候变化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类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它,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下面我们来看看P53活动,然后分析归纳其适应对策。生:(阅读,分析,讨论)师:首先,就近百年来看,人类因素对气候变暖已经超越了自然因素的影响成为了主导因素。所以第一个适应对策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啊?生:对人类增长进行控制。(板书)1. 控制人口增长:如计划生育政策师:那么人类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呢? 生:主要是在生产活动中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师:回答得不错,所以我们第二步就是要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那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有哪些呢?(板书)2.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建筑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提高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师:所以相应地,我们需要进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那么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主要途径有哪些呢?(板书)3.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和固碳技术生: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师:其中固碳技术就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或者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固定。固碳技术的原理是清楚的,但能否成为实用技术还是未知数。师: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例如有什么?请大家读出来。(板书)4. 适应气候变化:培养新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生: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师:最后就是从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来看。分别有什么手段?(板书)5.政策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生:一是实行直接控制,二是应用经济手段,三是鼓励公众参与。师:大家回答得很好。其中政府实行直接控制,是包括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应用经济手段则包括征收污染税费,实施排污权交易,提供补助资金和开发援助等;鼓励公众参与则包括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培训等。(板书)6.技术手段: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师: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已把开发节能和新型能源技术列为能源战略的重点。而今后可供选择的技术来看,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板书)7. 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师:又因为这是国际性问题,我们国与国之间需要进行技术与经验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三、总结:(2分钟)回顾本节课,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其中难点是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中,需要理解历史时期与近代时期的气候变化的规律以及大尺度气候变化与小尺度气候变化间的关系;然后就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可能影响和气候变暖的适应对策,请大家要熟记其影响和对策分别有哪些,这是考试的重点。四、复习巩固:(2分钟)1.这几十亿年来地球气候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时间跨度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2.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的生产、影响水循环过程等。双项选择:(1)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带的影响有(AB)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B滩涂面积减少C淹没部分耕地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BC)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52活动,下节课进行讨论。板书设计: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中1.气候变化概念: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3.按时间跨度分:(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2)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3)近代气候变化。4.近百年的显著特点为:气温升高。5.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主要是变暖的影响:1.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沿海地区被淹没;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沿海水产养殖业受影响等。2.农业的生产:有利:温度带北移利于农作物生长:高纬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低纬不会遭受害。不利:中纬谷物带生产力下降,病虫害增加。3.工业生产:高纬减少供暖能源消耗;低纬增加制冷能源消耗。4.影响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5.人类健康:增加疫病发病率,疾病传播范围增大,死亡数量相对增加。6.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减少;影响洋流,渔场消失或扩大;土壤荒漠化。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1.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政策2.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和CO固定技术4.适应气候变化:培养新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5.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6.技术手段: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7.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