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41337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每日一题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2018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积极影响一、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察举制: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流行,朝廷官职主要由世家大族担任。3科举制(1)过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二、变化趋势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三、积极影响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树立起了中央权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制度化的选官制度,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四、图示法概括选官制度演变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带有主观性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D反映了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公正性的不断的探索 1【答案】A【解析】由上表中的信息“品德、学问、议政能力”可知察举制是强调德才兼备的,故A符合题意;由“以文取士”可知科举制是注重考生的文学能力,故B错误;察举制重视德才兼备而不是门第,所以C的说法错误;由于科举制是自由报考,所以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报考,因而可以起到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故D的说法错误。2【答案】B【解析】材料中给出了一幅图片,图片中提到了“郡小中正”“州大中正”“定品”“授官”,由此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知材料涉及到的是九品中正制。从九品中正制中可以看出其有严密的选才程序,所以本题选B选项。A、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科举制;C选项不是材料主要体现的内容。3【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