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四篇

上传人:冇种爱&****;兂可... 文档编号:624061 上传时间:2019-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四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四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四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 和 我 的 祖 国 征 文 四 篇【篇一】如果把祖国比做母亲,那我,就是她特别疼爱的孩子!你们不要嫉妒。今天,我把祖国对我的特别疼爱写出来,只是因为我看到了有“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忍不住要写一写祖国对我的疼爱,甚至是溺爱。很幸运,我是在祖国饱受动乱和屈辱过后,也是在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之后出生的。我生下来,就没有了战乱和逃亡;没有了特别的饥荒;更没有体会过“狗和中国人不得入内”的滋味,连当时的“美帝”和苏联都已经被祖国斗服输了。相反,当我呱呱坠地时,就成了一位“站起来了”的中国公民,也成了人民公社的小社员。别小看“小社员”的称呼,那可是一位平均拥有着公社土地、财产,同时拥有其它各项权力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啊。出生那一刻,我家拥有一个由六间草房和围墙构成的大院。那时的草房,墙壁的土有一尺半厚,房顶上的麦草也有半尺厚,冬暖夏凉。房屋和院落周围地面是白色粘土,最适合爱光着屁股的孩子们攀爬、滚打、坐卧、跳跃。即使是下雨天,泥泞的地面,也很适合光着脚丫子走路。直到如今,我还经常梦见儿时的“豪宅”。幸福的是,儿时,国家没有考大学一说,城里的高中毕业生都“下放”到我们农村干农活了,孩子还读书干嘛?我们都是被大人们“散养”着。整个乡村、田野,都是我们的“幼儿园”。小伙伴们白天夜里,一起戏水、偷瓜、摸鱼、钓虾,一起打雪仗和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家里本来就姊妹众多,加上村庄的孩子们在一起,就从来不缺玩伴。那时候小伙伴们,渴了,可以直接捧起池塘里的水喝;饿了,可以摘菱角、茭白吃和崴藕吃,也可以烧螃蟹、鸟蛋吃。连下雪天,小伙伴们也可以围在谁家的火盆边一起分享烤山芋。野生甲鱼、乌龟到处都是,都没人吃。所以,在我的脑海里,没有食物匮乏的印象,反而感觉儿时的食物都是野生黄鳝、泥鳅、田螺那样的绿色食品。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因为长的俊,就被学校和村里选为宣传队小队员,开始为村民们演园丁之歌批判赫鲁晓夫等节目。我不仅大出了风头,而且扎实地过了一把演员瘾。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些台词:“我叫赫鲁晓夫,家在苏联住,爱吃土豆烧牛肉,我胖的像肥猪!”。毛主席逝世那年,我作为学校的“明星”,很荣幸地和一女同学一起举着全校唯一一个花圈,带领同学们一起到公社大礼堂,祭奠毛主席他老人家。毛主席逝世以后一段时间,小小年纪的我,竟然有无依无靠莫名的感觉。我和小伙伴们也逐渐成了翩翩少年,食量翻倍,那些田野里野生的东西都快被我们逮尽了。我们对食物、衣服等物质有了更多要求,也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再次幸运的是,天佑中华,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粮食亩产一下翻了三倍。很快又土地承包到户,家里粮食等物质丰富起来。不久国家也恢复了高考,学校和家里开始注重孩子的学习考试了,也正好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我没有错过一个人学习知识的黄金期,上了初中,我开始认真读书。那时候农家虽然没钱,但到了我上高中,除了父亲要定期推车送米到学校为我兑换饭票外,其他都不需要花什么钱。蔬菜很便宜,就连每学期五元的学费,因为我成绩好,学校也给免除了。八四年,我幸运地考上安徽农业大学。那时候,家里除了出产粮食,依然没钱。但我上大学,学校不要我钱,免费住宿,一个月还给我十四元的生活费。那时候,大学生,天之骄子!国家包分配工作。四年大学生活愉快渡过后,又正赶上国家提倡“干部四化”。其中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好像为我们那些大学毕业生量身打造的。就那样,大学毕业,不要自己发愁找工作不说,还可以填自愿选择工作。我因为上小学时练就的表演和活动能力,大学期间荣获“宣传活动积极分子”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称号,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毕业时估计祖国把我真当共产主义接班人了,直接分配我到县政府工作。而我竟然耍起“小孩子脾气”,自己跑到县计划委找到主任,硬是要求换到一个效益特别好的企业工作。也终于如我所愿,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就分给了我一套两居室的房子。虽然面积只有六十多个平方,但当时大多数人家几代人挤一间房,我分的那套房子是真正的豪宅了!这为自己成家立业一路铺平了道路,以后娶媳妇生子都已经顺风顺水了。最最幸运的是,在企业工作八年,我经常有机会出差,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当我“疯”够了的时候,又机缘巧合地转行,成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参加工作到如今,正是国家改革开放,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日子。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都在逐年提高。群众的满足感也在逐年提高。我的工作一直也比较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大的发展和拼搏环境,也培育出了我的拼搏精神,可以加班一夜都不觉得累。几十年,亲自见证了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从国人出国不敢说是中国人,到祖国提出“一带一路”带领世界发展,工作中感觉的是特别充实和自豪!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了自己一份力,也是我特别的幸运!最近几年,祖国到了攻坚克难阶段,人民望值越来越高。为了“中国梦”和民族复兴,国家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公务员的压力显著增大的时候,我却因为年龄大了,调离繁重的岗位,做些辅助性工作,祖国无数优秀儿女接过了超越“美帝”的接力棒。我也有了空闲,能写下像此文一样的文字。自己再一次成为了一名祖国特别疼爱的幸运儿!回想起来,在我一生中,最需要什么的时候,祖国总是第一时间提供给我。给了我衣食无忧快乐童年和少年;给了我直到大学的免费教育;给了我免费的住房;给了我几十年积极向上和大发展的工作氛围和岗位;又给了我一个相对安逸的暮年。今天,每当我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时,心里就莫名激动,几度暗自落泪,默默在心里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篇二】我的家位于京广铁路东边,南面两公里处有条河沟,沟里的水清澈透明,终年不停地流淌,流入广水河。沟边是一座山,叫庙山。山顶上有战壕,听说是日本鬼子在此修过碉堡,后来被新四军给端掉了。北面也是一座山,大家习惯地称后山。后山上是我们向阳大队(现在叫陈家河村)的学校。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战争故事长大的,平原枪声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我和小伙伴游戏的重要内容就是装扮成电影里的人物追追打打,在山上,在水边,在铁道旁。然而更吸引小伙伴的是铁路上的钢轨和在钢轨上奔跑的火车。在我们看来,火车太神奇了。每当火车轰隆轰隆地奔跑过来,车轮碾压钢轨发出的“呜哐啷哐啷 呜”,让人热血沸腾,真想随着火车奔向远方。铁路路基两边是斜坡,坡下是壕沟,壕沟边上是冲天杨树,这是放牛的好场所。春天,坡上小草郁郁葱葱,春风吹过,迎风招展,甚是可爱。不远处,是啃草啃得正欢的黄牛和水牛。坐久了,就想着火车咋还没来。爬上坡,站在路基上,往南往北望望。如果还没看到,就到钢轨前,弯下腰,把耳朵贴在钢轨上,听有没有“呜呜”声,可以据此判断有没有火车来,还有多远。这也是从电影里学来的。钢轨是一根一根的,中间有空隙,因而车轮经过时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没有火车时,巡道工走在钢轨的枕木上,瞅瞅看看,用肩上的锤子敲敲钢轨,然后继续往前走。小伙伴学着巡道工的样子,拿着石子,这里敲敲,那里敲敲。“火车来了!”“哪有火车?”“快了,你听。”大家纷纷把耳朵贴在钢轨上,“呜呜”声越来越大。小伙伴赶快下到路基上,只见北面的拐弯处,隐隐约约可见烟尘。很快地,火车头出现了。头顶冒着白烟或黑烟的火车头鸣着汽笛,飞驰而过。火车头顶上的烟,有时像一根很粗的线,慢慢向上,有时像乌云,压向大地。住在家里的客人很不习惯火车碾压钢轨发出的声音,尤其是晚上,会半宿睡不着觉。我特别不理解,由远及近再渐渐消逝的“呜 哐啷哐啷 呜”是那么美妙,就像带上了我的梦想,驶向遥远的天际。附近有个车站,车站的西南边有个河沙站,河沙站到车站有一段上坡的铁路。一列车在河沙站装满沙后,火车头便牵引着车皮驶往车站。能感觉到火车头的吃力,它冒着浓浓的黑烟,发出很大的响声,驱动轮飞转,撞得钢轨“哐啷哐啷”作响,最终把沙拖了上来,运往祖国各地,支援国家建设。突然有一天,铁路上出现了不一样的车头 内燃机车头。内燃机车只有在列车刚起动时才冒黑烟。只听“嗡”的一声,列车很快就加速了,汽笛声也变成了“嘀”,速度更快了,“ 哐啷”声也少了,“呜呜”声变长了,因为钢轨变成了无缝的。再后来,路基变直了,电力机车头代替了内燃机车头,火车的速度更快了,运行的密度大了,路基也封了,不仅不能放牛,更不能把耳朵贴在钢轨上了。后山上我们学校的钟声很特别。它源自一截钢轨。我敲击过钢轨,学校那截钢轨发出的声音与那种声音既相似又不同。于是,能亲手敲击学校的钟声,成了我的梦想。学校的那一小截钢轨是山下车站工务区送的,长约一米,是老师用钢锯条,轮换着慢慢地从一整根旧钢轨上锯下来的,然后抬到山上的学校里,用钢丝绳吊在事先用枕木制成的架子上,替换了以前那口生铁铸成的钟。听老师们讲,为了抬这截钢轨,七八个青年老师歇了好几次才抬上山来。当时我心里就想:钢轨就这么重,难怪能跑那么大的火车。从此,学校的钟声变得清脆悠长了。早晨,天还没亮,急促的钟声在校园上空回荡,这是起床的钟声。钟声向四周的湾里人家传去,唤醒正在熟睡的学生。起来早的学生去喊起来晚的,约伴走在上学的路上。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起床的钟声,上课、下课、集合的钟声从没有停过,音色没变过。那截钢轨除了被敲击处变得光亮,也没什么变化。后来,我当上了这所学校的老师,手拿锤子敲响了钢轨:起床,“当当当当当当”;上课,“当当当,当当当”;下课,“当当,当当”;就寝,“当当当”。火车站因火车的提速给撤销了,只能远远地听到火车碾压钢轨的声音,能感觉到火车飞驰的速度。在校园里,先是电铃取代了钟声,现在电铃又被电脑控制的喇叭声代替。但那截钢轨仍吊在木架上,每当学校举行考试时,依旧能听到敲击钢轨的钟声,钟声深沉而庄严。随着几次火车提速,湾里外出置业的人越来越多。只有到了春节、元宵、清明节等节日,湾里才变得热闹起来。硬化的水泥路上停放着各式各样的小车,大家相互问候、寒暄,叙说着东南西北的变化【篇三】我是一名长途邮车驾驶员,我跑的那条邮路叫“雪线邮路”。冬天,最低气温零下 40多摄氏度,路上的积雪有半米多深,车子一旦陷进雪里就很难出来,积雪被碾轧后,会马上结成冰;夏天,经常会遇到塌方和泥石流。山上的碎石路,很容易造成爆胎,换轮胎特别费劲,近百公斤的轮胎,换下来要一两个小时。每次换好轮胎,人已经累瘫了在邮路上,我们最害怕的就是遇到“风搅雪”;那就像海上的龙卷风、大漠的沙尘暴,狂风卷着漫天大雪,能见度极低,汽车根本无法行驶,全靠一步一步摸索探路。我们每一个邮车驾驶员都被大雪围困过。被困在山上时,寒风裹着冰雪碴子,像刀子刮在脸上,手脚冻得没有知觉。有人跟我说:“多吉,你不是在开车,而是在玩命!”其实,我也知道生命的宝贵,我们永远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值得骄傲的是,我们车队从未发生一起责任事故。在邮路上,孤独是最难受的,有时可能半天遇不到一个人、一辆车。特别是临近春节,几乎看不到车,我就更加想家;想家的时候,我就唱歌,唱着唱着我就唱不下去了这么多年来,只在家里吃过 5次年夜饭,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合格的父亲。但乡亲们都说,每当看到邮车,就知道党和国家时时刻刻关心着这里;再苦再难,我们的邮车都必须得走!有一年冬天,我看到一辆大货车停在雀儿山的路边,我赶紧下车询问。司机拉着我的手说:“我们是去拉萨的,车子坏了,困在这儿已经两天了,求你帮帮我们!”过去,藏区交通落后,货车载人是常见的事,那辆车上有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非常焦急。我一边安慰他们,一边赶紧帮他们修车。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找到了问题,修好了车子,他们都非常高兴“别人有困难,我们一定要帮,不能把邮运人的优良传统丢了”,这是一代代邮运人传下来的一句话,我从未忘记。2012年 9月的一天,我开着邮车返回甘孜。晚上9点多,路边冲出一帮歹徒,把邮车团团围住,我冲到邮车前,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昏过去了,身体多处受伤。出院后,我的左手和胳膊一直动不了,就连腰带都系不了。我四处求医,在成都遇到了一位老中医,教我一套疗法,治疗两个多月后,我的手和胳膊,居然可以抬起来了几个月后,我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每天看着来来回回的邮车和同事们忙忙碌碌的身影,我实在坐不住了:是组织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必须重新回到邮路上去!经过多次申请,我重新开上了邮车,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了雪线邮路2017年 9月 26日,雀儿山终于开通了隧道。我开着邮车,作为社会车辆代表第一个通过,以前过雀儿山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只要 12分钟就过去了!这条“人间天路”让我感叹,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这些年来,我从邮车和邮件上,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的邮车从最开始的 4吨,到今天的 12吨,装着孩子们的教材和录取通知书、报刊,还有堆积如山的电商包裹。这些都是乡亲们的期盼和藏区发展的希望,也是伟大中国梦实实在在的成果。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会继续努力奔跑,做雪线邮路上的追梦人!【篇四】记得,女儿出生后的一天,母亲从箱子里拿出一双可爱的虎头鞋。我看了以后很感动,我知道,那是母亲用心缝制的。看到它,就想起童年的我,时常穿着五颜六色的布鞋满村跑。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布鞋成了稀罕的纪念品。看着女儿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它,不禁感叹岁月如梭,三十多年一闪而过,过去的日子是让人留恋的,青春也是在幸福中度过的,时光虽留不住,美的东西却还在延续。小时候,印象中只能在两个特殊时间点穿新鞋,入春时和过年时。母亲一年到头都在操劳,好像有干不完的家务活等着她,只有冬天才有些闲暇,能陪我们在温暖的小屋里,围着烧得通红的火炉,说说她小时候的故事。就那一刻,她也不闲着,在火炉上支上平底锅,有时烙烙面饼,有时炒炒葵花籽。我再大些,就可以帮着照看火炉上的平底锅了,她便会拿出一个高粱秆做的簸箕,里面有针头线脑、碎布和几双没完成的千层底。不太忙的时候,母亲会把家里闲置不用的衣物裁剪开,然后用报纸剪出家里每个人的鞋样。母亲会把这些鞋样夹在一本书里,日子久了,那本书鼓鼓囊囊的。现在想起来,要是能把那本书留下来该有多好啊。为了我们穿着舒适,母亲会把鞋底纳得厚厚的,一圈圈针眼很密,看起来像手指纹,纹理规则缜密,再配上黑色条绒布的鞋帮。一双鞋即将做好时,我会趴在跟前看,等着最后那个结被打完,着急地捧着它、欣赏它,想象着它穿在脚上的样子。通常在除夕,母亲会把做好的新鞋正式拿给我们,那种欣喜难以忘怀,就盼着快些天亮,然后穿着它向伙伴们炫耀。大年初一,要抢着先出门拜年,一路上眼睛都朝下瞅,瞅自己的新鞋,走路特别注意,生怕雪或是泥巴玷污了它。回家后,母亲会问,新鞋挤脚吗?其实新鞋是挤脚的,可我从来不说。母亲做的布鞋,我一直穿到初中。到了县城上中学,记得母亲给我买了一双黄色系带的牛皮鞋。那是我穿的第一双皮鞋。记得穿新鞋上学的那天,感觉都不会走路了,生硬的牛皮远不如布鞋舒服,晚上回家,脚后跟磨了水泡,第二天赶快自觉地换上了母亲做的布鞋。我上大学离家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县城买了一身新衣服,还有一双真皮凉鞋,穿着很舒服。这双鞋,我印象很深刻,它见证了我第一次在社会上磨炼的足迹。上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没有回家,做起了销售员。一个暑假,我穿着那双凉鞋,早上从城市的东边走到西边,晚上又从城市的西边走回东边,一路上看到了各样脸色,听过了各种善言恶语,体会了一个年轻人行走在陌生城市里的人情冷暖和酸甜苦辣。一个暑假,我的销售业绩一直排名靠前,小伙伴们问我经验,我说没有啥,非要说,可能是你们出门更多是乘车,而我是靠这双鞋一路走来的,这才有了更多机会。大学后,我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穿过母亲做的布鞋。她说,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想穿什么鞋就买什么鞋,连农村都不做布鞋了。是啊!那些布鞋已经不是人人都有的必需品了,它逐渐成了唤起人们回忆的亲情符号。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些最美好的岁月,其实甜蜜中都带有痛苦,只是回忆时才感到幸福。我是幸运的,童年里我有温暖的布鞋,我从布鞋穿起,一路见证了祖国这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我的女儿更是幸运的,她出生在新时代里,她的童年比我更快乐,有一筐筐对美好生活的梦想,正等着她去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