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4051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一、 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 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 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 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 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 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 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 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 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 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 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一、 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 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 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 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 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 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 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 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 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 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 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一、 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 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 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 找近反义词; 2、 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 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 “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水静水清水绿山奇山秀山险舟行碧波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2、林海教学内容:人教版十一册第2课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采用学生自学_ 四人小组讨论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三、教师归纳: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五、作业1、抄写课后练习4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2、导入谈话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二、讲读课文(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 ” 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A、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A、 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第三课时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二、继续讲读第三段。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提问:“兴国安邦”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3、齐读这一段。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三、总结全文。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六、总结谈话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七、作业1、背诵课文三六自然段。板书设计:19 林海|岭 |林 | 景色美 |大兴安岭 |花 | |名字悦耳 | | 亲切 舒服|与建设结为一体 | | | 作用大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二、指导预习。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2、朗读古诗。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三、检查预习。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四、学习墨梅1、了解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2、讲解诗意。(1)教师范读。(2)指名学生读。(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A指名试读。B理解字义。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D进一步理解。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A指名试读。B理解字义。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乾坤:天地,人间。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D进一步理解。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3、朗读全诗。4、总结全诗:(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1、背诵墨梅。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指名背诵墨梅。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二、学习竹石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2、抓字眼,明诗意。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破岩:山岩的裂缝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坚韧不拔。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3、想意境,悟诗情。(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三、学习石灰吟。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1)指名读。(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2、教师点拨。(1)知诗人,解诗题。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2)抓字眼,明诗意。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3)想意境,悟诗情。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D朗读全诗。四、总结复习。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1、朗读背诵古诗。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板书设计:竹石郑燮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立根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