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3864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4.孔子创办私学;论性,主张“性相近”;论政,把“举贤才”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这表明孔子A.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 B.否定职官世装制度C.将“仁”作为理想的道德标准 D.反对贵族等级制度25.汉代的铁农具在我国东北、西北均有大量出土,陕西还有成批成组的铁农具出土,其种类有耕具、起土器、中耕器和收割器等,式样多,规格统-一.这反映了汉代A.官营手工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B.农具生产的标准化和系列化C.铁犁牛耕技术开始普遍推广 D.农具种类式样走向完备成熟26.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叙述,既有历史事实,又有历史解释的是A(北宋)司马光:“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以聚敛相尚,以苛刻相驱。”B(北宋)苏轼:“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C(南宋)范冲:“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D(近代)梁启超:“其所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27.晚明时期,盛行文人士大夫与陶工合作制作茶壶的风气,不仅要在壶身刻诗铭句,还要刻上文人名款和匠人名款。这一风气反映出当时A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B匠籍制度已经被废除C传统等级观念的突破 D市民文化居主导地位28.甲午战争后有人认为:“欲图自强,莫亟于广兴学校,而学校中本原之本原,尤莫亟于创兴女学。”1898年维新志士创办经正女学,以期“相夫教子、宜家善种、兴国智民。”这一时期兴办女学A开启了教育近代化进程 B服务于维新变法运动 C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结果 D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29.1912 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反映了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D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30.1948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全文刊发“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刊文指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有集人良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该刊文作为一种史料A.可纳人党史研究的资料范畴 B.准确再现了过渡时期的历史C.比其他刊物更具有史料价值 D.证明新闻报道具有高可信度31.下图为新中国1950-2005年粮食产量与人均粮食变动情况。影响变动情况的主要因素是2001年前人口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信息网”A.经济体制与国家政策的调整 B.个体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情C.社会秩序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D.人口急剧膨胀供需矛盾突出32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说:“在谢沃拉、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 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 轻轻触及后者。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 响着诸多的后来者。”作者意在说明 A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 B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C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 D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33. 1520-1525年是德国历史上小册子印刷发行的黄金时代,诸如“谈话”“对话”、“公告” “传单”“对公告的回答”“途中自语委任状演说讽刺”等频频出现于小册子的 标题之中,通常这些标题还伴有醒目的图画。这些小册子 A成为抨击罗马教皇的主导形式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适应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趋势 D利于新教思想触及普通民众34.在得到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说“要取得成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是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国家骨干中极重要的部分,而我们的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为此他采取了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C规定最高工作时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35.伏特汽车,它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些优势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常设机构,然后进行组装和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对生产地的资源达到了有效的利用,提高了利用水平和就业率。材料表明A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合理 B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C全球化扩展到生产领域 D发达国家主导了国际贸易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甲午战后至民国时期,新设的近代企业逐渐向内地以至东北、西南、西北等地伸展,移向和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区,但这并不能改变近代工业偏重于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商埠的总体格局。同时,国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市也以沿海省份占较大比重。另外,国民大革命以广州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北伐胜利进军使革命势力迅速发展至长江流域乃至黄河流域中部。这种南北方革命发展不平衡局面在此后一定时期仍将延续。摘编自戴安钢发展与落差近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进程比较研究等材料二至19世纪50年代末,北方集中了全美绝大多数工厂和国家工业投资总额, 特别是东湘地区占据城市人口的绝对主体,大型发达城市基本聚集于此。城市工业心脏地带开始在此形成并日趋牢固,确立了其经济领军地位,提供了最具吸引力的发展机遇,引导国家适应热术革新。相反,南方种植园主对工业的投资微乎其微,却为增强在参议院中的势力要求在新州扩展奴隶制,造成了南方工业极端落后。南北双方矛质不断升级,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摘编自隋笑宇美国内战前东北部城市化高速发展原因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民国时期工业分布的特点及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方对近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并分析中、美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15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1644年,多尔衮召见传教士汤若望,委任他主编新历。1687年,法国路易十四和法国皇家科学院派遣了白晋等五名精通天算地與的传教士来华。1697年,康熙特派白晋为“钦差”,赴法争取招聘更多的科学家和携带更多的科学书籍来华。1715年,康熙授意传教士德里格、马国贤致书教皇,要他选择精通“天文、律历、算法、画工、内科、外科几人来中国以效力”。1720年,九名技艺人才随教皇使节到中国,受到康照的任用和优厚待遇。1590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回欧洲后向罗马的外交官和耶稣会士学者提供了其巨著图书论中有关中国的资料。1687年,巴黎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在巴黎刊印了由耶稣会士在中国的考察资料汇总成的巨著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1767年,魁奈因发表鼓吹中国政治制度的著作,被誉为“欧洲的孔子”。1770年后,霍尔巴赫发表社会体系,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布“殴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12分)4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日本投降后,如何依照盟国意图处置日本军国主义、铲除远东战争策源地,并在民主化基础上实现对日本的重建和改造,是世人关注的一件大事。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则是要实现多年来使日本臣服于美国的梦想,进而带来整个东亚地区“在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他坚持把日本作为一个整体由美国自行处置。日本投降后盟国曾就最高统帅人选问题进行磋商。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府建议最高统帅“由美苏将领各一人担任”。美驻苏大使哈里曼怒气冲冲地说,最高统帅不由美国人担任是“不可思议的。”事后苏方收回其建议,并同中、英政府一起,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以麦克阿瑟为盟国最高统帅的意见。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独占日本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独占日本的历史影响。(9分)历史部分24.A 25.B 26.A 27.C 28.C 29.D 30.A 31.A 32.B 33.D 34.A 35.C41.(25分)(1)特点:偏重沿江沿海(或东重西轻、南重北轻,区域分布不平衡),逐渐向内地扩展,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任2点4分)成因:传统经济格局的制约;近代政府的工业政策;列强侵华进程的影响;西学在中国的逐步传播;沿江沿海的区位条件等(任3点6分)(2)贡献:引领工业进程;引导技术革新;创造发展机遇;推动政策变革。(任2点4分)影响:中国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型,促进地方行政管理近代化改革,但也加剧了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不利于工业化和民主革命形势整体发展。(6分)美国方面: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展,但也加剧了南北经济体制冲突,为内战爆发埋下隐患。(5分)42.示例一论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对话中,西学东渐促使中国文化融入世界,阐述:地理大发现后,传教士东来传教的同时,向中国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先进科学文化。清初对外域先进文明的热忱欢迎,显示出一种锐意进取的文化精神及开放的文化心态,当时的知识分子从传教士那里接受了欧洲先进的地理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农田水利等先进的科学文化。即明清之际在传教士的影响下,早期的西学东渐揭开了序幕,中国开始真正地了解世界,推动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接轨。示例二:论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对话中。中学西传推动了欧洲文明的发展。阐述:地理大发现后,传教士东来传教的同时,中国的儒学、历史、政治和科技等在欧洲传播开来。虽然他们所理解和表述的中国文化,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与中国本土文化形似却神异,但是也显现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者的影响是经过传教士的吸收才发生作用的。即明清之际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中国文化成为启蒙思想者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对欧洲文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43.(1)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处置规定;美国制定独占日本的计划;美苏矛盾的加剧;二战结束,日本投降(6分)(2)加剧美苏矛盾;使日本依附于美国;影响到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处置不彻底;强化了美国霸权主义的野心;推动了日本政治、经济改革。(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