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1 近代世界政治(讲)(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7834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1 近代世界政治(讲)(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1 近代世界政治(讲)(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1 近代世界政治(讲)(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11 近代世界政治考向一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1. 讲高考(1)考纲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特点;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条件,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概况;阐释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和影响,理解“光荣革命”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关系变化的实质;归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过程,认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2)命题规律 今后高考命题内容仍会侧重于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考查;主要考查的内容有:一是“光荣革命”;二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三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四是英国政治的民主化发展;五是英国代议制的特点和作用。以上考查内容均以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为辅。(3)备考点睛全国卷在本考点的命题主要集中于英美立足各自国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认识其政治特点形成的原因及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的社会转型的体现,同时2019年备考不可忽视以下几点:(A)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B)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王失去行政权,成为“虚君”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以后。(C)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仍享有法律上的广泛权力。例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答案】C【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名师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趁热打铁】(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答案】A 【解析】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影响【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基本历史理论。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与归纳,正体现了新课标高考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先进的制度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找出两者的准确关系即可获取正确答案。这就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强能力型试题的解题训练,加大理论分析与归纳。【例2】(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写道:“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当国王有权根据个人好恶任免大臣时,还不会出现两党制度下的责任内阁。所谓内阁制,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据此可知A. 内阁制度的发展受王权影响较大B. 当时内阁是君主专制的附属机构C. 君主专制制约了内阁制度的发展D. 内阁最初是两党的行政机构【答案】A【趁热打铁】(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高考预测金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与古典政治中借助广场集会把民众聚集在一起,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以下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A. 批评英美出版业为资产阶级服务 B. 认为英美政治缺乏言论自由C. 揭示出政治只是统治阶级的专利 D. 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答案】D【解析】根据“从而驱使他们按要求行使权利的做法一样,当代的英美政治,则是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可知,材料说明古典政治要求民众按要求行使权利,当代的英美政治则借助出版业控制民众,抨击英美政治左右人们思想,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典政治和当代的英美政治问题,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表述太绝对,错误。 2.讲基础主要涉及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的史实1背景:美国独立后建立的邦联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无力解决国内外贸易、偿还债务、国家安全等问题,面临着维护共和制及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2确立: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及三权分立的总统共和制政体。3原则: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立法权属于两院制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国会拥有税收、发行货币、宣战等权力。国会的决议须总统批准。如未获批准,经国会再次以2/3多数通过,即可直接生效。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身兼海陆军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政府官员、缔结对外条约等,但须经参议院同意。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由总统任命、参议院同意的法官是终身任职的。国会还可根据需要设立下级院,其法官也为终身职。 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4.评价: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看: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率先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巩固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把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其局限性看: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这就违背了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深深地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深刻地说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这部宪法的本质所在。3. 讲典例【例1】(江西省三县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三校联考历史试题)据统计17891998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B. 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C. 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D. 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答案】B点睛:排除法是做选择题的一个重要技巧。有些题目不是很容易直接得出正确选项,就比较适合用排除法,一般是排除: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比如时间、空间等);不符合逻辑的选项(比如,让选择“原因”,那就需要排除掉属于结果的选项);明显和题目所给的信息不一致或者相反的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需要慎重对待,很多时候也是该排除掉的选项。 2.讲基础 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核心词:共和政体VS帝制政体1背景: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过程: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3特点:具有曲折性。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4曲折性的四大成因(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4)外部原因:欧洲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武装干涉法国革命。5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6内容: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7影响:1875年宪法颁布后,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有自己的席位,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核心词:铁血政策联邦制君主立宪制军国主义1.背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2.内容: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中央帝国政府控制了各邦的军事、外交、刑法等大权,各邦只保留了教育、卫生、地方行政权力,也保留了邦的君主政府和议会。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他是国家元首,有权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统率三军。宰相是内阁首脑,主持政府工作,拥有绝对权力,他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而。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权力巨大,未经联邦议会同意,任何法律均无效。帝国议会虽行使立法权,但权力较小,它无法通过任何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4,德国代议制民主存在缺陷的原因德国是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和封建专制残余。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依赖性强,工人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因此德国的民主制度徒有其表。3.讲典例【例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答案】D【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讲基础 核心词: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偶然性,首创性1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2)历史进程:1848年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219世纪后期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1)两大矛盾:民族矛盾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普鲁士大军压境;阶级矛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要解除巴黎人民武装国民自卫军。(2)两个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3)两个失败原因:主观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发动农民;客观临时政府力量强大,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根本原因)。(4)两大经验:坚持暴力斗争;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现无产阶级专政。(5)两个教训:必须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领导;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6)四个特点:突发性、自发性、政治性、革命性。(7)三点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 【趁热打铁】(江苏省盐城市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历史试题)“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段文字主要蕴含了A. 社会发展学说B. 阶级斗争学说C. 资产阶级革命说D. 无产阶级专政说【答案】A4.讲方法本考向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辅之以材料题。考生在备考“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这一考向时,首先应该重点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时间、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成立的时间。其次,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条件以及“巴黎公社发生的偶然性,失败的必然性”。复习时,应注重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工人运动实践结合起来思考与分析。5.讲易错【题目】(2017届辽宁省鞍山市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巴黎公社被革命的追随者不断反思与总结思考其失畋原因大都从以下几点出发:公社没有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彻底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没有与农民结盟并与其他地区革命团体取得联系;没有乘胜追击,使资产阶级得以恢复元气等。这些认识A科学完整地分析了公社失败原因B忽视了公社所处的时代背景C指出了成熟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D指出公社缺乏与国际工人的联合斗争【错选】A或C 【错因】考生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不能正确的分析【答案】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反思】复习中要注意把握巴黎公社的偶然性和失败的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