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773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真题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2017年海南卷)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解析】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方式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缺氧时释放的能量减少,因而会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A错误;由于效应器由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完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2(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位于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无法为其提供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递质经突触小泡的转运和突触前膜的胞吐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结构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有关,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3(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B【解析】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均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4(2017年北京卷)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共同作用,使C酶的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预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4)图中内容从_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答案】(1)神经递质(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C、B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4)细胞和分子【解析】(1)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过程是:位于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从题图可以直接看出,Ca2通过N受体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Ca2运输到细胞内后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酶;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其空间结构,酶的活性改变的直接原因是其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3)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A受体数量明显改变”可推出有比较多的T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激活的C酶催化的过程。实验的自变量为短肽,要验证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导入实验组的短肽含有磷酸化位点,导入对照组的短肽不含有磷酸化位点,两者的氨基酸数目应该相同。突变小鼠的T磷酸化位点发生变异,所以再次受到HFS刺激后不会发生膜电位的明显变化,为了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应设置一组与突变小鼠组形成对照,且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受体是否磷酸化不易检测,应检测神经细胞再次受到HFS后,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与受HFS前的高低比较。(4)图中所研究的机制都涉及一些受体(糖蛋白)、酶及一些物质的运输,所以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揭示学习和记忆的机制。5(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会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