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3685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小题70分)1、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祭祖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井田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越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多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统的风尚C.宗法制度收到了严重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了重大改变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系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系6、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快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设三公九卿 B.修长城 C.推行郡县制 D.制定秦法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知府和枢密院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在地方建立郡县制最早开始于秦朝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元朝的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明朝的内阁制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法定的决策机构或行政机构9、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A.秦朝的太尉 B.唐中书省 C.宋朝参知政事 D.清军机处10、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A.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C.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1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一名意大利人在北京驻华使馆就职,专门居住在东交民巷并由外国军队保护,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13、近代中国最终没有被列强“吃”掉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C.清朝统治阶级的抗争 D.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14、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共七大百团大战A.B.C.D.16、当代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谈及民族主义的时候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感情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是一样的。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够论述上述观点的是()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文化大革命1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别的国家也会这样做。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18、李大钊说: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他主要强调义和团运动()A.是一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B.具有旧式小生产的保守性C.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障碍 D.坚持“扶清灭洋”的方针19、美国时代载:“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文章记载的事件是()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大捷20、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五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改事件的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由此判断改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鸦片战争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亥革命21、有历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下列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B.领导人仍有浓厚的封建皇权思想C.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D.效仿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22、某纪实文学写到:“(1926年)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到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据此判断,该革命活动的领导者是()A.共产党 B.国民党 C.国共两党 D.民主革命统一战线23、麦克阿瑟曾指出:“在我们与亚洲的关系史上,我们因为把美国利益同中国内部的净化问题混淆起来而第一次是美国的最高利益蒙受危害。这可能是美国史无前例的最大错误。”麦克阿瑟所说的事件是()A.美国在解放战争中支持国民党 B.参与朝鲜战争 C.三国干涉还辽D.八国联军侵华24、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名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定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失望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25.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2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D.土地革命时期27、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的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28、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数量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29、西方曾经这样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事件:“意味着共产党人能生存下来,并建立新基地。(毛泽东)他成为了共产党新的稳固的领导人,此后他的理念也在党内受到遵从。”据此判断这一事件是()A.国民大革命 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30、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了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他这时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A.井冈山道路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战略反攻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共同纲领起到过临时宪法的作用B.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时,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这是在描写()A.香港回归 B.帝国主义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C.澳门回归 D.中国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33.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心血,又经过了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34、周恩来在万隆会议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35.文革期间,党政机关遭受到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造成反动派无视法律、破坏法律。公民的人身权力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反应出的问题是()A.“文革”全面发动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3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材料二 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私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 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2分)(2) 材料二所述法律有何特点。(2分)(3)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及意义。(9分)3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2011年10月11日求是材料三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敢闯新路”的?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7分)高一历史期中试卷主观题答题卡班级 姓名 考号36.(1)(2)(3)37.(1)(2)(3)1-5ADCBC 6-10CDADB11-15ADACB 16-20BABDD21-25CBAAB 26-30BAACA31-35CCCDB36、(1)措施:任用侍从、秘书、外戚(或建立内朝),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4分)(2)君权至上。(2分)(3)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3分)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6分)37、(1)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对皇帝的迷信。(4分)(2)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从而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3)抛弃城市中心论,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4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