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567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六 杰出的中外科学家专题学习总结一、杰出中外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及评价科学家主要成就评价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是伟大的医药学家,创造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詹天佑修建关东铁路建滦河大桥、京张铁路,捍卫路权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等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微积分牛顿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爱因斯坦相对论、光电效应理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经典力学的关系1牛顿力学体系概括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定律,这些定律有一个适用的前提,即物体运动是在低速情况下发生的一个特例。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不变的,它们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物质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爱因斯坦还提出质能转化原理,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3但并不是说,牛顿在历史上的光辉被相对论抹掉了,而应该理解为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把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状态下的一个特例。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是指导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典题示例(2014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审题思路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可归纳出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依据信息“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对比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可归纳出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是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结合中西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宋应星、牛顿的个人经历,分析他们的科技成果出现的背景。第(2)题,科学技术是否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对点训练(2016江苏高考)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得出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等。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人经验等方面回答。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二“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得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第二问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得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曾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