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概述.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23481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5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信息技术教育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1信息技术的定义 分类及特征1 信息技术的定义 广义 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技术之和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1信息技术的定义 分类及特征1 信息技术的定义 中义 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 传输 存储 加工 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1信息技术的定义 分类及特征1 信息技术的定义 狭义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 网络 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 对图文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 加工 存储 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1信息技术的定义 分类及特征2 信息技术的分类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1信息技术的定义 分类及特征3 信息技术的特征 1 信息技术具有技术的一般特征 技术性2 信息技术具有区别于其他技术的特征 信息性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2001年1月9日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1 信息技术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 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1 信息技术教育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 培养信息素质 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1 信息技术教育 注意的问题 1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1 信息技术教育 注意的问题 2 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1 信息技术教育 注意的问题 3 信息技术教育范畴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两个方面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1 信息技术教育 注意的问题 4 信息技术教育的途径与模式有多种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1 教育思想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2 教育资源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3 课程教材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4 教育模式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5 教育技术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7 教育评估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8 教育管理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2 教育信息化 教育领域的信息化 9 教师素质的 信息化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1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3 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2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1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1 2信息技术教育概述2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1 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2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教育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 与其它学科 1 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大量的灌输知识性的内容 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所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 对学生来说具有非常的新鲜感 学生的创造欲望能得到极大激发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信息技术教育允许学生别出心裁 鼓励学生多提新问题 多独立钻研 主动探索 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术 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 与其它学科 2 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操作过程是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 要解决抽象的东西转变成形象的东西 必须通过对问题的归纳 分析从而研究出一般性的规律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 与其它学科 3 信息技术学科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其学习过程是一个培养坚韧意志 深刻思考 坚强毅力的自我修养的过程 学生上机要通过手 眼 心 脑并用使大脑形成的强烈的专注 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功能 分析操作方式 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 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因而培养出勇于进取 独立探索的能力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 3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1 从零开始计算机教育 以程序设计思想为主2 计算机工具论下的世界计算机教育普及时代3 信息化浪潮下教育信息化的大发展4 21世纪 教育信息化走向全面发展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邓小平1984年2月 CSC电脑家庭教师 科利华1994年12月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1 4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的区别 表1 1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2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附录 1 课时安排2 教学评价3 模块化4 零起点5 教材问题 一纲多本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1 2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 传输信息 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生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 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对 信息素养 的界定追本溯源并置于不同背景下进行解析 对信息素养的界定纷繁复杂 如何理解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意义何在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Literacy 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研始于20世纪70年代 随后 不同国家 空间 的不同学者和研究团体 人 在不同时期 时间 服务于不同需要 目的 提出了不同的界定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Literacy 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泽考斯基 PaulZurkowski 于1974年提出来的 Zurkowski PaulG TheInformationServiceEnvironmentRelationshipsandPriorities WashingtonD C NationalCommissiononLibrariesandInformationSciences 1974 p 6 国内有些学者将其简单翻译为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其原意为 具有信息素养的人 是指那些在如何将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中这一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 有信息素养的人已经习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 以形成信息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简化翻译的不良影响 忽视了信息素养是后天习得的 是可教育和培养的 对信息素养中对多种信息工具和信息来源重视不够 1989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 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 的 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 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 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 PresidentialCommitteeonInformationLiteracy www ala org acrl nili ilit1st html 1989年 美国图书馆协会 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 的 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 在总结报告中给信息素养的定义 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他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并具有检索 评价和有效使用必要信息的能力 1992年Doyle在写给 全美信息素养论坛 的总结性报告中给出的 该定义在其后来的著作 信息社会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概念 中得到较为系统的阐述 Doyle Christina 1994 InformationLiteracyinanInformationSociety AConceptfortheInformationAge ISBN 0937597384 有关资料也可访问下列网页 www education tas gov au 0278 issue 026 christina htm Aninformationliteratepersonisonewho recognizesthataccurateandcompleteinformationisthebasisforintelligentdecisionmaking recognizestheneedforinformation formulatesquestionsbasedoninformationneeds identifiespotentialsourcesofinformation developssuccessfulsearchstrategies accessessourcesofinformationincludingcomputer basedandothertechnologies evaluatesinformation organizesinformationforpracticalapplications integratesnewinformationintoanexistingbodyofknowledge usesinformationincriticalthinkingandproblemsolving 能认识到准确 完整的信息是明智决策的基础 能识别信息需求 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阐明问题 能确定潜在的信息来源 能形成成功的 信息 查询策略 能利用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访问信息源能评估信息 能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组织信息 能将新信息整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 能在批判性细微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美国南部学校协会 SouthernAssociationofCollegesandSchools Commission 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言简意赅 www lib utk edu instruction infolit infolit html 查找 评估和使用信息并进而成为一名独立的终生学习者的能力 Theabilitytolocate evaluate anduseinformationtobecomeindependentlifelonglearners 美国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协会 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 ALA 和教育通讯与教育技术协会 AssociationforEducationalCommunicationandTechnology 在1998年的 信息的力量 建设学习伙伴 InformationPower BuildingPartnershipsforLearning 中提出了未来20年美国中小学学生所需的信息素养 www ala org aaslTemplate cfm Section Information Power Template ContentManagement ContentDisplay cfm ContentID 19937 1 InformationLiteracyStandard1 Thestudentwhoisinformationliterateaccessesinformationefficientlyandeffectively Standard2 Thestudentwhoisinformationliterateevaluatesinformationcriticallyandcompetently Standard3 Thestudentwhoisinformationliterateusesinformationaccuratelyandcreatively InformationLiteracy1 信息素养标准1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2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并按要求评价信息 标准3 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准确地 有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IndependentLearningStandard4 Thestudentwhoisanindependentlearnerisinformationliterateandpursuesinformationrelatedtopersonalinterests Standard5 Thestudentwhoisanindependentlearnerisinformationliterateandappreciatesliteratureandothercreativeexpressionsofinformation Standard6 Thestudentwhoisanindependentlearnerisinformationliterateandstrivesforexcellenceininformationseekingandknowledgegeneration 2 IndependentLearning2 独立学习标准4 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捕捉与个人兴趣相关的信息 标准5 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欣赏文学作品和对信息进行的其他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6 作为独立学习者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力争在信息搜索和知识生成方面具有杰出能力 3 SocialResponsibilityStandard7 Thestudentwhocontributespositivelytothelearningcommunityandtosocietyisinformationliterateandrecognizestheimportanceofinformationtoademocraticsociety Standard8 Thestudentwhocontributespositivelytothelearningcommunityandtosocietyisinformationliterateandpracticesethicalbehaviorinregardtoinformationandinformationtechnology Standard9 Thestudentwhocontributespositivelytothelearningcommunityandtosocietyisinformationliterateandparticipateseffectivelyingroupstopursueandgenerateinformation 3 SocialResponsibility3 社会责任标准7 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认识到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8 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践行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合乎伦理的行为 标准9 对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学生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并能有效参与到捕捉和生产信息的群体中 我国教育家提出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中的思想道德问题离我们有多远 危害有多大 互联网是不健康信息生长和传播的沃土 互联网的全球性 开放性 互动性 虚拟性 使色情 暴力 迷信 伪科学等不良信息更容易传播扩散 而且传播手法隐蔽快速 成本也很低 据InternetFilterReview的调查显示 与色情相关的网页从1998年的1400万增至2003年的近2亿6000万 增长1800 全球大概有420万个色情网站 占所有网站总数的12 儿童首次看到色情网页的平均年龄是11岁 在8 16岁的青少年中 有90 曾在线浏览过色情信息的经历 而其中大部分是在做家庭作业时上线的 网民在结构上呈现明显的低龄化特征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 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报告 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 24岁以下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54 1 上两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已经成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主要受害人群 中国互联网用户年龄分布 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中的思想道德问题离我们有多远 危害有多大 未成年人信息技术应用 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存在诸多问题 甚至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据民盟北京市委员会的调查显示 14 8 的未成年人患上 网络成瘾症 中学生上网成瘾者的比例达14 8 初中生11 8 高中生15 97 对北京市6个城区 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中学生调查显示 2 的浏览过色情网站 19 6 的中学生在别人的诱惑下 上网聊过男女两性话题 海淀法院少年庭的调查显示 在随机调查的100名在押未成年犯中 浏览过含有害色情内容并受到影响的占56 经常观看的占44 另一调查显示 在73名有上网经历的在押未成年犯中 绝大多数上网是玩游戏 上网聊天 看色情信息 73人中有39人承认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与网络不良信息有关 58人承认自己上网 有瘾 针对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中的思想道德问题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社会 制度调适 伦理重构国家及各级管理部门 法律建设 制度约束各类上网场所 学校 家庭 网吧 技术调控教育部门 渗透引导 专题教育 研究引导学生 观念内化 慎独自律 习惯养成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为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服务 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为21世纪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打基础 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第一章信息技术教育概述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增加投入 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参与 从实际出发 注重效益 有计划 有重点 分层次地发展 从零开始计算机教育 以程序设计思想为主世界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都特别重视将计算机引入到学校教育中 例如 1983年 美国在 国家处于危急之中 报告提出高中学生毕业要具备五个新的基础 英语 数学 科学 社会研究和计算机科学 报告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新的要求 英国在1972年就开始了 国家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计划 的研究 于1980年开始了其后继计划 微电子教育计划 鼓励 支持 帮助中小学配备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 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进行教师培训 改造中小学教材 使计算机教学内容渗透进去 20世纪80年代初 1981年8月 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伊尔肖夫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报告 程序设计 第二文化 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 程序设计的世界 的看法 这一报告代表了当时已经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各个国家对于计算机教育的认识 程序设计思想成为全世界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想 而我国是在全世界计算机教育的背景下开始进行计算机教学实验的 我国教育部于1981年派代表团参加了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参会回来 教育部就于1982年在全国设立了5所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 1983年 教育部在总结试点学校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了计算机选修课的教学大纲 1984年颁发了 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 试行 在全世界程序设计思想的影响下 我国规定教学内容是简单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和BASIC程序设计语言 由于当时经济水平的制约 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基本上落后于国际发展 但是在基本课程内容和思想上是与世界同步的 计算机工具论下的世界计算机教育普及时代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微型计算机就开始走入社会应用 微型计算机走入了千家万户 而它的主要应用方式也是作为一种工具 在这样的背景下 一种新的计算机教育观念形成并且得到宣传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一些国家的计算机教育专家提出 计算机是一种经常使用的信息处理 信息传播工具 应该使学生有一种使用信息工具来帮助自己进行脑力劳动的意识 同时应该培养学生使用这些工具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80年代中期 受世界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影响和第五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大会主导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 文化论 开始受到 工具论 的冲击 1987年颁布的 普通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 依然是以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为主导 适当地降低了对于程序设计技巧部分的要求 增加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内容 也只限于添加了 了解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1985年 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 WCCE 85 上 大会主题即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 工具 使用 在计算机教育中要适当结合各门教学课程 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国教育工作者感受到这种国际计算机教育的气息 在1986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议上给予了及时的反应 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 因为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只能在 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 进行 所以在这一阶段CAI并没有形成多大气候 在传统教学的框架下 教师们设计的教育软件是服从原来的教学目标 课本搬家 挂图搬家 实验搬家现象严重 信息化浪潮下教育信息化的大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开始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信息社会的到来 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 经济竞争最终要反映在人才的竞争上 而人才的竞争则要依靠教育 因此 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例如 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克林顿总统自1992年上任后 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 1990年 日本文部省制定了 教育用计算机整备 五年计划 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配备计算机 在全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浪潮下 我国也加快了计算机教育发展速度 1996年12月 原国家教委颁发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 1994年 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内的18所学校成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 实验校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国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进行超前的研究和实验 努力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起到示范和带头的作用 先在局部实验然后逐步推广的计算机教育普及模式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体系创造了条件 计算机文化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 也是一定社会阶段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可以指某一社会的意识形态 如 封建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也可以泛指与特定的时代 技术或生活习惯相联系的人类文明 狩猎文化 农业文化 工业文化 酒文化 茶文化 建筑文化 如今 文化成了 知识 的代名词 文化发展的四个里程碑 语言的产生语言成为思维 人类交流和传播信息的工具文字的使用能够保存信息 使信息的传播冲破时间 空间的限制印刷术的发明能够大量复制信息 在更大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人类文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中心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高速 智能信息处理 第一文化与第二文化的特征 传统文化 第一文化 的特征 以识字为标志 具备听 说 读 写能力 能通过语言 文字表达思想计算机文化 第二文化 的特征 以信息处理为核心 信息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文字 语音 音乐 图形 图象 动画等 信息处理都要受程序的控制 计算机信息处理网络化 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逐渐成为人们工作 学习 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 并影响人们的生活 思维习惯 文盲的变迁 不识字 未受过正规教育对计算机无知 不会用计算机学习 生活 工作和创造性思维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