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34813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V)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古人的生活。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铉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的字画。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和刘琨“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琨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禳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糈”。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会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阳光,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鸟,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若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俗变化来的。,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家里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尔雅释畜说:“鸡三尺为鹍。”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蛇鸡呈祥”。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逖“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鸡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C.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D.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虞舜有关。据载,有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睛在目,勇猛善斗,隐指尧的接班人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鸡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这些都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B.农业在我国古代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古代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因此“鸡文化”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古人的生活,但是对现代的影响相对小了。C.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鹍”,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蛇鸡呈祥”。D.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名 医袁炳发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这是苇子沟的人公认的。梅家是鼎鼎有名的中医世家。关于梅家的来历有很多版本,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梅子涵的祖父梅春鹤早年是宫里医术高深的御医,后来因为无意被牵扯进宫里的一个事件,不仅丢了差使,还险些丢了性命,就一狠心跑到了东北的苇子沟。许多年下来,梅家在当地已是屈指可数的殷实人家了。梅子涵自幼聪颖,勤奋好学,白天从塾师攻读经书,晚上随祖父、父亲学医。他对医学有着特殊的爱好,在弱冠时就已通读了本草纲目千金方内经难经等医学经典,这便为日后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祖父的教导下,梅子涵的医术日臻成熟,各科兼能,得到远近推重。祖父过世后,梅子涵独挑大旗,继续光大着梅家祖传的医德医道。凡是来他医室治病者,不待启口言明病情,他已在视行、听声、切脉、望色中,即能揭示是何病症,言之确凿,就似见到病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一般。对于疑难杂症,有的就在患者平日不良嗜好中找到得救之法;有的并不示方,只告患者谨慎起居饮食,化病于不药之中。大凡别人医不好的病,到最后就只能求到梅子涵的门下。如果梅子涵再治不好,这个人恐怕就时日不多了。今天来的病人是这样的,家里已经为他备好了入殓的棺木和寿衣,来这里是因为仰慕梅子涵的大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情来此一试。梅子涵一边细听家人讲述病人的病史,一边走上前为病人细细切脉,回头开出一个方子,而这方子外人是难得一见的,只留作自家的医案。随后,梅子涵又亲自到后院自家药房配药,梅家的这一规矩始自于梅春鹤。待药配好后,梅子涵又亲自将药煎好,要病人立时服下。他嘱咐病人的家人:“如果此人能在子夜时分醒来,说明还有存活希望,不然就真的无药可救啦!”说来也奇,这位病人在服下药不多时,便有了动静,不到子夜时分,只见他已能微张双眼。此后数日,几副药服毕,病人的状况竟一天好似一天,最后竟能自己起身了。病人的家人为此感激不尽,特地将一面写有:“妙手神医起死回生”八个烫金大字的匾额送到了梅子涵的府上。梅子涵治病救人的奇事轶闻,在苇子沟几乎是妇孺皆知,人们都尊称他为神医,称他的医术为仙术。经他手医好的病人到底有多少,就连梅子涵自己也记不清了。多年行医下来,有一件事一直深深困扰着梅子涵。这就是他始终没有找到可以传承他医术的合适人选,梅子涵膝下有一儿一女,但这一儿一女对祖传的医术竟都毫无兴趣,谁也不肯去接续梅子涵的衣钵。岁月如驷之过隙,转眼梅子涵已年届花甲,眼看着祖传的医术就要在他这一代失传,梅子涵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只好登出启示,招徒传艺。最终从应招者中挑选了两个人跟自己学医。这时的梅子涵恨不能在一日里,就把自己的所知所学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徒弟,但他又深知欲速则不达这个理,这最是急不得的事,只能慢慢来。不料,天有不测,三年之后,梅子涵突然患病,他自己给自己配了一副药,服下却未见好转。不久,病情竟日益加重。两徒弟见状痛心不已,于是各自小心翼翼为师父切脉、诊病,并各自开出了一个方子,可踌躇半晌,竟都不敢轻易给师父下药,都怕自己药方不当,而延误了师父的病。几日后,梅子涵病势加重,两徒弟只得跟梅子涵的家人商量,把师父送进省城的一家中医院。一名年轻的中医在诊过梅子涵的病后,马上开出了方子,谁料,不等药煎好,梅子涵就断气了。师父突然撒手人寰,两徒弟心存疑惑,便追问那位年轻的医生,问自己的师父究竟患的是什么病,竟会这么快就走了!那位医生告诉他们,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病难病,只是一般普通的肺热,但因医治不及时,虚火上升转而成了急症,如果当初医治及时是不致搭上性命的。两徒弟听后立时都红了脸,愧疚地低下头。后来,当省城的那位年轻的医生得知被自己诊治的人,就是苇子沟大名鼎鼎的梅子涵时,禁不住大惊,继而摇头叹息:“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4. 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篇交待“梅子涵是苇子沟的名医”,开门见山,既点明标题,也引出下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B. 小说的语言平实朴素,在疾徐有度的叙述中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令人唏嘘的故事。C. 小说介绍梅子涵的家世,意在说明梅子涵的医术来自家传,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D. 在梅子涵救活垂危病人的情节中,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梅子涵的艺术高超,不负“名医”盛名。5. 请结合小说分析作者创设“省城年轻医生”这一人物有何作用。(4分)6. 小说以“想不到救人于起死回生的一代名医,自己竟然死于轻如鸿毛的小病之上,可悲呀!”一句结尾,请结合文本说明造成这可悲结局的原因。(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xx1月2日,支付宝发布xx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据统计,xx,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摘编自新华网xx1月3日报道)材料二:xx一xx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材料三: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xx4月1日起实施。(摘编自新浪网xx12月28日报道)材料四: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xx1月4日报道)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xx将是xx的两倍多。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C 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D 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9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顾众,字长始,吴郡吴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众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及帝践阼,大将军王敦请为从事中郎。会诏除鄱阳太守,加广武将军。众径之鄱阳,不过敦,敦甚怪焉。及敦构逆,令众出军,众迟回不发。敦大怒,以军期召众还,诘之,声色甚厉。众不为动容,敦意渐释。时敦又怒宣城内史陆喈,众又辨明之。敦长史陆玩在坐,代众危惧,出谓众曰:“卿真所谓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虽仲山甫何以加之!”苏峻反,王师败绩,众还吴,潜图义举。吴中人士同时响应。峻遣将弘徽领甲卒五百,鼓行而前。众与顾飏、张悊要击徽,战于高莋,大破之,收其军实。众遣飏率诸军屯无锡。庾冰至,镇御亭,恐贼从海虞道入,众自往备之。而贼率张健、马流攻无锡,飏等大败,冰亦失守,健等遂据吴城。时贼党方锐,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众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临平人范明亦谓众曰:“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健退于曲阿,留钱弘为吴令。军次路丘,即斩弘首。众进住吴城,遣督护朱祈等九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共守庱亭。健遣马流、陶阳等往攻之。闳与祈等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谟以众唱谋,非己之力,俱表相让,论者美之。咸康末,迁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固让不拜。以母忧去职。穆帝即位,何充执政,复征众为领军,不起。服阕,乃就。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诏书不许。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卒,时年七十三。 (摘自晋书卷七十六)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峻平,论功,众以承檄奋义,推功于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侍坐B.此地险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庖丁解牛C.义军沮退,人咸劝众过浙江。 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D.俱表相让,论者美之。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1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B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C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D 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钱唐以南五县若越/他境便为寓军/控引无所/非长计也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践阼:皇帝登临皇位。唐孔颖达:“践,履也;阼,主人阶也。天子祭祀升阼阶履主阶行事,故云践阼也。”B.母忧: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C.永和:东晋穆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顾众小时候过继给伯父,伯父早死,他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王敦请顾众做从事中郎,恰好有诏让顾众任鄱阳太守,他未与王敦见面即赴任,王敦很抱怨他。B.及至王敦叛乱,命令顾众出兵接应,顾众迟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军失期召回顾众,并加以责问指斥,声色十分严厉,顾众面不改色。C.苏峻见东方义军起兵,就派弘徽领兵抵御。顾众率众在高莋大败弘徽,获取其物资,后命顾飏屯兵无锡,庾冰镇御亭,他自己则守海虞阻截苏峻军经此进攻。D.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以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众乃以明为参军。明率宗党五百人,合诸军,凡四千人,复进讨健。(5分)(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5分)(2) 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15.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16.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7.(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 。(2)书愤中,诗人用典明志,抒发了大志落空、壮志未酬的愤懑与悲怆“_,_”。(3)催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 ,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4)“ , ?”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的人发出的愤激的质问。(5)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 “ , 。”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鼙鼓(p) 箜篌 聒噪 绸缪(chumu) 踯躅(zhzh)B满襟(jn) 渔樵 鸿燕 渗漉(shnl) 鹧鸪(zhg)C修葺(q) 萦迂 披靡 大郤(x) 逦迤(ly)D倏忽(sh) 扃牖 舞雩 凝睇(t) 巨擘(b)19.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中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常常自以为确凿无误,一经老师点拨,方知大谬不然。在追名逐利甚嚣尘上的污浊氛围中,季羡林主动摘冠脱冕的高风亮节,犹如一束亮光,石破天惊,令人耳目一新。老李努力地工作,为的就是要让家人能过上饔飧不继的日子。A B C D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 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C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D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21.下面是四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A. 抱歉,打扰您了!我这次想跟您咨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新闻采访)B. 校团委会决定11月5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C. 昨天晚上我在学校阅览室里丢失了一本全球通史,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寻物启事)D.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90周年校庆日,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22.下面语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就其中三处加以具体说明。(6分)一提起糖尿病,中老年人都把吃主食与糖尿病联系起来,认为主食中含糖量高,于是不敢吃或吃得很少,这大错特错。经验证明,不吃或少吃主食,必然多吃零食,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结果不仅会引起糖尿病,而且导致冠心病等诸多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正常进食主食,适当再搭配些粗粮。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地开通了一条新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的一处站点命名,引发社会热议。 有人建议,以不远处的烈士陵园的名称作为站名。70多年前,解放本地时,牺牲了几百名战士,烈士就埋葬在陵园内。有人建议,以千年前的一本著名的文化典籍的名称,作为站名。千年前,这本书的作者,谪居于此地此处,写成了这本书。有人建议,以附近的一所幼儿园的园名来命名。一切应为孩子和未来着想,为明天着想,为教育着想。有人建议,以不远处一所企业的名称,来作为站名。这家民营企业,开拓创新,不懈奋斗,所生产的产品,远销到海外几大洲,赢得全球赞誉。你的建议是哪一个?你也可以给出以上建议之外的其它建议。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长春市实验中学xx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郭艳华 审题人:张海峰(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1.A【解析】B项“舞剑健身”于文无据;C项因果不当,原文倒数第二段为“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D项范围扩大,根据原文第五段为“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可知,“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的是重明之鸟;“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图形”错,原文第五段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2.C【解析】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倒数第三段可知,“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3.D【解析】 推断错误,“鸡在古人心目中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原文最后一段为“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都是凤凰所没有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4. C(3分) “没有祖父的悉心教导,他就不会成为一代名医”不当,祖父只是成为名医的一个因素。5. (4分)情节上:是故亊情节发展的一部分,省城的年轻医生诊治,并告知没有大病,使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人物上:用省城的年轻医生与两个徒弟构成对比。两个徒弟因为师傅的名气,不自信,不敢给师傅用药,以致延误了病情,导致了悲剧。主题上:最后由年轻医生点明故亊的主旨,一代名医死于小病上,道出故事的可悲性。有讽刺意味。 6. (5分)(1)医术传承断档:梅子涵药方不外传,亲自配药,没有及时找到医术传承人。(2)收徒晚,又不能速成:无奈之中招收两个学生,教授医术只能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3)学生不自信,不敢轻易医治:学生小心翼翼地为师父切脉、诊病,都怕自己的药方不当,延误了师父的病。(4)名医在盛名之下,给别人造成了威慑,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7.B(3分)。题中B项,“xx将是xx的两倍多”有误,从材料二来看,表头说“xx一xx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见曲线图上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用户规模”,二是“同比增长走势”,百分比反映的是“同比增长走势”,数字反映的是“用户规模”,由此可知,“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8.D(3分)。题中A项,“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由数据来看,并未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B项,应该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C项,“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有误,从材料四来看,新规实施以后,消费者超过500元的就不能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了。9.(5分)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概括答题要点。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支付更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现金,避免现金丢失。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10. A。(3分)两个“以”都是认为,B,委,分别是“放弃”和“卸落”;C,过,分别为“渡过”和“看望”;D,让,分别是“推让”和“责备”。11B。(3分)“保”的宾语是“固紫壁”,排除C项、D项。“若”表示如果,总领后面句子,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不可如此。现在固守紫壁,可以保全钱唐以南五县。如果放弃紫壁去别处,便成为失去依靠的寄居军队,进退都没有地方,这不是长久之计。故选B。12D。(3分)D项,“致仕意思与之恰好相反”错误。“致仕”,交还官职,指退休。13D。(3分)D项,“二人都上表互相推让,想让议论者赞美他们”理解错误,原文是“俱表相让,论者美之”,二人都上表朝廷,互相推让,成为一时美谈。14(1)于是顾众任命范明为参军。范明率五百族人加入义军,与诸军会合,共四千人,又征讨张健。(“以为”,任命;“明率宗党五百人”(定语后置句);“合”,汇合、加入;“凡”,总共、一共;“讨”,征讨。)(5分)(2)这个老婆婆,是我已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我们家)两代人喂过奶,我的已去世的母亲对她很好。(“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先”“乳”“抚”为得分点)参考译文:顾众,字长始,是吴郡吴人。父顾秘,是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顾众过继给伯父,伯父早逝,侍奉伯母以孝闻名。等到皇帝(司马睿)登基,大将军王敦请他做从事中郎。正好诏任他为鄱阳大守,加广武将军。顾众直接前往鄱阳,不去拜见王敦,王敦很抱怨他。到王敦作乱时,命令顾众出兵,他拖延不发。王敦大怒,用军令召回顾众,责问他,神色很严厉。顾众不为之动容,王敦的气慢慢地消了。当时王敦又向宣城内史陆喈发怒,顾众又为他辩明。当时王敦的长史陆玩在座,替顾众着急恐惧,出来后对顾众说:“你真是所谓的硬的不吐软的不吃,即使是仲山甫又怎能超过你!”苏峻叛乱,王师大败,顾众回到吴地,暗中谋划起义。吴中人士同时响应。苏峻派遣部将弘徽率领五百个士兵,击鼓前行。顾众与顾飏、张悊截击弘徽,在高莋作战,大破贼军,缴获了他们的兵器物资。顾众派遣顾飏率诸军屯于无锡。庾冰到了后,镇守御亭,担心贼军从海虞而来,顾众亲自去防备。可是贼人率张健、马流进攻无锡,顾飏等大败,庚冰亦失去防守之地,张健等占据了吴城。当时叛军正强盛,义军败退,众人都劝顾众渡过浙江。顾众说:“不可如此。现在固守紫壁,可以保全钱唐以南五县。如果放弃紫壁去别处,便成为失去依靠的寄居军队,进退都没有地方,这不是长久之计。”临平人范明也对顾众说:“此地险要,可以控制敌寇,不可放弃。”于是顾众任命范明为参军。范明率五百族人加入义军,与诸军会合,共四千人,又征讨张健。张健退至曲阿,留钱弘为吴城令。义军驻扎在路丘,于是斩钱弘首级。顾众进驻吴城,派督护朱祈等九支义军,与兰陵太守李闳同守庱亭。张健派马流、陶阳等率兵攻打庱亭。李闳与朱祈等率义军迎战,大败叛兵,斩首二千余级。苏峻之乱被平定,朝廷论功封赏,顾众认为蔡谟传檄兴兵讨贼,理应居首功,蔡谟以为顾众首倡义举,并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朝廷,互相推让,成为一时美谈。咸康末年,升为领军将军、扬州大中正,顾众坚辞不就职。后因母丧离职守孝。晋穆帝继位,由何充辅政,何充又征召顾众为领军将军,没有就任。顾众在为母服丧期满后才就职。顾众不久就以年老而上疏请求退休,但不被允许。后迁尚书仆射。永和二年顾众去世,享年七十三岁。15. C(3分)“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错,此处应是诗人想象家人们也在思念自己,因而遥望着天际的孤帆,期盼着自己的归去。16.(5分) 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的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秋景象。(2分)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失意悲凉。(1分)首联采用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作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一句相呼应。(2分)17.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哀鬓已先斑。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18.A(3分)(B: 鸿燕的“燕”应为“雁”;C:萦迂的“迂”应为“纡”,D:凝睇(t)的“睇”应为(d)19.B(3分)(“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景。后多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用错对象。饔飧不继: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形容生活十分穷困。)20.D(3分) A项成份残缺,“随着”和“使得”只能保留一个; B项句式杂糅,将“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改为“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或“当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C项暗换主语,前半句的主语是“实时性”,后半句的主语换成了“新媒体”。21.A (3分)【解析】B项,“莅临”,是含有敬辞的书面语,莅临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结合“各位同学”分析,使用不妥。C项,“请从速交还”语气过于生硬,不妥。D项,“全部”同“全不”音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故选A。22.(6分)【答案】“都”范围扩大。 “必然多吃零食”的说法太绝对。“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的说法太武断。“主食”和“粗粮”概念并列不当。23.作文(60分)【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讲的是给一处公交车站点命名引热议的事。材料中列出了为这个站点命名的四种建议,第一种建议是用烈士陵园来命名,可以提醒世人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第二种建议是用文化典籍的名称来命名,不仅可以扩大当地的文化影响,还可以给路人以教育,表达传承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第三种建议是以幼儿园来命名,可以方便接送孩子的乘客,体现爱护下一代的意思。第四种建议是以企业命名,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影响,同时突出创新精神等。题干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考生写作可以从以上四种建议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在四种之外提出其它建议。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说“你的建议是哪一个”,这就要求考生只能选一种建议来详细阐述,若选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建议来阐述,则违反了材料的要求,偏离题意。具体选择的时候,建议考生选择那个利于自己阐述的建议。如选择用企业给站点命名,行文中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可抓住材料中“创新”“奋斗”“面向世界”等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另三种建议的利弊,使得论述时更有针对性。立意角度参考:以烈士陵园命名,不忘历史,砥砺前行;以文化典籍命名,发挥教育意义;以幼儿园命名,倡导教育,为孩子撑一片天;以企业命名,发热开拓创新精神,为家乡经济发展扬名;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