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3093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了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与贾环。弟弟贾环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嫉妒但表面又对他十分惧怕,按古代宗法制的规则,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贾宝玉长的俊美,性格乖巧,深的贾母喜爱。B贾环性格阴暗狡邪。C贾宝玉年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王氏所生,贾环是侧室之子。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3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4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上述秦汉政治制度的“大变动”指A实行郡县制 B实行三公九卿制度C设立中外朝制度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6“摇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7某电视剧呈现了如下情节:某地发生水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8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10“秦尽管昙花一现,它却能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1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A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B政治腐败C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12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潜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下列封建王朝的政治措施旨在分割宰相权力的是汉初分封同姓诸侯 唐代设三省六部制宋朝设中书门下 建立中外朝制A B C D13史记集解中有:“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秦朝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所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4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选官方式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15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至巅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16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17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权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18 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19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20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1在当今社会有这么一种现象: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与这种现象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郡县制 D宗法制22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 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23“它是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辖,以及中央对边疆地区特别是对西藏台湾的管辖。”“它”是指A西汉郡国制 B北宋的通判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2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25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中外朝制度 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 二府三司制 元朝的行省制A B C D2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御史大夫 刺史 都察院 军机处A B C D27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28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周王朝统治29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0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31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32下列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侵略要求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3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条约的签订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34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下列那个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35“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A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 B形成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C帝国主义放弃已得的侵华权益 D帝国主义对中国开放门户二材料解析题(36题16分,37题14分)36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史记周本纪(1)上述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推行这一制度主要在哪个朝代?(4分)(2)根据材料说明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6分)(3)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7“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1)这种制度是什么制度?(2分)(2)请你对这种制度进行评价。(12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2345678910DBCBDADDBC11121314151617181920DCDDCCABDD21222324252627282930DBCCCAADDD3132333435ADCDB二材料解析题(36题16分, 37题14分)强调:答案不必拘泥于文字,只要说的有道理就给分。36(1)分封制,西周(各2分)(2)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各2分)(3)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各2分)37 强调:评价必须一分为二,优点满分为8分,缺点满分为4分, 容许学生自由发挥。 (1)科举制(2分)(2)评价(12分)优点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质量,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缺点 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 选才比较单一,特别是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科举制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被最高统治者利用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