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0)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30692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0)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0)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20)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单选题1.1907年,孙中山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C.中华民国的建立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2.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3.孙中山说:“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这体现了孙中山主张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五权分立4.1921年6月孙中山说: “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这说明孙中山( )A.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B.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C.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D.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分5.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C.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帝制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6.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7.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8.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A.实行三民主义B.实行君主立宪C.推动民主进程D.建立共和政体9.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统治B.赢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D.解决民生问题10.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D.深受伏尔泰思想的影响二、材料题11.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强道路的指导思想。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姜义华著现代性:中国重撰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2.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阅读材料,试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阐述作者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体现了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主张继续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性盾的民主共和政体.故选C项。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苏联、中共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其中无关中庸之处. 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街.“节制资表”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符合中庸之道.故D项正确,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材料“因中国今日已为满洲人所据.而满清之政治腐败已极.遂至中国之国势亦危险已极.瓜分之祸已岌岌不可终日,非革命无以救重亡,非革命无以图光复也体现了孙中山革命的主要目的是反对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属于民族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民生主义主要是平均地权,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五权分立无关.故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从“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践待汉族”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的是富强.结合三民主义的内容可以得出是民生主义的内容.所以衣题选择B项。A项说法错误.民生主义和民族主义都重要:C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首倡”这一结论:D项材料无法体现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提出推翻封建帝制的主张;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故排除ABC。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民主义。学生需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及相关评价,再结合题意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6.答案:C解析: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 “一劳永逸之计”,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即民生主义。故选C。考点:三民主义。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认为,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会导致社会贫富不均;发展国家实业能使国民共享。A项错在“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这与材料意思不符。C、D材料没有提及。故选B。8.答案:C解析: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翻封建统治和赢得民族独立都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即“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解决民生问题是三个阶段都要面对的.故D项错误。1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材料体现了民权思想.主张国民平等地享受民主权利.这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类似,故答案为B项。二、材料题11.答案:1.思想原则:世俗主义、平等主义、人民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2.不足之处:“排满”意识带有一定的种族主义色彩;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和纲领。主要内容: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平等;推翻专制统治,实现主权在民和政治民主化;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富强或国家现代化。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主权共同体、世俗、平等为原则、人民主权、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信息归纳回答。从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并结合所学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局限性回答即可2.依据材料二“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以及材料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的信息逐条归纳回答。【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民族主义,解题时需要紧扣题干中所给材料分析提炼。12.答案:示例一:观点: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论证:自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捍卫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维系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传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倡导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政治制度时必须植根于本国国情。示例二:观点: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论证: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欲通过改良运动来实现其政治理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二者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的政治制度时必须根植于本国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