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40先秦时期文化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943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40先秦时期文化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40先秦时期文化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考点40先秦时期文化复习学案(中国古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2020 年高三历史考点 40 先秦时期文化复习学案 中国古代史 学习目标 大纲条目 细化要求 1 先秦 5 先秦时期的文化 老子和孔子 百家争鸣 文学和艺术 天文和物理 扁鹊 1 先秦 特点 代表阶级 主张 成就 评价 成因 各派代表人物 代表阶级 主张 评 价 文学 诗经 楚辞 诸子散文 艺术 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青铜装饰 音乐 与编钟 天文 哈雷彗星记录 历法 甘石星经 物理 墨经 脉学之宗 和四诊法 自主复习 一 思想 一 春秋 了解和掌握老子和孔子的主张及其影响 1 老子 道家创始人 思想 最精华部分 主张 无为 反严刑峻法 无为 主张的实质是 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 经济发展 维护即将崩溃的 成因 春秋晚期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社会经济的发展 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2 孔子 儒家创始人 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生产力的提高 人作用 或地位 的提高 再 分析儒家思想的影响应分三个方面即对中国古代历史 对当今社会 及对世界的影响 孔子 仁 的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劳动者 的地位的逐步提高 基本思想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进步意义是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维护周礼 具 有保守性 主张逐步改良 以德治民 社会成因 春秋晚期奴隶制瓦解 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 阶级矛盾尖锐 积极意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道德与行 为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伟大教育家 提出 办学思想 打破 的局面 编订与整理 诗经 尚书 礼 易 和 春秋 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 战国 百家争鸣 了解和掌握 百家争鸣 出现的原因 1 墨家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 利益 主张 代表小 生产者利益 社会根源 战国时期 封建经济初步形成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小生产者的队伍 扩大 他们深受剥削和压迫 要求摆脱贫困 渴望温饱富裕 同时各诸侯国 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 生灵涂炭 生产破坏 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 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们相亲相爱 互助互利 和睦安定 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反对掠夺战争 谴责战争对生产的破坏 也是符合人们利益的 墨子提出 兼爱 非攻 企求一个和平 安定的环境 发展生产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 2 儒家 孟子 认为 民贵君轻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实行 仁政 还主张不过 分捕捞鱼鳖 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主张环境保护 提 出 春秋无义战 笼统反对一切战争 荀子唯物主义思想 自然有自己的规律 制天命而用之 最早提出 水和舟 的关系 代表 的利益 3 道家 庄子认为世界是 我 的主观产物 鄙视富贵利禄 痛恨社会不公 代表没 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4 法家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应适时改革政治 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反对儒家的仁政 法家思想的影响 积极 推动了战国各国的变法运动 使封建制确立 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提供了理 论条件 消极 但严刑峻法 重农抑商 文化高压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 且法家的法治 从 根本上看是封建的人治 不是近代的法治精神 应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战国时期 奴隶制度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同时诸侯争霸愈演愈烈 国家处于分裂状 态 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已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韩非子的主张是这种 时代要求的必然反映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也对后来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的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 法治 过度易导致暴政 使社会矛盾激化 为什么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时期最为有用的思想 历史向前发展 人们应该根据现实需要改革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主张 以法为本 来治国和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适应了地主阶级建立政 权的需要 顺应了统一的需要 二 文学 注意熟读熟记文学内容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这是近年来高考的新动向 1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分风 民歌 雅 宫廷乐曲 颂 祭祀舞曲 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永放光芒 2 屈原 离骚 创 楚辞 3 诸子散文 孟子的辩论 庄子的想象 韩非子的寓言说理 三 艺术 1 绘画 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 长沙楚国的 妇女凤鸟图 御龙图 是我国现存最古老 的帛画 青铜装饰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2 音乐 湖北随州出土全套编钟 四 科学技术 1 天文 春秋 留下世界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记录 BC613 年 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春秋时我国历法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 基本确立十九年 的原则 早于西方 战国出现世界最早的天文著作 2 物理 墨经 光学八条 杠杆与浮力原理 声学 3 医学 名医扁鹊 脉学之宗 望 闻 问 切四诊法 重点知识 1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 2 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 3 孔子 孟子 唐太宗 明太祖的重民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 并谈谈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巩固练习 1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 民贵君轻 B 万物虚无 祸福相倚 C 兼爱非攻 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 今必胜昔 2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 外国学者引用了 2300 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3 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 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具有说服力 A 古籍的记载 B 屈原的作品 C 政府的声明 D 学者的解释 4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仁者 爱人 贵贱有 序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A B C D 5 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 忧愤 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如果你要选择 忧愤之死 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合适的人物是 A 邓世昌 B 林肯 C 拿破仑 D 屈原 6 古人所谓 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强调的是祭祀祖先 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 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7 奉法者强 是国强 奉法者弱 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 8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 言仁义者盈廷 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9 孟子曰 天下恶乎定 定于一 荀子曰 四海之内若一家 主要反映了当时 A 人民要求 仁政 B 人民渴望统一 C 民族融合加强 D 社会秩序安定 10 春秋 中 有星孛入于北斗 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A 日食记录 B 月食记录 C 天象观测记录 D 哈雷彗星记录 11 事愈烦而天下愈乱 法愈滋而奸愈炽 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 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12 春秋末期 某思想家曾言 高岸为谷 深谷为陵 社稷无常奉 君臣无常位 自古以 然 这句话的含义是 A 反映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 B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 C 否定奴隶主阶级的天命观 D 主张民主 反对专制 13 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兼并战争 B 井田制瓦解 C 地主阶级形成 D 社会大变革 14 孔子曰 仁者 爱人 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 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 这种思想分歧的根源是 A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 谈论的问题不同 D 学术思 想不同 15 战国时期墨家曾显赫一时 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A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深得人民拥护 B 墨子主张选举贤能深得士人支持 C 封建经济发展 小生产者队伍壮大 D 新兴地主阶级支持墨子的主张 16 墨子 商鞅 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 反对兼并战争 B 主张互爱互利 C 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 D 主张中央集权 17 韩非子 法治 思想的实质是 A 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 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 用法律代替个人意志的统治 18 关于下图人物说法正确的有 生活在战国时期 鲁国人 其思想的核心是 仁 晚年对 诗 礼 书 易 中庸 春秋 进行了整理 是为 六经 后被 奉为儒家的经典 他创办私学 打破了 学在官府 的局面 A C B D 33 右图所反映的指导思想与我国孟子的 民本 思想的相似点是 A 反对封建制度 B 突出现实社会中 人 的重要作用 C 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D 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19 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 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轻徭薄赋 仁 A B C D 20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 仁爱 思想 B 墨家 兼爱 思想 C 儒家 礼治 思想 D 墨家 非攻 思想 21 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 崇尚无为思 想的是 A 不以人助天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D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22 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 替百姓打算 唯有一家与其他各 家不同 为君主参谋 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23 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 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 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荀子 董仲舒 B 荀子 孟子 C 商鞅 孟子 D 韩非子 董仲舒 24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 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 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 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 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 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25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 人生观 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 君子 侠客 隐士 英雄 B 英雄 侠客 隐士 君子 C 君子 侠客 英雄 隐士 D 英雄 隐士 侠客 君子 26 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 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 衣能遮体 食能果腹 足矣 遇 事要冷静 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27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他的一些言论 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其中 我们 从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下 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 A 气节 健全人格 B 性本善 舍生取义 C 先义后利 关注民生 D 爱友善 以德服人 28 主张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威势之可以禁暴 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的思想家是 A 墨子 B 孙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29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 学生从 穿衣 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 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 天气冷多穿一点 天气热少穿一点 乙生说 穿 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 什么身份何种地位 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丙生说 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 穿得简单 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生说 何必麻烦 由 上面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 儒 乙 墨 丙 法 丁 道 B 甲 道 乙 儒 丙 墨 丁 法 C 甲 儒 乙 法 丙 墨 丁 道 D 甲 道 乙 墨 丙 法 丁 儒 30 孔子 仁 的思想和孟子 仁政 的思想都重视 A 人的生存权利 B 人的善良本性 C 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 人的自由平等 31 庄子是先秦诸子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 他的散文总体特色是 A 刚柔相济 游扬雄肆 B 文字优美 想象丰富 C 严肃凝重 深沉慷慨 D 感情真挚 叙事见长 32 明礼仪以化之 起法正以治之 重刑法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 合于善也 上述 材料说明荀子 A 重视礼仪教化 B 主张礼法并施 C 强调严刑峻法 D 提倡为政以德 33 韩非认为 除国君外 无论贵贱 一律要受法的约束 法不阿贵 此主张的主要意图 为 A 以法治国 建立法治国家 B 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贵族特权 维护君主专制 D 否定贵族特权 缓和社会矛盾 34 荀子 君道 墙之外 目不见也 里之前 耳不闻也 而人主 君主 之守司 官吏 远者天下 近者境内 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 君主应当 A 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 经常巡游天下 C 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 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35 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着 半部天书 论语 治天下 其含义是 A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B 他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C 孔子思想学说影响深刻 D 论语 宣扬 君权神授 36 我们说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的依据是 兴办私学 打破 学在官府 的局面 提出 有教无类 的思想 他强调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维护周礼 主张贵贱有序 A B C D 37 下列思想家及主张中 对应正确的是 老子 从天而颂之 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孔子 恭则不侮 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墨子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 当兼相爱 交相利 韩非子 法不阿贵 绳不绕曲 法之所加 智者弗能辞 勇者弗敢争 A B C D 38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 使民心不乱 此言论 属于 A 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 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 C 法家实行法治的思想 D 道家无 为而治的思想 39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 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人皆有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 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 普通人成为圣人 40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 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 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 使天下 法若此 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 仁政 思想 B 墨家的 兼爱 思想 C 道家的 无为而治 思想 D 荀子的 性恶论 思想 41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 史料 史料解释 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 题 孟子 名轲 邹人 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 义 礼 智 四端 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 对不义之事的羞辱 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他把孔子 的 仁 发展为 仁政 特别强调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即主张民贵君轻 又说 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 君正莫不正 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 君主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 为后世儒家所不及 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问题 6 分 1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抄在答题纸上 2 分 2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抄在答题纸上 2 分 3 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抄在答题纸上 2 分 42 在历史资料研究中 无论是文字的 实物的资料 还是口头叙说的资料 凡是由当事人 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 由同时代人或距离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 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 我们称它为第一手资料 而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 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 9 分 请根据上述标准 标出以下四则材料所属资料的类别 然后 说明理由 第一类 文献资料 实物资料 口述资料 第二类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 材料一 汉朝司马迁撰写的 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通史 它为后 人提供的许多关于黄帝 大禹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 材料二 1937 年 12 月 日本法西斯分子在南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李秀英是当时对 日本军人进行抗暴后幸存下来的中国女性 几十年来李秀英一直用自己脸上的伤痕控诉着日 军的暴行 最近江苏省已将这一段史实编入了小学教材 材料三 2004 年 12 月 28 日 陕西省提供的 周秦汉唐文物大展 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这次 大展向我们展示了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大量宝藏遗珍 材料一 资料 第 手资料 理由 材料二 资料 第 手资料 理由 材料三 资料 第 手资料 理由 考点 40 先秦时期的文化 参考答案 重点知识 1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 呈现出思想解放 人才辈出的局面 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 社会中罕见的现象 它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 究其原因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 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 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 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因 此各阶级 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各种方案 宣传自己的 主张 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 域中的必然反映 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阶段的文化必然是此阶段政治 经济的反 映 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 百家争鸣 的局面 是和当时社会经济 政治的发展变化 密切相关的 它是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阶级关系变动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反映 2 百家争鸣与欧洲文艺复兴有何异同 1 相同点 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都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产生巨 大反响的产物 如中国的封建生产力发展和封建生产制度确立 西欧是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产生与发展 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如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 和西欧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 都属于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对科技进步 生产发展和 历史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思想成就中 都突出了现实社会中 人 的巨大的作用 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 倾向突出 西欧形成了 人文主义 的思想 2 不同点 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不同 时间相距近千年 地处西欧与东亚 发生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铁器时代 西欧处于 封建社会瓦解的工场手工业时期 主要打击的对象不同 中国的斗争矛头是奴隶制残余 西欧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 天主教会 新思想的阶级性质不同 中国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 西欧代表新兴的资 产阶级 3 孔子 孟子 唐太宗 明太祖的重民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 并谈谈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背景 春秋时期 由于奴隶的处境悲惨 不断反抗 奴隶制逐步瓦解 孔子提出 仁 的 学说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以德治民 战国时期 封建制确立 小生产者大量出现 封建经济发展 孟子提出 民贵君轻 人民的力量不可忽视 主张实行仁政 使农民有 定的土地 不侵犯农民的劳动 时间 宽刑减赋 隋炀帝推行暴政 被农民起义推翻 唐朝建立 唐太宗认识到人民力量伟大 君与 民是舟与水的关系 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使农民得到土地 保证了生产时间 元末的黑暗统治和战乱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明太祖建立明朝后 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 采取有利于农民生产的措施 认识 历史上统治阶级的重民思想主要着眼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但有利于 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巩固练习 1 5 ACABD 6 10 ADCBD 11 15 CCDBD 16 20 CCACB 21 25 ABDDA 26 30 BADBC 31 35 BBCDC 36 40 ADDAB 答案要点 41 答案 1 史料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君仁莫不仁 君义莫不义 君正莫 不正 2 史料解释 民贵君轻 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3 历史评价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 为后世儒家所不及 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 遗产 42 参考答案 文献资料 第二手资料 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传至今日已有两 千多年 但是黄帝和大禹的年代没有文字 司马迁与他们也不是同时代人 关于 当时的情景也是一代一代留下来的传说而已 3 分 口述资料 第一手资料 通过南京大屠杀当事人受害者亲自口述而公诸于世的 3 分 实物资料 第一手资料 这些出土文物都是那个年代创制的实物 能真实反映 当时社会风貌 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