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28325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海南省儋州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试题语 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和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3.答题时请用黑色的签字笔作答。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5.请保持答题卡的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卷 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者出,未辞也 辞:辞谢。B.沛公则置车骑置:安排。C.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取道。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责备。2.下列对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古代最高爵位名,也用来尊称长辈男子或年老的人。B.“都尉”,最早出现在战国后期,秦汉时是重要的中高级武官。C.“骑”,一人一马的合称,也泛指骑马的人。D.“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多次叩拜,表示感谢的意思。3.下列对节选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了项羽的军营。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5分)(2)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5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贷子三百金 贷:借B.周顾视车辙中 顾:探望 C.激西江水而迎子 子:儿子D.鲋鱼忿然作色曰 色:颜色 6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既来之,则安之。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B. 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译: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C. 子何为者邪? 译:你是做什么的?D.曾不如早索于枯鱼之肆! 译:还不如趁早卖干鱼呢!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9、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谈谈你的看法。(5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9分)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结庐在人境, 。(饮酒陶渊明)(3)过零丁洋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主旨句)是: , 。(过零丁洋文天祥)(4)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氓)(5)赤壁赋中客人把微不足道的生命,看作与米粒一样渺小的微生物一样,予以寄托的话的句子是: , 。(赤壁赋苏轼)(6)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屈原)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小狗包弟(节选)巴金 一个多月前,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和狗的事情。据说艺术家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文革”期间,他给人揪回来,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我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摔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身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包弟在“我”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在“我”“半靠边”时,别人赶它走, 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我”的身边。最后被打断了后腿,才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B包弟把巴金一家人当做亲人,当主人不在家时守候在门前,多令人感动!当主人回来时,与主人亲热,仿佛老朋友重逢一般,多么懂感情的小狗。C当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时,小狗包弟就成了“我”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我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被红卫兵抄走。 D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一条小狗包弟的遭遇,让人看到“文革”的一角,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体现“文革”时期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E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后,“我”便又怀念包弟。12、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完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 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 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14、下列不属于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的一项是( )(3分)A.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文章开头第一段就写出了侯仁之转而学史的原因是为了疗救社会,表现出他对国家民族的爱。B.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侯仁之认为“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并身体力行,“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C.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文章最后两段写侯仁之积极参与保护城市工作,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现实的精神。D.侯仁之取得的成就与他弟弟的激励分不开。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侯仁之由学医转学史,才有了后来的成就。15、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6、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A. 雕梁画栋 B. 美轮美奂 C. 巧夺天工 D. 差强人意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A25日,全省普降甘霖。经过此轮降雨,全省大部分地区旱情将解除,对改善空气质量也十分有利。B现在困扰大多数城市的交通拥堵是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的合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路窄车多所造成的。C领悟祖先留下的生存智慧,提高人居环境建设的中国元素,古村落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D我们不必将文学作品所有的内涵都开发为语文课程内容,因为文学作品,即使是一首短诗,也有近乎无穷的内涵。1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19、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无欲则刚”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私欲,就会坚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诱惑。这句古训告诫人们要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畏,才能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贯。(5分)(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_ (1分)(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_ _ _ _ (2分)这句古训的警示作用_ _ (2分)20、2012年8月,“佛山为美化市容下令驱逐乞丐!”继广州天桥底筑水泥锥驱赶流浪汉、上海发布“乞讨排行榜”后,佛山出台“禁乞新规”再掀“乞丐潮”。标准要求“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无人员乞讨、露宿”。针对此种举措,众说纷纭。请你对“佛山驱逐乞丐”这种做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四、写作(60分) 21请以“糊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题参考答案1、B项,“置”的意思是“放弃”。 2、D项,“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的意思。3、A项,“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理解错误,这是刘邦与张良、樊哙预定的计谋。4 参考译文(1)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路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你才进去。得分点:“至”,到达(1分);“不过”,不超过(1分); “度”,估计(1分);“乃”,才(1分);句意(1分)(2)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得分点:“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句,补出省略的成分(1分);“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译出判断句(1分)“今”,时间副词,将(1分); “为”,被(1分);句意(1分)5.A(B四面张望,C你 D脸色) 6.B(B是意动用法,其他都是使动)7.D (还不如趁早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8D 【考查内容】诗词曲内容的理解把握。【解析】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表述不对,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有枯藤、老树、昏鸦,以及西风。9有道理。(1分)同样是“古道西风”的背景,“瘦马”令我们联想到游子已经奔波得太久、太疲倦了,甚至可能处境困窘,连马都累瘦了;(2分)而若是一匹“骏马”,则让我们联想到骑马的应是英姿飒爽的侠客,正驰骋天地间,施展自己的抱负。二者意境大相径庭。(2分)10(1)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饮酒陶渊明)(3、过零丁洋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主旨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4)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桑之落矣 , 其黄而陨 。(氓)(5)客人把微不足道的生命,看作与米粒一样渺小的微生物一样,予以寄托的话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苏轼)(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屈原)(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11.BD(5分)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分析选项是否正确,A 项,描述的是艺术家遇到的狗;C 不是怕狗被抄走;E “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不对。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 先说别人的故事,然后引入自己的故事,具有引入、铺垫的作用。与后文“我与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作者与狗的故事,都说明当时社会人性的扭曲,“文革”造成的人祸惨烈,这类事在全国十分普遍,从而深化了的主题。(6分,每点2分。要求言之成理,语句通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13.A C(5分)解析:B项,信息在第二段,盲目拔高,“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当。D项,曲解文意,信息在第五、六段。文中说“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并没有说“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E项,张冠李戴,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是北京市政府的决定。侯仁之做的是积极呼吁保护,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本题涉及考点较多,考生需通读全文,梳理出传主的生平经历、成就。概括出传主的优秀品质,理清文章结构,总结写作手法,然后再找准选项所在区间,逐一排查,得到答案。14. D(弟弟侯硕之的激励不属于侯仁之自身的因素)(3分)15.(6分) 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每点2分)【解析】 “城市的知音”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意思是说,侯仁之是一个热爱城市、了解城市、研究和保护城市的人。所以,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梳理出侯仁之热爱城市的表现,为研究、保护城市做过的贡献,然后分条列举,就可得到答案。如,第段“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表现出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的热爱之情;“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表明侯仁之研究过的城市很多;第段“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参与保护卢沟桥与莲花池等行动,表明侯仁之为保护城市付出了很多。16. C (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差强人意:形容尚能令人满意。)17. D(解析:A项,成分残缺,“对改善空气质量也十分有利”的主语应该是“此轮降雨”。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路窄车多”或“这一问题是由于路窄车多所造成的”。 C项,搭配不当,应为“增加人居环境建设的中国元素”。)18. C19. (示例)(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2) 这句古训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2分)这句古训的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换位思考,尊重他人。(2分) (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1分),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2分)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要贴切。(2分)) 满分5分20.赞成:我赞同佛山驱逐乞丐的做法。城市中的乞讨行为,如同美玉上的瑕疵,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特别是以此为生的职业乞丐,不仅有损城市形象,而且破坏了劳动创造生活的传统美德。驱逐乞丐可以还市民一个清静的公共场所。驱逐乞丐势在必行。反对:我反对佛山驱逐乞丐的做法。此种做法过于冷漠,难道乞丐就没有生存在城市的权利吗?对待乞丐怎能如同猪狗?政府应该反思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乞丐,而不是采取强硬措施使之离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神文明所在。(体现修辞手法给2分,观点明确,能自圆说法4分,满分6分)21.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糊涂”可以有两方面的理解:(1)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2)“难得糊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等都说明有时候为人、做事不能太较真,糊涂一点好。(记叙文、议论文都应该有话可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