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案1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2775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案1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这首词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张志和、积累张松龄的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词语、音乐、画面、自然界的声音、古诗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识词,了解词牌:师:昨天,我们积累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我们来背一背好吗?(齐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张松龄的弟弟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平乐、忆江南,还有渔歌子。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读正确,读得有点“词”味1.初读师:谁来把这首词完整地读一读 (生举手)师:为了读的更好,我建议大家别忙着举手,先看看注释认真的读一读,有时候理解了以后再朗读会读得更出色。(生朗读)2.指名读师:看你读得这么有神,请你来试试好吗?(指名朗读)师:会思考的人才是智者,听了他的读你有什么意见吗?(指名评价) 3.教师范读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我也想读了。(教师范读)(指名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停顿、韵律、感情)(指名试读)4.美读词语过渡:我发现她把这几个词语读得像画儿一样美。(1)课件出示: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2)指名读词,读出画面美。5. 按总结的方法再指名读。三、想象,品出词中画1老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画面师介绍: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现什么画面了?(闭目,听老师配乐朗诵)2.读出词中画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晰的那个画面要得让别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读)师:读得有点儿画面的味道了,这样吧,动笔划划,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交流、指名说画面)3.师生共同展示画面,理解词义指名说:(1)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2)这样说着,我似乎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师生总结:(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洁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从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用心写下那画面。4.生写话5交流成果6.边想象边朗诵师:此景此情,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渔歌子。(师生共同朗诵)7.品出人之情师:我们似乎忘了什么?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指名说)小结: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诵(师生共同朗诵)师总结读词方法:我们刚才通过词去想象画面,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四、拓展,品出“钓”中情:过渡: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1.了解背景师介绍:张志和不仅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2.和诗、品出钓中情师:这样吧,我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咱们来一次作诗和诗吧。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呀!师:弟弟啊,为何不归?(指名说) 小结: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3.配音感情诵读师: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垂钓,钓来清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配乐)五、延伸过渡: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诗就有很多写垂钓、渔翁的诗歌。1.课件出示绝句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2.齐读师:你的脑中一定有了很多问号。(指名说、适时解答)小结:像张志和一样,他的生命经历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要读懂这些诗歌,我们得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3.作业:查资料找出这首诗,了解作者,体会“钓”中情。板书设计:悠闲的生活大自然的热爱 白鹭飞 斜风细雨渔歌子 桃花流水 鳜鱼肥 不须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