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35)第八单元综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740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35)第八单元综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35)第八单元综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35)第八单元综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第八单元综合1、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2、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3、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4、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6、1950年6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经济援助法案.其中第四节“国际开发法案”规定:美国援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办法是鼓励交换技术知识和技能,向这些国家输出资本”。该法案的意图是( )A.为美国争夺国际市场和原料B.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工农业C.为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而服务D.加剧了美苏冷战对峙的态势7、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强调“欧洲作为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距.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遏制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的扩张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8、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美法均提出武装联邦德国的计划。1952年欧洲六国还决定签订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但随着苏联在朝鲜战争后外交政策的转变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法国国民议会最终否决了该条约。由此可知( )A.世界局势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B.欧洲的防务计划受挫促使北约建立C.法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以维护独立D.欧洲国家的联合从军事领域开始9、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信件来往频繁。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0、1973年10月,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包围苏联支持的埃及军队.苏军在附近集中了空降师、大批军舰及两栖作战部队.美国先后开来三支航母编队与苏军对峙.几天之后.以军和美军首先撤离。此事件( )A.体现了当时美苏冷战的战略态势B.说明美国军事包围社会主义国家C.反映了美苏对峙重心转移到亚洲D.其背景是单极世界遭到有力挑战11、“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D.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12、2012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幻的局面。 材料一 (1946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材料三 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98828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31.5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2008年年鉴显示,美国2007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5468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5%。材料四 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自身又成为了其他各主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响应这一号召,开始行动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该演唱家巡演的主要区域是非洲而不是美国国内,排除A项:B项,巡演与展示经济实力关系不大,排除;C项,不结盟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排除D 项正确,两极对峙时期,亚非拉地区作为中间地带是美苏两国争夺的对象,美国政府资助黑人演唱家巡演是为了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增强亚非拉地区人民对美国的认同感,以应对苏联在中间地带与美国的争夺。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的外交政策,这一时期波兰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加入欧共体,排除A项;二战结束德国就已经承认是战败国.排除B项;东欧剧变后.华约组织才解体.排除C项;勃兰特总理这一举动有利于缓和联邦德国与波兰的外交关系.客观上也有利于緩和欧洲紧张局势,改善联邦德国形象,故选D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联合国的发展,题目图示中.联合国成员国中亚洲、非洲等国家占比呈上升态势,这主要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发展的成果,彰显了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故A 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联合国成员国数量的变化,与欧共体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联合国成员国的增加主要属于政治领域的问题.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欧洲六国走向联合的直接原因。二战结束后.欧洲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基于这样的现实.欧洲六国为了联合发展.率先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A 项符合题目要求。除法、德、意等六国外.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20世纪60年代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头号经济大国.而意大利、法国等国经济相对落后.排除C项。历史上法德之间爆发过普法战争、一战、二战等,D项错误。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马歇尔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推动了不同国家在经济上的合作互补.这有利于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故选A项;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战后欧洲的复兴.美苏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使欧洲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排除C项;德国分裂的根源是冷战.D项错误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二战后美国资本输出的意图。A项表述与“向这些国家输出资本”不符.故A项错误项曲解了美国资本输出的实质目的.故B项错误:美国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争霸世界的需要. 故C项正确:D项是该法案的消极影响.而非美国的本质意图.故D 项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根据材料“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遨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缩小国与国的差距.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可知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联合.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推行的目的是控制欧洲.抗衡苏联.故B项错误:1947年,经济互助委员会尚未成立,故C项错误:D项夸大了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题干提及从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美法主张武装联邦德国到苏联在朝鲜战争后外交政策的转变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促使法国国民议会最终否决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说明世界局势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北约建立的时间为1949年.故B项错误;法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而不结盟政策是第三世界本行的理念,故C项错误;欧洲的联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的美苏关系。材料中提到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领导人书信来往频繁,最终苏联作出妥协撤出导弹。美国也解除封镇.这体现了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双方妥协收场.未体现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了美苏两位领导人有书信来往,最终互相妥协解。决了危机.并不能说明美苏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未反映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美苏冷战过程中的战略态势的特点。根据材料“1973年10月,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包围苏联支持的埃及军队几天之后.以军和美军首先撤离”,表明美苏冷战对抗激烈,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美国军事包围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美苏对峙中心在欧洲.故C项错误; 1973年.世界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从材料“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可知“动作戏”是区域秩序重构的活动,与美国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地区势力的增强,不能反映出世界联合抗美,故B项错误;当今世界格局中虽然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但世界上也出现了其他的实力强大的政治实体,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区域秩序重构不代表着是地区冲突,故D项错误。故选C项。 1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仍然存在动荡因素,威胁着世界和平,题目材料反映了这一点。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根本原因: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举措:成立“北约”。2.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3.一超多强。4.由美苏“冷战”对峙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第二、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20世纪70年代崛起的政治力量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回答。第(4)问,回答两极到多极的发展趋势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