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区域农业发展复习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5319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区域农业发展复习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区域农业发展复习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区域农业发展复习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地理 区域农业发展复习学案1、 【复习主题】(候课1分钟) 1、 理解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社会和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的影响 2、 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二、【定向导学互动表现当堂反馈】课堂元素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表现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 主 复 习 指 导(内容学法时间 35分钟)互 动 策 略(内容形式时间20分钟)表 现 方 案(内容方式时间 35分钟 )随 堂 笔 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走进课本 板块一:【知识梳理】 地理必修二2我们学习过农业的区位选择,请回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请带着引言中的问题,结合课本P60文本和步步高复习讲义,对区域农业发展进行知识梳理。 学法指导: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要根据区域自然、社会等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其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本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去确定发展方向。交流与分享两人小对子:(对学展示)就自研和随堂笔记进行等级评定,并对相关内容交换意见。对子间交流: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3分钟)冲刺与挑战五人互助组:(互助展示)重点讨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7分钟)准备与预演十人共同体:A、导生主持,大组长抽签,获得任务后,5人在大组长带领下进行预展规划,合理分工;B、另一小组长在学科组长带领下熟悉本组展示主题并交流意见;C、十人共同体进行主题性小预展。(10分钟)表现主题一开发条件要求:回顾必修二农业区位的知识,并运用来阐述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提示:请以交流互动的形式,用必修二的学习经验来讲述如何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的区位。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一1、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掌握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即东北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二2、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自研自探成果呈现三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等级评定: 走进高考板块二:【考向分解】 命题规律:高考中,选择题一般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条件或因素,综合题一般考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特点并据此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三农”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 学法指导: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并针对有利和不利的区位因素提出合理的农业措施,提高农事效率。表现主题二商品粮基地建设要求: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两方面呈现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建议:请以角色扮演形式,扮演国营农场主来讲述本板块。走进生活板块三:【拓展运用提升】 中国有九大商品粮基地,参照图文详解P178,指出东北有哪几个?请同学们研读课本P67-P68文本内容,了解东北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思考其发展方向。 学法指导:针对农业的各种问题,应注意以下方面:1、调整农业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4、提高农业技术;5、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表现主题三发展方向要求:针对农业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寻求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示:选择精辟的语言和易懂的方式呈现。并能说明这些知识点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走进课堂板块四:【教师命题】 本节我们一起了解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本节重点是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难点是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认识到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下面,让我们来尝试着完成一道高考题,加油吧。表现主题四当堂反馈组员合理分工,讲解教师命题,与同伴共享成果。你能在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吗?请大胆表现!拓展性运用(知识生成、拓展提高、规律总结、知识框架)。通过本节课或者步步高练出高分,请将你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点或规律罗列出来【教师命题】三层级巩固达标训练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xx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达到627.1亿斤,比上年增产11亿斤,从而创造了粮食生产实现连续8年丰收、6年创新高的纪录。材料二下图为安徽省生态功能区规划图。材料三下表为安徽生态区(沿江平原)与松嫩平原农业要素比较表。(1)(基础题)安徽生态区谷物单产远高于松嫩平原,简述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 (发展题)简述安徽生态区的主要水文灾害及形成原因。(3)(提高题)安徽生态区和松嫩平原的天然土壤在人类长期耕作后各有什么不同的变化?简述两地区土壤改造的可行性措施。例2: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图6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表2是图6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年份粮食总产量(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公顷)粮食单产(吨/公顷)全国A、B、C三省东北三省全国A、B、C三省东北三省全国A、B、C三省东北三省19853.790.760.361.090.170.133.484.472.77xx4.840.810.741.040.150.164.655.404.63(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 评定等级 : 【培辅课】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需要/不需要)生:我是第 大组的第 小组的 (姓名),我在 等问题上存在困惑,需要培辅!师:请你于 日 时段来老师办公室,我将提供帮助!或 请你于 日 时段找组长寻求帮助! 2、效果描述: 【反思课】 今日心得: 今日不足: 答案(1)直接原因:安徽沿江平原谷物单位面积产量高,熟制为一年两熟;松嫩平原谷物单位面积产量稍低,且仅能一年一熟。根本原因:安徽沿江平原纬度比松嫩平原低,热量条件更好。(2) 洪涝灾害。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夏季风的强弱变化明显;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地势低洼;水系支流多。人为原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3)生态区属于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在不合理的灌溉条件影响下,土壤盐碱化严重,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松嫩平原黑土的有机质含量较高,经长期耕作后损耗严重,加之水土流失、风力作用的影响,土壤变得较为贫瘠。措施:针对生态区土壤的盐碱化,可以通过深翻土壤、引淡淋盐、植树造林等措施来加以改善;针对松嫩平原土壤状况,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农家肥以及休耕等措施改良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