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25221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主备人:童晓娟日期复备人日期教学内容课题11.赶海个性化设计及改进课时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挂图 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海的印象。(的大海)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带着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1、读课文,读准字音。(1) 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 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2、 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1) 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2)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 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1)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一、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 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 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 指导书写。二、作业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在习字册上描红。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 读词语。 2、 多音字组词。载zai ( )zai ( )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 学习第1自然段。(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3)指名朗读,评议。2、 学习第2自然段。(1)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指名读,强调“闹”字。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a.指名读第2句。b.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c. 指名朗读,评议。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a指名读第三句。 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d指名朗读,评议。3、小结第二自然段。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4、学习第3自然段。(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2)讨论交流。(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4)指名读第3自然段, 加深理解,指导朗读。5、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3)指导读。6、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1、总结课文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四、作业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2、抄写课后词语。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 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舅努痒虏载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2、 然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 听课文录音。三、说话、写话练习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3、指名说,评议。 4、同桌互说,互评修改。5、把说的话写下来。指名读,评议。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心得高邮市周山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案主备人:童晓娟日期复备人日期教学内容课题12荷 花个性化设计及改进课时3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2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爱莲说片段的略读,多美啊,野花的介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教学难点课前准备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语,揭示课题。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板书:莲花)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 自学课文。 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综合板书: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五 讲读课文。(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第一节: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第二节: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 )荷叶( );又看到( )荷花( );还看到( )花骨朵( )。(小莲蓬)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例句:(1)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2)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 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板书:色彩美)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板书:姿态美)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表情朗读第四节。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学生准备。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2 学生齐读课文。二 复习阅读。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例句:(1) 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2) 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3) 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4) 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5) 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1) 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教师板书两句话)“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2) 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3) 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板书:我爱( ),我爱( ),我更爱( )。例句: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4)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说话训练: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心得高邮市周山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案主备人:童晓娟日期复备人日期教学内容课题13、古诗两首个性化设计及改进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二、学习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4、学习这首诗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4)交流: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评议,他讲得怎样?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三、作业1、背诵古诗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第二课时一、复习1、背诵望庐山瀑布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背诵课文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心得高邮市周山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案主备人:童晓娟日期复备人日期教学内容课题练习4个性化设计及改进课时3教学目标1、按笔顺规则,把“搜”、“塞”、“藏”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2、注意韵母“与”的写法。3、使学生知道词语间的对仗关系,并进行适当的练习。4、读句子,注意表示声音的词并仿写两句。5、熟记8条成语。6、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用语的口语交际训练。7、写毛笔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1、审题2、指导(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搜”、“塞”、“藏”3个字。(2)这3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这3个字在书写时,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3、练习(1)按笔顺规则书空。(2)每个字练写两遍。4、反馈(1)指名学生板演。(2)展示写的好的字。(3)指出存在的问题。二、教学第二题1、审题2、指导(1)指名读第一组。说说它们的韵母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2)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四组。3、练习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4、反馈 出示投影下面哪两个字的韵母相似,找出来,分组读一读。界 买 卫 愧假走六火三、教学第三题1、指导(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2)学生自由读,注意词语间的关系。(3)齐读、指名读。2、练习出示投影为下列词语对对子。好对( )黑对( )宽对( )表扬对( )坚强对( )山清对( )高楼对( )3、反馈(1)指名板演淡对()密对( )( )对芙蓉( )对大海(2)同桌说一两个有对仗关系的词语。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1、审题 2、指导(1)指名读积句子,找出每句中表示声音的词。(2)描绘情境,请学生用上声音的词。如:下暴雨了,雨点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你敲门时,发出的声音。3、练习(1)学生说说平时都听到哪些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2)写两句话,用上表示声音的词。4、反馈 读自己的句子,说说声音的词。二、教学第五题1、审题 2、指导(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纠正读音。(4)理解成语的意思。3、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4、反馈(1)集体齐背。 (2)指名背。第三课时一、教学第六题1、审题(1)指读要求,想想它告诉我们些什么。(2)复习有关礼貌用语。2、指导(1)解题:什么叫约请? (2)约请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中队长,见到顾老师应该怎么说?指导学生看图,顾老师正在干什么?中队长正在干什么?假如你是中队长,我是顾老师正在弹钢琴,你会怎么约请我?3、练习(1)同座进行演练。 (2)选一对到前面表演。评议。(内容表达是否正确,礼貌用语是否恰当,态度是否大方等)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心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