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25138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 语 文注意事项: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凡选择题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主观题必须写在答题卷有效区间内才有效。第I卷共9题,共33分一、课内基础(33分)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内凶(战乱) B秦人开关延敌(迎击)C因河为池(防御建筑) D信臣精卒(相信)2.下列加点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填然鼓之 上食埃土外连横而斗诸侯吾从而师之天下云集响应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周而亡诸侯且庸人尚羞之A. / B. /C. /D.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赢粮而景从 B.君子生非异也 C.或师焉,或不焉 D.数罟不入洿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吾从而师之 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5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3分 )是亦走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申之以孝悌之义 未之有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B/ C/ D/ 6.下列句子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君子学问渊博并且每天都对照检查自己。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译:堆土成山,风雨就会兴起啊。C.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译:废除先王的主张,焚烧各学派的著作。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译:如今他们的智慧反而不能够达到(巫医乐师百工)的水平。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正月半或灯节。B社稷:“社”,古指谷神;“稷”,指土地之神。社稷后为国家的象征。C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D.“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民都有平民百姓的意思。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4月16日晚间,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这一事件引发深入讨论,因人成事往往不可取,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事也出来晒晒太阳。写文章讲究行云流水,讲究思路清晰且情感充沛,若是一味为显示才学而编字造词玩弄文法,就难免让读者心生厌恶,不忍卒读。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早期的付出也预示了他今天卓尔不群。难怪主持人董卿这样称赞“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红海行动“蛟龙出海,扬我国威”。蛟龙突击队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解救任务,他们沉着应对,潜入商船进行突袭,成功解救全部人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BCD9.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3)杜甫登高中从落叶和长江两个方面渲染了壮阔、宽广的艺术境界的句子是:“,”。(4)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出场时犹豫不决的诗句是:“,”。(5)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第卷共17题,共117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御史台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竞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注:改元: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封事:密封的奏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B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C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D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子生,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C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亲的丧事,文中说“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D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有拜、举、封,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拔、擢,表示官职降低的词有谪、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因怕作文不合程式规范而担忧。后因为受县尹杨惠赏识和指导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4分 )(2)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3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 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的的:鲜明的样子。 旆:旗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 裴坦刚中进士,将前往舒州为官,他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踌躇满志,春风得意。B.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C.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D.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E.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15.本诗前两联写景,主要用了哪些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三、论述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C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D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1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C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及其对于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最后一位顾客郑成南漫天飞雪,茫茫世界。不过屋里却暖和,炉子的火烧得正旺。今天是大年三十,他们本打算早点关店门,却从早上起客人陆续不断,他们也一直忙到现在。半年前,他们在这里开了这家杂货店,专卖生活日用品,生意不错,每天忙忙碌碌的,赚头当然不少。这一顿饭,女人准备得很丰盛,也很讲究。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能办到的东西,全齐了。第一次,他们在外面过年,也是两口子单独过年。几天前,男人给家里写信,说过年不回家了,省了来回的路费。出来一年了,男人没告诉家里自己开了杂货店,也没给家里汇钱。女人说,“把门关了吧,忙了一年,也该好好吃一顿饭。”男人说,“再等等吧,还会有人来呢”。其实,此刻男人心里有那么一丝惆怅,往年都是赶回家跟父母一起过年的。父亲年纪大了,长年有病,吃年夜饭时,却无比兴奋,跟他碰好几回杯。男人想,今晚,这样的场面就没了。女人说,“没人了,都什么时候了,谁不在家里吃团圆饭呀?再说,饭菜都做了那么长时间了,该凉了。”女人看着满桌子的饭菜,有些激动。在老家,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哪里见过这么丰盛的饭菜啊。男人还在迟疑,女人从里屋走出来,说,“关了吧,不会有人了”,她顺手拿起火钳,捅了捅炉子,微弱的炉火立刻又火星点点,屋内似乎更暖和了。男人缓缓站起来,正准备关门时,看到远处茫茫的世界里,有个人朝这边走来。那人一身黑色装束,手里提着篮子,走得很慢。男人又把手停住了,他说“又来了一个。”下雪的天,地上很滑,那人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移动缓慢。男人耐心地等起来,他不会放过一笔生意,虽然今天是大年三十。他说,“做完这最后的一笔生意,就关门,就等做明年的生意了。”女人又进去了,把酒盖子启开,倒满了两只杯子。白色的酒沫在杯子内冉冉升起,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越来越近了,那人越来越清晰了,走近了,男人才看出,原来是个跛子,即使走小步,仍很艰难。终于来到了店门口,身上落满一层洁白的雪。那人抬起头,摘下帽子,男人突然呆住了。男人喊,“爹!”爹抖抖帽子,雪花纷纷落下。“爹!”男人准备接过爹的帽子,爹没给他,重新戴回头上。“您怎么来哩?!”女人在里屋听到声音,忙赶出来。“多远的路”,男人说。爹站在屋里,缓缓移动身体,好像一位将军在检阅士兵,左右打量了一番,然后满意地点点头。爹说,“还不错哩!”女人抢着说,“爹,你咋无声无息就跑来哩?”女人兴奋的脸立刻消失了。爹说,“你娘怕你们在外面受苦,听说现在很多工地老板没良心,昧着工人的钱今天是大年三十,你娘说你们不回家过年了,一大早包了饺子,叫我给你们送来。一路上,怕是早凉了吧。”爹把篮子递给女人,女人接去了,却不敢动。男人说,“爹,你从早上走到现在?”爹只顾自己说,“你们过得好就好,我还得赶回去哩,你娘还等着我回去下饺子哩。”爹准备出来,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爹忙扶起男人,说,“你这是做啥?”男人抱住爹的大腿,说,“爹,您留下,我对不住您。这一年,不知爹是怎么过来的,脚跛了,怕是没钱吃药,耽误了吧”爹说,“说傻子话哩,你们在外过的好,就是孝顺爹哩。”男人站起来,转身对傻站着的女人说,“收拾一下,跟爹回去。”女人和男人都哭了,而爹却笑了。外面,雪下得更紧了。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大年夜的晚上,女人反复催促男人把店门关了,好好吃一顿年夜饭,但男人始终不愿意关门,只是因为他认为还会有客人来,想多挣些钱。B爹来到店里,“像一位将军在枪阅士兵”,流露出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的不满,然后又“满意地点点头”,表现父亲看到儿子过得好后的满意和放心。C“今晚,对女人来说,是兴奋和期待的”,这句话体现出女人脱离了公婆之后第一次和丈夫单独吃年夜饭的激动心理,可见,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D“男人扑上去,顺势跪下了,男人喊,爹!歇斯底里”,此处的语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儿子的悔恨心理。E小说结尾女人和男人的哭有感动有内疚,悔恨自己没有尽到对父母的关照,爹的笑,是既为儿子在外过得好而高兴,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儿媳理解自己的无比欣慰之情。20.小说中的男人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4分)2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老师是一位谦和博学的师长,前后共招收了五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收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B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C韩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其实是火中取栗,非但无助于维护自身安全,反而使韩国沦为美国的“棋子”,并且承受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D天津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平一段野猪林中的“大雪飘”,唱得酣畅淋漓,荡气回肠。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B动画片耿村民间故事登陆河北电视台,作为第一部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动漫作品,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C中国女排借鉴国际体育管理经验,创新管理体制、队员选拔机制和训练模式,以科学精神强化拼搏精神,丰富了“女排精神”的内涵。D据报道,比起平躺或趴着睡,侧着睡对人的大脑更有帮助,因为侧睡有利于大脑进行自我清理,同时也可以减少阿兹罕默症、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疾病。2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可以说,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六、写作(6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也是第3个“深圳未成年人读书日”。“读书日”的设置,意在强调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对社会的创新发展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的阅读,一份有分量的阅读过的书单,往往维系着科学文化创新这样宏大的主题。如果没有阅读,就不会有有价值的思考;如果没有阅读铺就的坚实基础,创新就无从谈起。请以“阅读与创新”为话题,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 语 文 答案1.【答案】B 解析:A.凶:荒年;C.池:护城河;D.信:可靠的2.【答案】A解析: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意动3.【答案】D 解析:A.“景” 通 “影”;B.“生” 通 “性”;C.“不” 通“ 否”。4.【答案】D 解析:以为:认为,与现代意相同5.【答案】D解析: 判断句/状语后置/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6.【答案】C 解析:A.博学:广泛学习;B.焉:于之,在那里;D.乃:竟然7.【答案】B社稷:“社”,指土地之神;“稷”,古指谷神。社稷后为国家的象征。8.【答案】C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使用正确;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此处望文生义;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不忍心读完,这里望文生义;卓尔不群:形容道德或学问成就超出寻常。使用正确;“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使用正确;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指自然中冰的融化。望文生义。9.(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5)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10.【答案】C11.【答案】D 解析:“表示官职降低的词有谪、迁”说法错误,“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表官职提升,“左迁”指降职。12.【答案】A 解析:A项,“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而且原文只说杨惠读了他的文章大喜并无指导之意。原文是“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意思是说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前后没有因果联系。13.(1)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4分;定语后置句“狱按久而不决者”、“狱”:案件;“按”:查办;“当”:判罪,判处。各1分。(2)太平任丞相,因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3分;“以”:因为;“忤”:触犯,冒犯;“衔”:憎恨。14.【答案】CE解析:C项,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之景,并不是“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之景”,关注注释及诗题。 E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15.(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虚实结合,不仅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更有利于渲染离别时的氛围。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近景。远近结合,描绘形象,富有韵味。动静结合。阳光普照大地,积雪大半消融,路面布满泥泞,野草长出新芽,骏马兴奋嘶鸣,青山古寺,云雾缭绕,江水碧绿,杨柳拂桥。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绘形绘声绘色。写阳光明媚、芳草鲜美,写路面布满泥泞,野草长出新芽是绘形。写骏马兴奋嘶鸣是绘声。写青山古寺,云雾缭绕,江水碧绿,杨柳拂桥是绘色。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2点即可)(2)感情: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1分)【附赏析】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作于开成四年(839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杜牧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此诗相赠。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16【答案】C解析A.“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是“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前提,而不是原因。B.“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D.“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17【答案】D解析本文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18【答案】D解析“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夸大其词,原文说“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19【答案】DE (A项“只是因为”错误,原因还有他今年第一次在外面过年的“一丝惆怅”,不能像往年一样赶回家与父母团聚;B项“对儿子没有回家过年的不满”错误;C项“女人过去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依据。)20勤劳能干,精打细算。大年三十的晚上也不放过一笔生意,辛劳忙碌,为了省来回的路费没有回家过年。惦念父母,重视亲情。大年夜没有回家跟父母过年,心里惆怅,惦念父亲的病情,见到迎雪而来的父亲后又带着女人迎着大雪跟父亲回家。及时反省,内疚自责。男人顺势跪下,歇斯底里的喊爹,抱住爹的大腿说对不起。(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2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与天气特征。为父亲的出场创设了环境,跛脚的父亲冒雪走了一天,凸显父亲对儿子的挂念。漫天飞雪,茫茫的世界,烘托了男人的惆怅心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22【答案】B解析:厝火积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A,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门下,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教师门下。C,火中取栗:比喻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D,荡气回肠:使肝肠回荡,使心气荡漾。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23【答案】C 解析:A,“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暗换主语,应改为“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B,语序不当,“全国”放到“第一部”前面。D,成分残缺: “减少”少了宾语,应在最后加上“发病率”或“的发生”。24. 而家风家教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填对一处给1分,填对二处给3分,填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成遵是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每日读书记忆数千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作文不合规范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看后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后,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国子监)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授翰林国史馆编修官。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不久授任监察御史。随从(顺帝)到上京,用封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嗜好欲望,以保重圣体,圣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了。言论非常急切,顺帝为之动容并称好。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顺帝都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举发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三年,由刑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至正五年,为母亲服丧。至正十年,改任中书右司郎中。当时刑部长期查办而不能断决的案件积有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共同议论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当时有命令交纳粮食入官府可以补授官职,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流官,被仇家告发。官府议论交纳粮食补授官职的法令,并没有犯罪不授予的条文,成遵说:“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一定要追回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至正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当时行省和武昌衙署中,只有成遵一人负责。于是他远设哨所,关闭城门,征发百姓当兵,得到五千多人,设置四个万夫长,分配防守四面的城门,因此防御准备得很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贼寇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近岸,武昌城赖此得以安宁。至正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当时,太平任丞相,因为处理事情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党羽。至正十九年,当权者秉承皇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邓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参知政事赵中等六人都接受了赃物,皇太子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死,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感到冤屈。至正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辨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委任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