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海边-信息窗1大海边素材解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24660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海边-信息窗1大海边素材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海边-信息窗1大海边素材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海边-信息窗1大海边素材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海边-信息窗1大海边素材解读一、素材解读1、素材的选取。从人文的角度来讲,人们对大海有许多赞美的描述,如大海有宽阔的胸怀等,也正因如此,当人们来描述一个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时,通常用“象大海一样”来形容,古今中外,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文学作品来赞美大海。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生命起源于海洋”是小朋友们经常听到的语言。有关赞美大海、描述大海的文学作品都是儿童喜欢的,如动画片、漫画、小人书等。对小朋友来讲,他们向往神秘的大海,对大海充满了感情,急切地想了解大海。教材以这样的背景为基础,呈现了一组发生在大海边的故事,通过对故事中数学信息的梳理与分析来学习数学知识,较好地实现了情景串-故事串-问题串之间的连贯,具有人文性与数学性的特征。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5个信息窗。依次是:赶海-摆贝壳-参观水族馆-参观标本馆-买纪念品二、单元知识分析1、知识基础。20以内数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退位)。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100以内数计算的继续学习阶段与结束阶段;是千以内数计算的重要基础;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基础。3、知识构成。共设有5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信息窗1: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算和笔算)信息窗2:学习100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口算和笔算)信息窗3:学习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信息窗4:学习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笔算)信息窗5:认识小括号,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单元教材解读(一)信息窗1的解读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海水退去以后小朋友们捡拾各种海产品的情形,也既“赶海”的情形。小朋友们向往大海,常常是从大海中的小鱼、小虾等开始的,用“赶海”的情形来呈现素材,自然地引出了这些小动物,同时也能把大海物产的丰富自然地引出。对于海边的小朋友来讲,这是非常熟悉的活动;对于没有见过大海的小朋友来讲,虽然情景中的场景是陌生的,但与小朋友们一起活动的情形是熟悉的。相信小朋友读了这样的素材以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与“自己也来试一试”的想法。2、情景图中的信息。虾:26只与12只;螃蟹:23只与11只。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1个绿点,共2个例题。红点:一共捉了多少只虾?学习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算和笔算)绿点: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巩固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口算和笔算)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1)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不进位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计算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2)知识、方法与经验的正确分析是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信心的重要基础。在第四单元“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中,学生已经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都是学习本课题的知识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认识本课题积累了数学思想方法基础。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几十几加减几十几”两位数加减法计算也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3)教具、学具准备小棒或木块,计数器。(4)教学目标的定位与竖式计算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会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而不是用竖式来计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的方法是为以后计算更为复杂的计算作铺垫的。当然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竖式计算也能为学生口算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建立表象。但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过多地依赖竖式。(5)算法多样化与算法的优化:在数的认识与计算这个大的体系与领域中,我们应该不能忘记“十进制”的数学思想,不管是数的认识还是数的计算,都是在这个思想的支配下来进行的,特别是在以后更为复杂的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都是对这一数学思想最好的解释,所以能够促进学生思维与智力发展的就是这一数学思想的渗透。所以在算法的优化上可以采取整合横式与竖式的对比观察的方法,自然地把十进制数学思想渗透其中。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一共捉了多少只虾?列式与猜想-探究与验证-反思与升华。列式与猜想:对情景中的信息与问题进行组合以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猜想算式的得数。这是为聪明学生搭建的施展才华的平台,是激发群体学习热情、树立学习榜样的平台,同时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过程。探究与验证:问题与探究-交流与汇报-指导探究。问题与探究:26+32到底得多少?是不是得58?你们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手中的材料讨论解决这些问题。交流与汇报-指导探究:伴随着学生汇报交流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学生的思考过程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如下所示:方法一:20+10=30,6+2=8,30+8=38;方法二:26+10=36,36+2=38;方法三:12+20=32,32+6=38;方法四:26,27,28,29.36,37,38。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是学具(小棒或计数器)的操作与数学算式的思考应该作为一种思路(隐性的与显性的),不应该作为两个不相联系的方法与思路,学具操作是算式表述的外显的形式,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算式;二是学生汇报交流过程的设想,一般来说学生在汇报时往往是从怎么想的入手来交流,而不是从用学具摆的入手来交流,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演示,并结合学生的演示进而用数学算式进行抽象。也就是说,此环节的教学程序为:首先是指导学生汇报思维过程,然后指导学生把思维过程用学具演示出来,并结合演示用数学算式抽象思维活动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全体学生一起操作。如果学生从学具操作来交流,教师要从中提炼出算式,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反思与升华:结合每一种思路的表述及学具操作的过程,对每一种思路进行梳理,既:方法一: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方法二:把26先加上整十数,再加上一位数。方法三:把12先加上整十数,再加上一位数。方法四:在一个整体的基础上逐步累加。以此为基础,用竖式进行概括。在这个环节里,可让学生把“横式”变成“竖式”写一写,汇报。用竖式算既可以从十位加起,亦可从个位加起。在用竖式计算的教学环节中,要注意三点:一是可以把以上的方法一与竖式进行整合,既竖式中的2+1就是学具操作中的20+10,竖式中的6+2就是学具操作中的6+2。通过这样的整合过程,把自然而然地渗透了“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一位数与一位数相加”(也既相同数位对齐)的数学思想。二是对竖式计算去掉了“从个位加起”的结论。到以后需要进位时再来抽象“从个位加起”。三是引导概括竖式计算的算理。为什么26+12中的2要与1对齐?让学生从意义上解释,进而揭示相同数位数对齐。在本节课中,计算出得数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学习竖式的写法问题不大,真正有价值的就是“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也既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数学思想的渗透。6、自主练习第1题:目的:从形象思维过渡到形象思维,为建立表象服务,教学时采取“提出问题-猜想得数-解释-算式”程序进行。第3题:找尾巴把传统的连线题用青蛙作载体进行。此题渗透了“对应”思想。教学时先引入:你看多么漂亮的小青蛙,它们的尾巴跑到哪儿去了。请你帮他们找一找。然后采取“解决问题(即想找出尾巴)-验证辨析方式进行解决-反思”。反思既对多余的一条尾巴请帮助找到它的身子。第4题:所谓喜欢的方法,不只是口算与笔算两种,而是最后要概括的方法为“心算与笔算”。更大范围的“喜欢的方法”主要是指在口算中的多种方法。第5题目的:数学与语文学科的互相融合。编出的故事应有情感、情节、过程、结果。并最后提出问题。说不好不要紧,那怕只说几句话也行,大家相互补充。教师在备课时应构画一个故事并作记录。可布置作业讲给家长听。第6题教学时按照“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解释”步骤进行。先让学生去尝试,然后汇报。汇报时既可以由问题到算式,也可以由算式到问题。第7题目的:渗透了“数学美思想”,既图的对称与和谐。教学时最好能有学具,让学生说思路,移动图片。第8题材目的:建立数之间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