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3866 上传时间:2020-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G自由落体运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知道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以及上海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交流、评价等过程,进一步体会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方法;(2)通过实验方案的交流过程,体会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交流、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对进行科学实验应具备的精神有所感悟。(2)通过DIS实验,感悟信息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支撑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难点:在实验探究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三、教学资源1、DIS实验仪器(位移传感器等)2、图片、网络等。3、自制课件,录象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的内容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部分在课外完成,课内完成交流、评价以及再体验。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各小组的研究活动进行评价,对实验操作较简捷的实验方案,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再一次的体验。本设计预想达到的目的是: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之上,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方面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规律,在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给出建议。另一方面,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方法和应具备的精神。这也是本设计的重点。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起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难点。设计通过情景引入,以及引导学生评价等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方案展示五、教学过程1、教学流程图活动方案展示活动师生评价情景提出课题活动方案展示活动方案展示活动小结布置作业老师总结本节课活动学生dis实验2、主要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一段录象)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测重力加速度。新课: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测定重力加速度学生交流各自方案:(交流顺序视情况而定)方案1:用楼层法测量重力加速度方案2:滴水法测定重力加速度方案3:利用光电门传感器测量方案4:用数字计时器测量方案5: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方案6:利用频闪照片测定重力加速度师生交流:对学生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展示活动进行评价,进行表彰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主要起引导和鼓励作用。学生两人一组DIS实验: 利用位移传感器测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体会由DIS实验来测量,处理数据的便利和快捷。老师对本节课的总结: 六、作业布置:1完成自我评价表。2实验探究小结:研究体会,心得,对本组实验误差分析,及他组实验方案的建议或改进。3大家课后可以查询一下,本节课是利用运动学知识测定重力加速度,还有无其他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习包自由落体运动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性质和规律,故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为规律的应用,考虑到学习包的特殊性,可以在第二课时中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希望他们在经历了探究的过程之后,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对科学探究所应具备的精神也有所感悟。第二课时的内容分课内交流展示、课外实验探究两部分组成,这也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课外部分:由老师提出课题、实验器材以及部分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并选择方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选题意向表,最后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测量并制作交流的课件。课内部分:简单引入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前一阶段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这一环节,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可由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的评价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应该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即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态度和方法。最后是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DIS实验,这种方案无论从测量,数据处理,还是最终得出结果都由DIS实验系统完成,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的支撑作用。当然传统的实验在培养人的观察、动手、分析能力这几点上也是信息技术所难以达到的,故不能厚此薄彼。课后布置的作业与课前的实验探究,课内的交流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期望再次引发学生对物理规律或实验探究方面的思考和感悟。上个星期我们7个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了实验探究,用不同的方案测定了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第一组谁先来?(一名同学上来讲解,一名放ppt同时写上名称和原理)杜:大家觉得她们小组的工作完成得怎样?我们一起来评价一下,实验方案名称,原理,实验方案如何评价?从科学性,可操作性角度去看,怎样,两项都具备两颗星(一颗星)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坚持不懈有的,两课星,实验结果,三颗星,展示情况(2颗星)(如何评价,可以追加一星)2,3,3,2点评:及时地发现了问题,分析之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如果实验误差不计,g 值偏小,为什么?空气阻力,但影响g的因素太多了,我们在空气阻力较小时忽略这个带来的影响)滴水法:1,3,2,2点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索得到资料,这种方案采用了一个累计法测量较小的时间间隔,当然这也是资料给我们的提示,但是这组同学并不是一味完全按照资料上的方法去测量,而是作了一定的改变,将实验装置改进,将测量的次数增加到30次,从而大大地减小了实验误差。(原始值?)互动的两个问题(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故实际上很难调整;水滴出来时可能初速度不为0)两个光电门:2,2,3,2点评:充分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光电门可以测量瞬时速度,并且思维不局限,自由落体运动中的某一过程,利用匀加速的知识也可以测得g。问题:有的时候不容易控制板的竖直下落,人的手有干扰。自由落体演示仪:2,2,3,2点评:这一组的可操作性相比前面几组要强,为什么啊,电磁控制释放小球,干扰很小。而且这组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个问题,大家做实验的时候,观察能力也非常重要。位移传感器:2,1,2,2点评:这组实验最简便!因为无论从测量,数据处理,还是最终得出结果都由DIS实验系统完成,看来信息技术对物理实验的支撑作用很大。05年才有的dis实验室,以前都用不到的哦,知道是谁开发的吗,是上海的一家公司,国外也有数字化信息实验,不过不是我们这个,非常贵,我们中国就努力研发了这样一个软件,自豪吧,大家试试看。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与其他小组一起分享了我们的方案,各小组的研究方案几乎都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拓宽了我们大家的思维,听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思考,有的小组原理不一样,我们对所学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通过对具体研究过程的交流,我们还发现各小组虽然实验的原理,方案,选用的器材,具体的实验步骤都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某些实验方法,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却是相同的,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好的实验结果固然是我们追求的,但是科学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精神是前提。具备了这两点,才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