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德国鲁尔区》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312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德国鲁尔区》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德国鲁尔区》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德国鲁尔区》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 2020 年高一地理 德国鲁尔区 教案 新人教版 一 内容及其解析 1 内容 本节内容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分析了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介绍了德国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接着介绍了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 问题采取的主要策略 2 解析 第一目 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分析一个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关系 首先应了解该区域的背景条件 主要包括区位条件 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 构 地理环境状况 教材主要介绍鲁尔区的位置和范围 人口和城市等基本地理状况 便利 的交通条件 丰富的资源等区位条件 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 体系及其在德国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设置了图 3 2 2 德国鲁尔区煤炭与城市的分 布 图 直观的展示出鲁尔区的资源 水源 交通 城市等区位条件以及主要工业部门 第二目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主要分析了该区域在资源开发中 后期出现 的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以及所面临的制约区域发展的两 大问题 即传统产业的衰落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教材通过表 3 2 1 鲁尔区煤炭工业的变化 从煤炭开采量和从业人数两个方面说明了当地煤炭工业地位的下降 又设置了图 3 2 3 鲁 尔区的环境污染 直观展示了鲁尔区出现的大气污染 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第三目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则从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生态持续发展 是基础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 从调整产业结构和治理环境 污染两个方面提出了鲁尔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 目标及其解析 1 目标 1 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 分析资源型工业区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 2 运用资料说明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说明解决问题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 措施 4 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案例的分析 归纳分析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 发展 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2 解析 本节内容课标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 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通过分析某区域的背景条件 区位条 件 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 储量 质量 分布 开采条件 以及交通运输 地理环境 等 认识该区域资源开发条件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2 通过分析某区域能源资源或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明确当地资源对本区域 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种种影响 开发利 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3 通过分析某区域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和环境保护与治理 的具体措施 明确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以鲁尔区为例 要求学生通过该案例学会分析某区域的背景条件 区位条件 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 储量 质量 分布 开采条件 以及交通运输 地理环境等 认识该区域资源开发条件中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能源资源或矿产资源的开 发利用状况 明确当地资源对本区域 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的种种影响 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 题及危害 明确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学基本流程 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鲁尔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小 结 2 教学情景 I 导入 同 学 们 我 们 前 面 几 节 课 分 别 学 习 了 工 业 生 产 活 动 的 一 些 基 本 理 论 了 解 工 业 生 产 的 基 本 模 式 从 工 业 生 产 的 投 入 开 始 到 工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从 理 论 上 比 较 系 统 地 阐 述 了 工 业 生 产 活 动 的 发 展 状 况 从 本 节 开 始 我 们 利 用 两 节 课 时 的 内 容 重 点 分 析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工 业 生 产 状 况 具 体 问 题 具 体 分 析 以 我 们 以 前 所 学 理 论 来 指 导 实 践 促 进 工 业 的 发 展 本 节 课 我 们 学 习 第 二 节 资 源 开 发 与 区 域 可 持 续 发 展 以 德 国 鲁 尔 区 为 例 II 新课教学 本 节 内 容 主 要 以 德 国 鲁 尔 区 为 例 分 析 了 传 统 工 业 区 的 区 位 特 点 衰 落 的 主 要 原 因 和 综 合 整 治 过 程 我 们 学 习 时 应 推 而 广 之 联 系 我 国 的 实 际 情 况 对 我 国 的 传 统 工 业 基 地 有 一 正 确 认 识 并 提 出 一 些 可 行 性 建 议 传 统 工 业 区 如 德 国 鲁 尔 区 英 国 中 部 工 业 区 美 国 东 北 部 工 业 区 等 一 般 是 在 丰 富 的 煤 铁 资 源 基 础 上 以 纺 织 煤 炭 钢 铁 机 械 化 工 等 传 统 工 业 为 主 以 大 型 工 业 企 业 为 轴 心 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工 业 地 域 这 些 工 业 区 在 本 国 以 至 世 界 工 业 发 展 过 程 中 起 着 重 要 作 用 早 期 的 传 统 工 业 区 多 数 是 在 煤 铁 资 源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如 上 述 所 提 及 的 后 来 由 于 生 产 力 水 平 发 展 超 级 油 轮 巨 型 运 输 船 舶 和 集 装 箱 的 出 现 形 成 了 临 海 型 的 工 业 布 局 区 域 如 日 本 太 平 洋 沿 岸 工 业 地 带 意 大 利 的 塔 兰 托 等 这 些 也 属 于 传 统 工 业 区 传 统 工 业 区 在 20 世 纪 50 年 代 以 来 尤 其 是 70 年 代 以 来 开 始 出 现 衰 落 有 些 工 业 区 后 来 经 过 长 期 的 改 造 历 程 后 现 在 又 成 为 一 颗 备 受 众 人 关 注 的 新 星 下 面 我 们 以 德 国 的 传 统 工 业 区 鲁 尔 区 为 例 加 以 详 细 分 析 一 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请 同 学 们 阅 读 课 文 内 容 参 看 相 关 地 图 分 布 内 容 了 解 鲁 尔 区 所 处 的 地 理 位 置 资 源 状 况 以 及 当 时 如 何 形 成 世 界 上 有 名 的 工 业 地 域 同 学 们 看 课 文 时 我 们 可 通 过 多 媒 体 技 术 或 投 影 仪 把 鲁 尔 区 的 位 置 与 资 源 分 布 图 制 作 出 来 课 本 图 5 35 供 同 学 们 参 考 然 后 老 师 再 作 具 体 分 析 鲁尔区煤田和钢铁工业分布图 鲁 尔 区 是 德 国 最 重 要 的 工 业 区 它 形 成 于 19 世 纪 中 叶 被 称 为 德 国 工 业 的 心 脏 位 于 德 国 西 部 莱 茵 河 下 游 支 流 鲁 尔 河 与 利 珀 河 之 间 的 地 区 区 内 煤 藏 丰 富 水 陆 交 通 运 输 便 利 工 厂 林 立 城 市 栉 比 人 口 稠 密 集 中 了 全 国 大 部 分 煤 炭 钢 铁 化 学 机 械 制 造 等 工 业 电 力 石 油 提 炼 电 子 军 火 等 工 业 亦 占 重 要 地 位 是 以 采 煤 钢 铁 机 器 制 造 工 业 为 主 的 综 合 性 工 业 区 是 德 国 和 西 欧 地 区 乃 至 世 界 的 重 要 工 业 区 鲁 尔 区 的 工 业 是 德 国 发 动 两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物 质 基 础 战 后 又 在 原 联 邦 德 国 经 济 恢 复 和 经 济 起 飞 中 发 挥 过 重 大 作 用 下 面 我 们 结 合 刚 才 的 图 形 重 点 分 析 鲁 尔 区 的 发 展 有 哪 几 方 面 的 优 势 区 位 条 件 1 便 捷 的 水 陆 交 通 鲁 尔 区 位 于 莱 茵 河 鲁 尔 河 利 珀 河 等 淡 水 河 流 之 间 加 上 附 近 的 支 流 及 人 工 运 河 河 网 密 布 淡 水 资 源 充 足 满 足 了 其 生 产 生 活 的 需 求 鲁 尔 区 位 于 欧 洲 中 部 陆 上 交 通 的 十 字 路 口 地 理 位 置 联 系 了 东 欧 与 西 欧 北 欧 与 南 欧 地 区 地 理 位 置 既 优 越 也 重 要 陆 上 交 通 广 布 铁 路 网 稠 密 从 法 国 巴 黎 通 往 北 欧 和 东 欧 的 铁 路 由 本 区 穿 过 这 里 的 高 速 公 路 已 交 织 成 网 区 内 任 何 地 点 距 离 高 速 公 路 都 不 超 过 6 千 米 从 德 国 西 部 通 往 柏 林 和 荷 兰 的 高 速 公 路 也 由 本 区 通 过 此 外 莱 茵 河 鲁 尔 河 利 珀 河 等 天 然 河 流 和 四 条 人 工 运 河 不 仅 联 成 一 体 而 且 都 可 通 航 并 能 直 达 海 洋 有 着 方 便 廉 价 的 水 运 条 件 便 捷 的 水 陆 交 通 为 鲁 尔 区 原 料 的 运 入 和 产 品 的 运 出 提 供 了 条 件 其 中 内 河 航 运 尤 为 重 要 因 为 鲁 尔 区 所 需 的 铁 矿 石 主 要 经 荷 兰 的 鹿 特 丹 港 通 过 内 河 航 运 运 入 而 工 业 产 品 的 输 出 也 主 要 由 这 条 运 输 线 承 担 方 便 的 陆 上 交 通 把 鲁 尔 区 与 德 国 以 及 欧 洲 其 他 地 区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2 丰 富 的 煤 炭 资 源 鲁 尔 区 是 在 鲁 尔 煤 田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是 以 采 煤 工 业 起 家 的 工 业 区 随 着 煤 炭 的 综 合 利 用 发 展 了 炼 焦 电 力 煤 化 学 等 工 业 进 而 促 进 了 钢 铁 化 学 等 工 业 的 发 展 鲁 尔 煤 田 储 量 大 煤 质 好 煤 种 齐 全 含 硫 低 发 热 量 高 开 采 条 件 好 3 广 阔 的 市 场 鲁 尔 区 既 是 生 产 中 心 又 是 消 费 中 心 德 国 以 及 西 欧 发 达 的 工 业 为 鲁 尔 区 工 业 生 产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市 场 以 鲁 尔 区 为 核 心 方 圆 100 千 米 内 是 德 国 最 大 的 消 费 核 心 鲁 尔 区 生 产 的 70 以 上 的 煤 炭 和 钢 铁 在 此 加 工 消 费 鲁 尔 区 经 济 结 构 以 重 化 工 业 为 主 煤 炭 和 钢 铁 工 业 是 其 主 导 产 业 是 德 国 重 要 的 能 源 基 地 钢 铁 基 地 和 中 型 机 械 制 造 基 地 总 之 德 国 鲁 尔 区 有 着 诸 多 有 利 因 素 再 加 上 原 有 的 基 础 设 施 科 技 力 量 等 因 素 在 二 战 后 经 济 进 入 了 高 速 发 展 阶 段 至 70 年 代 德 国 主 要 指 当 时 的 西 德 的 经 济 实 力 稳 居 世 界 第 三 仅 次 于 美 国 和 日 本 在 国 际 竞 争 中 处 于 优 势 地 位 课 堂 活 动 表 格 中 的 内 容 由 学 生 自 己 填 写 老 师 加 以 概 括 与 归 纳 如 下 表 区位条件 具体体现 发挥的作用 丰富的煤炭资源 硬煤储量丰富 其中有利于工业开 采的约 342 亿吨 按目前开采量计 算 大约还可以开采 450 年 煤炭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区内 传统的五大部门都是在此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离铁矿区较近 离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铁矿区较近 钢铁工业是鲁尔区的主导部门 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茵河 鲁尔河 利珀河 埃姆舍河等多条河流 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 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发展 便利的水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 且与海洋相通 水运便利 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 网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区内所需铁矿主要通过内河运 入 而工业产品的运出也依赖 于此 方便的陆上交通把鲁尔 区与德国及欧洲其他地区紧密 联系在一起 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 刺激生产的规模和技术革新 承转 我们了解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那么 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可知 在鲁尔区发 展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等相关工业部门较有利 事实也正如此 但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鲁尔区在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 经济开始衰落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技术的革 新等原因 使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深受影响 工业经济明显衰落 下面我们来具体 分析一下鲁尔区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 二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 从环境恶化 传统产业的衰落等几方面来了解鲁尔工业区衰落 的几个主要原因 同学们在看完课文后 老师及时归纳 总结 并以此为例 说说我国的传统工业在发展 过程中应避免的教训及应借鉴的经验 20 世纪 50 年代 尤其是 70 年代以后 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 其经济地位逐步下 降 尤其是煤炭和钢铁工业 这也标志着鲁尔工业区的鼎盛时期已过 经济发展需作重新调 整 那么 鲁尔区从鼎盛时期走向衰落的过程 可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环境恶化 1 鲁尔区矿山遍野 煤渣 矿渣 堆积成山 占用大量土地 2 工厂烟囱林立 不 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废气 3 热力发电又产生大量的热污染 4 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河流 各种污染对鲁尔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为害 莱茵河污染严重 河水的含氧量下 降 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致使水中生物大量死亡 传统产业的衰落 1 生产结构单一 由上可知 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借助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可从附近运入铁矿 依据其主要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的工业自然就是以煤炭 钢铁为主 最终形成了鲁尔区以煤 炭工业为基础 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并高度集中了电力 机械 化工等工业生产 如课本图 5 33 即鲁尔区形成了煤炭 钢铁 电力 机械 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其中煤炭和钢 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 如果某一工业部门生产衰落 则将引起全 区生产的衰落 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 2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煤炭开采深度加大 人工成本过高 从其他国家进口原煤甚至比当地还便宜 能源消费 结构的变化 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 鲁尔区的煤炭开采量逐年下降 另一方面 由于科技的进步 冶炼钢铁所消耗的煤炭量逐渐降低 如课本表 5 3 这 样 煤炭的能源地位开始下降 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 随后则影响了钢铁工业 及相关的汽车 造船等产业 最终使全区的生产产生连锁反应 生产衰落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 年份 1800 年 1900 年 1985 年 煤 4 2 0 75 铁矿石 2 1 8 1 3 每冶炼 1 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单位 t 3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革命的每一次革新 都会促进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既 产生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 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 在鲁尔区 20 世纪 50 年 代之前是其鼎盛时期 当时工业布局已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 基本呈现 饱和状态 如 再建设新的工业部门 就会出现争地 争水 争动力 争公共设施 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 在新的技术革命 第三次技术革命 中出现的那些新兴工业部门 如电子工业 航天工 业等 则不愿意到此设置厂矿基地 它们在环境及条件适宜的地方 重新布置生产 进而 形成新的工业地域 削弱老工业区的经济实力 总之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的冲击 使传统工业区开始衰 落 甚至使一些工业部门面临倒闭 破产的危险 承转 以上我们了解了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面对一些客观因素的变化 我们也应以 发展的 变化的特点来看待 对于鲁尔区的发展 我们可以进行一次讨论 假如你是决策者 为了鲁尔区的继续发展 应采取哪些措施 如何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下面请同学分组讨 论 阐述自己的观点 之后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三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面对困境 鲁尔区开始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注重环境保护 采取一系列加强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鲁尔区在综合整治过程中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1 改造传统产业 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实现产业机构多元化 1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 鲁尔区有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即煤炭 钢铁 电力 机械 化工 其中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 那么 在改造过程中 鲁 尔区也从煤炭 钢铁开始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经过整治 煤炭 钢铁两大工业部门的厂 矿企业数量大幅度下降 每个厂矿的生产规模却大幅度提高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 一些新 的工业部门出现 如电子 汽车 石油化工等 鲁尔区利用其区位的优势条件 改善环境 消除污染 积极新建或迁入了一批新兴工业部门 且以技术精良的中小型企业为主 努力发 展第三产业 促进了本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 2 调整工业布局 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 原有结构必然打破 建立新的产业结构 区内原有的工业分布重新调整 以保证新结构下各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 例如 鲁尔区的钢 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 为了就近获得通过荷兰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钢铁工业 逐步调整 集中到西部 有的钢铁公司还通过与荷兰联营 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再把那里 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 轧材 这样 老的工业部门得到调整 新的工业部门又得到安 置 新老工业相得益彰 3 发展科技 繁荣经济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进步 科技手段的应用 发展科技成为维护经济发展的重 要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新 都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 为此 鲁尔区自 60 年代相继建立了鲁尔大学 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 为数 众多的中等技术学校以及一大批科研机构 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 这样 本区依靠强劲的科技力量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 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空间 伴随传统工业的发展 本区对煤炭 铁矿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 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 三废 废渣 废水 废气 也越来越多 工业排放的 污水 污染了江河湖海 使水质恶化 燃烧煤炭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 工业 所排放的废渣堆积如山 占用大片田地 淤塞河道 污染环境 为了改善本区环境 鲁尔区采取了多种措施治理环境的污染 首先 改造河流 在鲁尔河上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统 污水净化系统 除了解决水污染 外 还具有蓄水拦洪 发电 旅游等作用 其次 全区的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全部建成 各企业都建立了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 使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 还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加强环境管理 同时 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绿化环境 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 130 平方米 这样 吸引了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新兴电子工业部门 使它们能够落户在此 通过上述诸多治理措施 现在的鲁尔区 已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不仅社会经济 结构比较协调 工业布局较为合理 经济由衰落转向繁荣 而且改变了重工业区环境污染严 重的局面 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地区 目前 本区又成为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工业区 活动 1 学生讨论分析东三省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资源条件 总结 丰富的自然资源 主要是煤 铁 石油 天然气 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 交通 便利 农业也比较发达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钢铁 机械 石油 化工 建材 煤炭等重工业 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 学生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地位下降的原因 总结 1 自然资源短缺和锐减 尤其是煤和木材 2 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 轻工业 包括木材 造纸 棉纺等 重工业 包括 采掘业 金属加工等 都是资源型工业 随着资源的枯竭 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3 匮乏的资金和相对落后的技术 4 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5 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能力较弱 III 目标检测 1 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错误的是 A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 对企业进行集中化 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 消除污染 美化环境 D 增加煤炭 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2 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鲁尔区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优越 B 鲁尔区内水源充足 铁矿丰富 C 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但是埋藏较深 品种单一 D 内河航运虽然发达 但不能直通海 洋 3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 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 A 水资源 能源短缺 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 B 陆运 水运条件较差 交通不便 C 位置处于沿海 偏居东部 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 D 煤炭 矿产不足 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 4 下列工业部门中 不属于鲁尔区的是 A 钢铁工业 B 电力工业 C 机械制造工业 D 石油工业 5 下列城市 属于鲁尔区内重要工业中心的是 A 汉堡 法兰克福 B 波恩 慕尼黑 C 杜伊斯堡 埃森 D 斯图加特 鹿特丹 6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 纺织 钢铁 B 钢铁 煤炭 C 机械 煤炭 D 钢铁 电力 7 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 多瑙河交通便利 可直通海洋 C 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8 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 采取的措施有 A 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 B 消除污染 改善环境 C 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 强化其基础地位 9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比较 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 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B 充足的能源供应 C 有优美的环境 D 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10 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 A 矿山遍野 煤碴 矿碴堆积成山 B 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 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 气 C 煤炭 钢铁工业开始衰落 D 失业人数减少 11 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时间是 A 20 世纪 60 年代 B 19 世纪中叶 C 二战以后 D 20 世纪 90 年代 小结 问题 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 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配餐作业 一 基础题 A 组题 1 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 多瑙河航运便利 可直通海洋 C 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2 下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似的是 A 美国硅谷 B 日本太平洋沿岸 C 中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D 美国五大湖工业区 3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 世界能源消费量减少 炼钢耗煤量逐渐下降 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A B C D 4 鲁尔区某钢铁公司把高炉建在荷兰海边的主要原因是 A 接近消费市场 B 接近能源产地 C 充分利用荷兰丰富的劳动力 D 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5 有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该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区 B 这里煤 铁资源贫乏 主要依赖进口 C 这里有便捷的水陆交通 D 全国大部分的钢铁 汽车制造 化学等工业都集中在这里 6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 后来调整工业 采取的 有益措施是 A 继续扩大传统工业规模 B 大力加强技术改造 C 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D 加强空运设施建设 7 影响美国五大湖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上海工业中心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A 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B 接近广大的消费市场 C 廉价而便捷的水运条件 D 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 8 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不可能的是 A 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 加大科技投入 变资源主导为科技主导 C 加大资源勘探 增加资源后备储量 D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9 下列工业区中 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德国鲁尔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硅谷 高技术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地区 A B C D 10 流经鲁尔区的河流有 鲁尔河 利珀河 多瑙河 易北河 莱茵河 A B C D 11 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 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 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从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末 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相关内容 对其作同等水平或降低水平的练习 让学生弥补课堂教学中 对基本概念理解的不足 2 巩固题 B 组题 12 与美国钢铁工业布局为同一类型的是 A 鲁尔区钢铁工业 B 意大利塔兰托 C 上海宝钢 D 日本福山 13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 新建的企业有 钢铁工业 汽车工业 石油化工 机械工业 A B C D 14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废钢铁的回收利用日益受到关注 下列有关我国钢铁工业生 产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我国钢铁工业建立在国内高品位 优质铁矿的基础上 B 钢铁工业均已改变了 煤铁复合体型 的格局 C 我国的钢产量在 20 世纪末已居世界第一位 D 上海宝钢和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条件基本相同 15 下列城市中 废钢铁资源比较丰富的一组是 A 兰州 西宁 格尔木 B 上海 南京 杭州 C 贵阳 桂林 南宁 D 深圳 珠海 海口 16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的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 界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 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1 和鲁尔区相比 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 A 水资源 B 铁矿石 C 交通 D 煤炭资源 2 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 广阔的市场 B 政府的支持 C 便捷的交通 D 劳动力 3 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 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下列整治措施错 误的是 A 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 提高经济效益 B 引进新兴产业 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 增加科技投人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 增设道路网 改善交通条件 设计意图 主要对习题 A组题中的难度进行提高选择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节中的概念及地 理事实 三 提高题 C组题 17 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 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作为一个形成较晚的传统重工业区 为了避免出现德国鲁尔区曾出 现过的衰落现象 应当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出三点即可 3 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相关知识 主要对教学中已涉及的问题作提高水平的联系 让学生能灵 活深刻地理解本节中涉及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贴近实际 在平时的电视 报刊 杂志中经常会出现相关的新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多举一些事例 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高一地理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学习目标 1 结合鲁尔区的背景资料 学会分析资源型工业区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 2 运用资料说明资源型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 针对鲁尔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说明解决问题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和 措施 4 通过对鲁尔区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案例的分析 归纳分析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 发展 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二 问题与例题 三 目标检测 1 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 错误的是 A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 对企业进行集中化 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 消除污染 美化环境 D 增加煤炭 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2 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鲁尔区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 地理位置优越 B 鲁尔区内水源充足 铁矿丰富 C 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但是埋藏较深 品种单一 D 内河航运虽然发达 但不能直通海 洋 3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 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 水资源 能源短缺 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 A B 陆运 水运条件较差 交通不便 C 位置处于沿海 偏居东部 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 D 煤炭 矿产不足 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 4 下列工业部门中 不属于鲁尔区的是 A 钢铁工业 B 电力工业 C 机械制造工业 D 石油工业 5 下列城市 属于鲁尔区内重要工业中心的是 A 汉堡 法兰克福 B 波恩 慕尼黑 C 杜伊斯堡 埃森 D 斯图加特 鹿特丹 6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 纺织 钢铁 B 钢铁 煤炭 C 机械 煤炭 D 钢铁 电力 7 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 多瑙河交通便利 可直通海洋 C 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8 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 采取的措施有 A 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 B 消除污染 改善环境 C 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 D 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 强化其基础地位 9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比较 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 有丰富的煤铁资源 B 充足的能源供应 C 有优美的环境 D 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10 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 A 矿山遍野 煤碴 矿碴堆积成山 B 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 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 气 C 煤炭 钢铁工业开始衰落 D 失业人数减少 11 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时间是 A 20 世纪 60 年代 B 19 世纪中叶 C 二战以后 D 20 世纪 90 年代 配 餐 作 业 请从下列三组题中任意选择两组题完成 时间20分钟 A 组题 1 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 多瑙河航运便利 可直通海洋 C 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 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2 下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似的是 A 美国硅谷 B 日本太平洋沿岸 C 中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D 美国五大湖工业区 3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 世界能源消费量减少 炼钢耗煤量逐渐下降 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A B C D 4 鲁尔区某钢铁公司把高炉建在荷兰海边的主要原因是 A 接近消费市场 B 接近能源产地 C 充分利用荷兰丰富的劳动力 D 就近获得通过鹿特丹港进口的铁矿石 5 有关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该工业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区 B 这里煤 铁资源贫乏 主要依赖进口 C 这里有便捷的水陆交通 D 全国大部分的钢铁 汽车制造 化学等工业都集中在这里 6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 后来调整工业 采取的 有益措施是 A 继续扩大传统工业规模 B 大力加强技术改造 C 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D 加强空运设施建设 7 影响美国五大湖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上海工业中心形成的共同因素是 A 接近原料和燃料产地 B 接近广大的消费市场 C 廉价而便捷的水运条件 D 良好的农业经济基础 8 资源型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不可能的是 A 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B 加大科技投入 变资源主导为科技主导 C 加大资源勘探 增加资源后备储量 D 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 9 下列工业区中 工业发展建立在丰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是 德国鲁尔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硅谷 高技术工业区 美国东北部地区 A B C D 10 流经鲁尔区的河流有 鲁尔河 利珀河 多瑙河 易北河 莱茵河 A B C D 11 有关鲁尔工业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左岸 B 鲁尔区是德国以机械 纺织为主的重要工业区 C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从 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末 鲁尔区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荣 12 与美国钢铁工业布局为同一类型的是 A 鲁尔区钢铁工业 B 意大利塔兰托 C 上海宝钢 D 日本福山 13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 新建的企业有 钢铁工业 汽车工业 石油化工 机械工业 A B C D 14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废钢铁的回收利用日益受到关注 下列有关我国钢铁工业生 产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我国钢铁工业建立在国内高品位 优质铁矿的基础上 B 钢铁工业均已改变了 煤铁复合体型 的格局 C 我国的钢产量在 20 世纪末已居世界第一位 D 上海宝钢和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布局条件基本相同 15 下列城市中 废钢铁资源比较丰富的一组是 A 兰州 西宁 格尔木 B 上海 南京 杭州 C 贵阳 桂林 南宁 D 深圳 珠海 海口 B 组题 1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 德国的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 界著名的工业区 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地 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下 列问题 1 和鲁尔区相比 山西省较缺乏的条件是 A 水资源 B 铁矿石 C 交通 D 煤炭资源 2 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 广阔的市场 B 政府的支持 C 便捷的交通 D 劳动力 3 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 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下列整治措施错 误的是 A 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 提高经济效益 B 引进新兴产业 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 增加科技投人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D 增设道路网 改善交通条件 C组题 18 图为印度著名的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 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作为一个形成较晚的传统重工业区 为了避免出现德国鲁尔区曾出 现过的衰落现象 应当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答出三点即可 3 针对沪宁杭工业区在发展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