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306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学案 1班级姓名学号组评(得分)师评(得分)使用说明: 1、 使用红黑双色笔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2、课前认真完成,依据知识结构,勾划课本难点,找出学习疑点。学法指导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控固学习目标1. 结合材料掌握近现代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 理解中国近现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一、学案导学(课前完成) 清单一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趋势: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阶段特征及表现:(1)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A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为 ;B鸦片战争后 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C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 。此后几十年,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D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 进行创新,使之由宽松肥大开始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民众服饰趋于单调;A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 受到青睐;B上下分体的中式便装成为日常穿着,被称为“干部服”的中山装成了流行时尚。(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A人们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清单二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国的四大菜系是 、 、 、 。2西餐的传入及影响(1)时间:19世纪40年代起传入中国;(2)影响: a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饭餐桌;b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单三 居室建筑的演进1特征:(1)居民住房在城乡之间、贫富之间有明显差异;(2)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 成为典型特征。2表现:(1)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是 ;(2)外国人来华后,在 开始大量出现西式住房;(3)20世纪30年代前后, 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4)西式的 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清单四 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1)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2)新中国的成立以及 的影响。2表现:(1)婚姻方面a清末民初,青年男女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开始 ,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b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2)丧礼方面a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墓;农村中实行更多的仍是传统葬礼;b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 改革。(3)其他方面a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b 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c点头鞠躬取代跪拜作揖, 成为社交场合常见的礼节。d民众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三、练案拓展(课前或课堂完成)1(xx年惠州)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 B长袍马褂 C旗袍 D中山装2(xx年广东)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3(xx年烟台)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设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中西方化交流广泛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4(xx年青岛)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饮食文化随之传人C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5(xx年潍坊)戊戌变法运动时期,社会上流传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做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这反映了( )A新服饰走向中下层民众 B不缠足运动风糜全社会C结辫陋习被彻底革除 D社会风俗改革之风悄然兴起6(xx年广东)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制度的进步A B C D7(xx年昌乐)近代以来中国人的衣着服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6月27日的大公报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到:“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一起。不剪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旁边的,梳在后头的,有知百个式样。”同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当时,上海已成为全国服饰的中心,巴黎的时新服饰,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这里,各地又追踪上海。即使南京、苏州、北京也都昂首以瞻。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的衣着服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初期,列宁装是最时髦的服装。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从90年代以来,伴随人民思想的解放,中国人民的着装,已经从灰蓝单调的服装走向五彩缤纷,不仅服装的颜色在变,而且服装的样式、服装的品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大型服装商场经常举办服装表演,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天津、上海等地人们衣着服饰出现了哪些新气象?简要分析出现这些新气象的原因。(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同时期人们的衣着服饰呈现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形成不同的时代特点的原因。(3)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高考链接【高考靶场】1(xx广东大综合,6)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 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6),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D20世纪90年代 ,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2(xx年天津文综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3(xx年广东单科10)“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4(xx上海历史,A组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四、整理反思(学生课后完成)我的收获存在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