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22896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三 历史大变动:春秋战国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对春秋战国史事的分析和讲授,帮助学生理解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时代,各地形成以某一诸侯国为主干的若干地域性的政治、经济中心;社会的上中层急剧变动,原有的贵族阶级渐次消灭;各国为适应时代需要,先后进行改革,体制向集权化转换;诸子百家提出各种治世方案、学术观点和哲学体系。这一时期,从经济、政治、制度、思想等各个方面为秦的统一都做好了准备和铺垫。教学内容:第一节 政治经济形势变迁与列国兼并上层、中层的急剧变动“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变迁;各国的集权化进程;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后果;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表现和儒道墨法各家学说代表人物及其学说的基本内容、历史意义教学难点:铁器、牛耕等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动;帝国时代之前各国的集权化进程;各国变法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后果;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教学手段:PPT课件;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第一节 政治经济形势变迁与列国兼并一、铁器、牛耕与耕地拓殖高潮铸铁农具春秋中晚期才零星发现战国普遍:其中与深耕细耨要求配套的农具,如长条形的铁镢、五齿锄(用以深翻土地),六角形铁锄、耰、钱、鎛(用以碎土平田、中耕除草)2集约农业至迟到战国时期,我们已经确立起了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多锄多肥、精耕细耨为特色的集约农业。春秋晚期起牛耕及其铁铧犁的使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量使用大大提高了开垦耕的效率。3、施肥技术等影响a列国竞争的态势,给每个大国都带来了特有的“挑战压力”。农业的发展与否,被看成与国家兴亡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b井田制名存实亡。各级诸侯、卿大夫对耕地的“代理权”被实际占有者视为“己产”,淡漠甚至不遵守对“王有制”的原有义务。 “法外”私田出现。二、各地域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各地域以某一强大诸侯国为主干,逐渐形成若干地域性的政治中心、经济开发的中心:位居中原的“三河”(河东、河内、河南)经济区、齐鲁经济区、“山西”(关中)经济区、楚国所在的江汉流域、吴越所在的东南地区、巴蜀所在的西南地区,甚至燕国所在的冀北至长城一带第二节 上层、中层的急剧变动一、“礼乐征伐自诸侯、大夫出”春秋历史分期(一)初期:王权衰落期(二)中期:大国争霸期齐桓、晋文、晋楚争霸、弭兵之会左传:(鲁僖公)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南征而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弭兵之会:Bc579年 宋华元;Bc546年 宋向戌 “晋楚之从交相见”(三)晚期:争霸末流,大夫争权吴越争霸左传中所见春秋贵族的风范:钱穆国史大纲:“当时的国际间,虽则不断以兵戎相见,而大体上一般趋势,则均重和平,守信义。外交上的文雅风流,更足表显出当时一般贵族文化上之修养与了解。则在战争中,犹能不失他们重人道、讲礼貌、守信让之素养,而有时则成为一种当时独有的幽默。道义礼信,在当时的地位,显见超出于富强攻取之上。他们识解之渊博,人格之完备,嘉言懿行,可资后代敬慕者,到处可见。春秋时代,实可说是中国古代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二、各国向集权体制的转化大夫专权鲁“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集权体制的转化世卿世禄制度崩坏新的官僚制度产生:“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新的官僚任用规则的出台,积渐而至产生系统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正是基于这种统治层构成成分的变动而实现的。第三节 “大一统”的前奏:各国变法一、列国变法潮流a魏文侯-李悝:“食有劳而禄有功”;“尽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 盗、贼、囚、捕、杂、具)b楚悼王-吴起 “损有余补不足”c赵烈侯 /赵武灵王d韩昭侯-申不害 “术”e齐威王、宣王 “稷下学宫”“不治而议论者七十余人”f燕昭王-郭隗、乐毅二、秦后来居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a开阡陌封疆b奖励军功:军功爵二十级 第四级不更=士 第十八级大庶长=卿 二十级列侯=诸侯c重农抑商:“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d推行县制e建立什伍连坐制,“轻罪重刑”f推行小家庭形式g焚书h统一度量衡三、变法的核心内容与后果1、各国变法的核心内容:耕战各国变法的共同后果:“新军国”(钱穆语)基本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造成了个体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的第一个极盛时期(授田制);新生阶级(地主阶级)逐步产生;加强君主权力的中央集权在各国基本实现(户籍、郡县、法律、官僚等制度)第四节 诸子竞起与“百家争鸣”一、历史背景:士的崛起a封建势力的解体:“三后之姓于今为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诸侯祀天地三辰及其土之山川,卿大夫祀其礼,士庶人不过其祖。”(国语楚语下)b王官之学流散民间:孔子开“私学”;“夫礼失,求之于野”(刘歆移太常博士书)c士的分化“诸子百家”(学派:儒、墨、道(道德)、法、名、农、纵横、阴阳、杂、小说) “正身之士”与“仰禄之士” “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荀子大略) “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则吾礼,无乃难乎?”(吕氏春秋下贤)d士的地位“费惠公曰:吾于子思,则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孟子万章下)“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髠、慎到、环渊、接予、田骈、邹奭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史记春申君列传)e士的影响:“士志于道”的士大夫传统形成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顾炎武与人书) 政治权威与士人的紧张关系於陵子仲尚存乎?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战国策齐策)二、诸子学派儒家学派a孔子的思想:礼“仁”“忠恕”“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孝弟者,其为仁之本欤?”“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人生、重道德、重人际关系谐调b孟子的思想以“性善论”为理论根据,将“仁”发展为“仁政”;重视道德伦理的内在修养c荀子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儒学家说,而且也兼纳春秋战国以来各家的思想,集先秦思想之大成,独创了一个以儒法兼容为特色的新学派,为后世儒法合流开启了门户强调“以今持古”,“善言古者必节于今”以“性恶论”为理论根据,将“礼”发展为“礼法并重”法家学派早期法家: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晚期法家:韩非、李斯韩非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融为一体,构筑了一个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的法家思想体系,其内核则是实行君主独断。3、道家学派a老子和老子(道德经)辨证法:对立依存、相互转化“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者道之动”道之用:恬淡平和的人生境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b庄子隐含着一种类似绝对精神至上的哲学意义;将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思想引向相对主义;在认识论、美学和逻辑论辩上有许多精采的发明4、墨家学派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尔、非命墨子死后分裂为三派,后又汇为两支。一支注重研究认识论和逻辑学,探讨几何、光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墨家后学”);一支仍奉墨子为神权思想,扶世济贫,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阶层。5、儒、法、道对人生存困境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