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621971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交流课件 钱宝军2018年4月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念 混凝土配合比 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 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 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任务 满足和易性要求 工作性 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 设计要求 满足混凝土耐久性或设计的其他性能要求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节约材料 降低成本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 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念 以每1m3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 kg m3 表示 以单位质量水泥 1 00 与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水灰比表示 以每搅拌一盘砼的各种材料用量表示 便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二 配合比设计前所需基本资料 设计依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 2011 设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耐久性要求等 设计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 施工环境 温度 湿度 冬季施工 夏季施工 混凝土工程特点 大体积 大面积等 混凝土工程部位 梁 平台板 柱 桩 地下 地上等 施工条件 振捣方法 养护方式 施工管理水平等 结构构件断面尺寸及配筋情况 确定使用的最大粒径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二 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 各种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尽可能地选择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匹配的水泥 1 配置高强度砼时 应采用高强度水泥 配置低强度砼时 宜采用低强度等级水泥 2 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砼时 会使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偏少 影响砼的和易性及密实性 3 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砼时 会使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过多 影响到砼的可操作性和耐久性能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 水胶比 水与胶凝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砂率 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 单位体积用水量 水泥浆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确定强度 获得流动性 调整和易性 2 三个参数的确定基本原则 在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 确定混凝土的水胶比 鲍罗米公式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 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混凝土的单位体积用水量 需水量定则 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砂率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4 初步计算配合比 计算步骤 第一步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 0 第二步 确定水胶比 w B 第三步 确定用水量W0第四步 确定胶凝材料用量B0第五步 确定水泥用量C0和掺和料用量F0第六步 确定砂率 s第七步 确定砂石用量S0 G0 质量法 体积法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第一步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满足混凝土强度保证率达到95 的原则 fcu 0 fcu k 1 645 的确定 施工单位有强度历史资料时 统计法确定 施工单位无强度历史资料时 查表确定 4 初步计算配合比 第二步 初步确定水灰比 W B 依据鲍罗米公式公式 W B afce fcu o a bfce 式中fcu o 混凝土试配强度 fce 水泥28d的实测强度 a b 回归系数 与骨料品种 水泥品种有关 其数值可通过试验求得 规范JGJ55 2011中已给出了经验值 4 初步计算配合比 第三步 单位体积用水量 mwo 确定 需水量定则 1 需水量定则 当粗骨料 石子 最大粒径一定时 混凝土坍落度主要取决于单方混凝土用水量 2 坍落度 90mm时 根据所用粗骨料的种类 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 查表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3 坍落度 90mm时 先确定坍落度90mm时的用水量 然后每增加20mm坍落度 增加5kg m3水 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选取表 kg m3 4 初步计算配合比 第四步胶凝材料用量 mbo 的确定 根据确定的水胶比 W B 和选取的单位体积用水量 mwo 可计算出胶凝材料用量 第五步 确定水泥用量mC0和掺和料用量mF0 根据掺和料的掺量 f 确定掺和料用量mF0 确定水泥用量mc0 4 初步计算配合比 第六步砂率值 s 的确定 通过试验确定 根据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要求 通过试验 以流动度最大 或相同流动度下 水泥用量最少确定合理砂率 通过查表确定 根据粗细骨料特性 规格 水胶比大小 通过查表确定砂率 通过计算确定 根据骨料合理级配原则 即砂子填充石子空隙 并稍有富余 拨开 系数原则 通过计算确定 4 初步计算配合比 试验法确定砂率 需要比较准确地确定合理砂率的范围或需要了解砂率变化对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的影响时 应经试验来确定合理砂率 其步骤如下 1 拌制五组不同砂率的砼拌和物 它们的用水量及胶凝材料用量均相同 保持混凝土每方的容重不变 砂率值以每组2 3 的变动 测定每组拌和物的坍落度和工作性 2 用坐标纸作出坍落度 砂率关系图 如图中有极大值 则极大值所对应的砂率即为该拌和物的合理砂率值 如果因粘聚性能不好而得不出极大值 则合理砂率值应为粘聚性及保水性能保持良好而混凝土坍落度最大时的砂率值 查表法确定砂率 砂率的计算公式 计算法确定砂率 砂率的采用原则 1 粗骨料的粒径增大砂率应减小 粗骨料粒径减小砂率应增大 2 采用细砂时的砂率比中砂小 采用粗砂时砂率比中砂大 3 采用卵石时砂率比采用碎石时小 4 水胶比小时砂率减小 水胶比增大时砂率应增大 5 胶凝材料用量大时砂率应减小 胶凝材料用量少时砂率应增大 第六步砂 石用量 mso 及 mgo 确定 1 体积法 假定混凝土拌和物体积和混凝土拌和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总和为1 4 初步计算配合比 2 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mcp kg m3 接近一个固定值 即 c0 g0 s0 w0 cp 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目的 初步计算配合比求出的各材料用量 是借助于一些经验公式和数据计算出来的 或是利用经验资料查得的 因而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因此 必须通过试拌对初步计算配合比进行调整 直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为止 然后提出供检验强度用的基准配合比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原则 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 假定水胶比不变 通过试拌 调整 以使拌合物满足设计的和易性要求 调整方法 按初步计算配合比配制约20L拌合物当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时 保持水胶比不变 适当增加胶凝材料浆用量 当坍落度高于设计要求时 保持砂率不变 适当增大骨料用量 当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 应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适当调整砂率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然后提出供检验强度用的基准配合比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目的 通过调整的基准配合比 和易性已满足设计要求 但w B不一定满足强度设计要求 因此 需要通过调整w B 使配合比满足强度设计要求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试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确定方法 采用3个不同的配合比 其一为基准配合比 另外两个配合比的W B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或减少0 05 水用量与基准相同 砂率分别增加或减少1 得到3个配合比 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 三块 试件 标准养护到28d时进行强度测试 作3个配合比的28d强度与B W直线 由作图法得到与设计强度相对应的B W 即W B 以得到的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的W B为基础 并取mw mw基 ms ms基 mg mg基 求出1m3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用量mc mf ms mg mw 试拌后实测拌合物表观密度 c t 与设计计算的表观密度 c c 进行校正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配合比校正 校正系数 试验室配合比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确定施工配合比 设计配合比是以干燥材料为基准的 而工地存放的砂 石的水分随着气候而变化 所以现场材料的实际称量应按砂 石的实际含水情况进行修正 修正后的配合比 叫做施工配合比 假定工地存放砂的含水率为a 石子的含水率为b 则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其材料用量为 mc施 mc试 kg m3 mf施 mf试 kg m3 ms施 ms试 1 a kg m3 mg施 mg试 1 b kg m3 mw施 mw试 a ms b mg kg m3 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例 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30 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 50 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5MPa 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水泥 42 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密度为 3 10 cm 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1 08 砂 中砂 级配合格 砂子表观密度 os 2 60 cm 石 5 30mm碎石 级配合格 石子表观密度 og 2 65 cm3 试求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2 若经试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等均符合要求 无需作调整 又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 石子含水率为1 试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应用实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理论 经验和试验相结合的过程 除非采用正确地浇筑 抹面和养护 否则 即使是一个 完善的 配合比 也不能正确的实现 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现场施工时的不利因素以及试验室与工地 拌合场地 的环境差异 小结 学习完毕 谢谢大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