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887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历史 第六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指导意见学习要求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了解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背景、内容、特点、性质、作用。2.理解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3.认识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知识点一1889年日本宪法1.背景(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2)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领导人意识到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2.颁布:1889年,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3.内容(1)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3)规定议会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纳税人选举产生。议会权力很有限。(4)规定设立内阁和枢密院,内阁是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枢密院实际上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4.评价(1)局限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仍掌握在天皇手中。(2)进步性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知识点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条件: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明治政府加紧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2.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3.表现(1)经济上:19世纪90年代初,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2)军事上: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新式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3)外交上:1894年,日本和英国签订条约,英国同意放弃过去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治外法权。此后,美国等也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4.意义: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知识点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1.侵占琉球:1872年,迫使琉球国王宣布自己是日本的藩属;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把它变成日本的冲绳县。2.侵略朝鲜:1876年,签订江华条约,朝鲜成为中日两国的共同保护国;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3.侵略中国(1)1874年,日本派军队侵入台湾,向清政府讹诈要求赔偿。(2)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概念阐释】1.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发生的一场为促进日本政治改革的政治及社会运动,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2.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于1889年,又称明治宪法或帝国宪法,是日本基于近代立宪主义而制定的首部宪法,它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思维点拨】1.1889年宪法虽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但是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国家主权掌握在天皇手中,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2.明治政府时期的天皇虽然具有绝对的权力,但是该政府并非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而是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3.明治维新是近代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亚洲地区摆脱民族危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典型,对亚洲其他国家影响较大,其中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就开始效仿,开始了“走日本人道路”的探索。4.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因此日本在刚刚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后就积极进行侵略扩张,同时这也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5.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历程,促进日本社会的发展,使其摆脱民族危机,崛起为东方强国。【结构图示】 走向世界的日本主题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世界近代史史料二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日本帝国的兴亡史料三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和日本向西方学习成败的原因。日本人到欧洲,研究其教育和政治制度,回国后仿效实行。2.史料二说明日本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仍具有浓厚的封建性。3.史料三反映了日本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是说每个民族都要为本民族的利益而掠夺其它民族。1.据史料一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提示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不仅学习经济、文化,而且学习政治制度等。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提示建立君主立宪制;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文明;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等。3.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提示吞并朝鲜、琉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史论归纳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及影响1.成功的原因(1)外部因素:明治维新时,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国内因素政治体制:维新派的尊王倒幕号召,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和统一国内市场的要求。经济变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场的日渐活跃,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文化传统:日本知识分子易于吸收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对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3)改革的主观因素领袖人物:改革派骨干多为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具有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方针正确:长州、萨摩等藩,采取割据富强的方针,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人民群众:重视利用人民的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国家政权:明治政权掌握在改革派手中,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2.影响(1)积极性废藩置县,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颁布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政治方面)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并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国际地位)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近代化道路,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经济方面)文明开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面貌)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对他国影响)(2)局限性政治上: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经济上:土地改革不彻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了工业发展。文化上:推行愚民政策,强制民众绝对服从天皇。军事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灾难。1.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依帝国议会之协赞,行使立法权;司法权由法院以天皇名义依法律行使之。国家之岁入岁出须经帝国议会之协赞,每年列入预算。”这表明()A.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B.日本建立起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C.日本天皇和议会共同掌握行政权D.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取得彻底胜利解析“日本帝国宪法”“天皇为国家元首”,说明日本采取了君主立宪制的形式,故A项正确。“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但统治权不等于行政权,故B、C两项错误;材料表明天皇权力很大,故D项错误。答案A2.天皇(日本皇帝的称号)制是以天皇为首组成专制统治机构统治国家的制度。日本近代天皇制确立的标志是()A.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B.1869年明治维新的成功C.1885年日本实行内阁制D.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解析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实际上规定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这部宪法标志着近代天皇制的确立。答案D3.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及社会运动。其本质是()A.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B.促进日本政治的改革C.呼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析从材料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政治经济诉求分析可知,实际是要求明治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故本题选A;B是其目的,C、D不符合日本实际。答案A4.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解析注意关键词:决定性因素。19世纪中期,日本依然处在幕府统治下,社会发展水平低下,受中国影响大,但到了20世纪初期,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后,社会发展迅速,很快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发展水平低,因此中国受日本影响大。答案C5.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它从一个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这里的“脱亚入欧”是指()A.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D.从亚洲脱离并加入欧洲同盟解析“脱亚入欧”是指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割据、贫穷落后的弱国变成了统一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B、D不符合史实,A和C比较,C项最佳,最准确。答案C6.下表为18001950年日本东京人口变化状况(单位:万人)年份1800年1880年1900年1950年人口80105160542.5表中人口变化的趋势表明日本()A.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B.消除了封建生产关系C.工业化速度加快 D.成为世界商业中心答案C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资本主义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史实表明,明治政府是沿着经济发展的同一方向起作用的权力。较之于其他落后国家的政府,明治政府的“明智”不只在于它能够建立官办企业,还在于它建立官办企业的目的一开始就是明确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官办企业的拍卖与日本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特征材料二1871年明治政府成立了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的教育,开始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材料三他们根本没有考虑过采用哪个“主义”,从未把自己的任务看成是意识形态的革命,而是当作一项事业。他们心中的目标就是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国。他们并不是偶像破坏者,既没有把封建阶级骂得一无是处,也没有剥夺其财产,而是诱之以厚禄,使他们转而永远支持政府。本尼迪克特菊与刀(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路。结合史实说明为实现这一思路,明治政府做了哪些努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的评价。(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的特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直接根据材料一中的“率先进行工业试验,积累经验,为民间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可结合明治维新措施中的殖产兴业政策和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相关史实来说明。第(2)问,要结合教育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来评价其积极作用,从日本特有的忠君思想评价这一教育原则给日本带来的消极影响。第(3)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材料三中的“他们心中的目标”概括即可。答案(1)思路:建立官办企业以积累经验,为民间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努力:利用政府力量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后采取低价转让等方法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2)“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各种人才;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3)有选择、有重点地向西方学习;以富国强兵为目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1.对大日本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是()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三权分立,议会、内阁和法院独立行使权力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A. B.C. D.解析大日本帝国宪法宣布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天皇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名义上三权分立的机构,其实并不能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明显错误,由此排除包含的选项。故选D。答案D2.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者在规定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明文规定:“本章所载之条规,在战时或国家发生事变情况下,不得妨碍天皇施行大权”。这反映出该宪法的实质目的在于()A.实现日本的政治民主化B.保障日本国家权力机关的正常运转C.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D.既保障人民自由又维护专制与独裁解析从题目提供的材料可知,所谓的“权利和自由”,是在不触动天皇大权的前提下才能享有。为保障天皇的统治大权,政府可以合法地一笔勾销人民的权利与自由。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C3.“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意见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在根本上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解析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的批准方能生效,这实际上表明天皇享有立法权。答案C4.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解析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道路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近代天皇制是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答案C5.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运动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解析日本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可避免地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确立了天皇专制。而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改革的领导者是从封建堡垒中走出来的中下级武士,他们在改革前是维护幕府统治的主要支柱,和封建主义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符合题意。答案A6.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殖民市场解析从表面信息日本从“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到“完全西方化”的变化,分析判断出其最根本因素是向西方学习,而明治维新则是进行西化改革的最根本也是最系统的环节。从此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其间深深打上了“西化”的烙印。A、B、D三项不是最根本的原因。答案C7.20世纪初日本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民族独立,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这主要说明()A.帝国主义忙于宰割中国,无暇顾及日本B.明治维新领袖们的“富国强兵”梦开始得到实现C.大力倡导“文明开化”,与西方生活方式接近D.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军事实力超过西方列强解析材料的意思主要是说20世纪初日本开始崛起为东方强国,说明了日本人的强国梦得以实现。故选B。答案B8.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解析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富强,但是,由于改革后的日本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而最终走向了战争的道路,故B说法最符合题意。答案B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日本维新“仿效西法”的主要事实。(2)材料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结合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和军事上的内容来答。第(2)问为开放性题目。不同意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明治维新。同意从明治维新的弊端来评价。答案(1)事实: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上:宣传西学,文明开化。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全面欧化。军事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任答四点即可)(2)不同意。明治维新全面深刻学习西方的近代文明,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经济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了工业化;政治上确立民主制度,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思想上传播西方近代文化,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同意。政治上,天皇掌握重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的民主权利有限;思想上,推行愚民政策,灌输天皇崇拜思想;军事上,倡导武士道精神,极富侵略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