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导学案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8613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导学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导学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导学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政治文明历程第15课辛亥革命精品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过程,分析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能对辛亥革命进行准确的评价。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讨论,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与发扬革命前辈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课前认真翻阅课本,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案。2、 针对学习中遇到的疑点,用红笔勾画并在课堂上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答疑解惑。3、 带*号的重点班C层和普通班同学选做,其余全做。4、 本导学案的课前自学导引是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前自学导引】一、背景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 来挽救统治危机,但却以失败而告终;经济力量壮大: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阶级力量崛起: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群众的斗争: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西方思想传入:西方“天赋人权”、“民主共和”等思想传入中国。2准备阶段:(1)组织基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 纲领:“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 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 等问题展开思想论战,大力宣传政治纲领三民主义。(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在宣传 的同时,还多次发动 。其中1911年黄兴发动的 起义最为有名。二、经过1爆发:武昌首义(1)开始: 年10月10日,熊秉坤和金兆龙率先发难,武昌起义爆发。(2)结果:起义胜利后,成立 ,推举 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 。2高潮(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 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 成立,以 为国旗。(2)颁布 :1912年3月颁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 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3)帝制的终结:1912年2月, 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3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原因:袁世凯手握重兵,具有一定的政治资本;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同盟会组织的涣散,立宪派和旧官僚的破坏; 帝国主义的支持。三、意义及教训1意义:(1)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 革命;(2)意义: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从此, 观念深入人心。(思想)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革除陈旧风俗与陋习,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社会习俗)2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基础巩固】1、列举同盟会的革命纲领。2、辛亥革命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国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参议院议决事件,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以上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1)你从材料一中可以读出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其进步意义是什么? (3) 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思想?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独裁?该文献有什么进步意义?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2)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当堂检测】【课堂小结】【学后反思】【知识拓展】1、如何理解、评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理解:(1)内容: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个方面的历史任务。其具体含义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中国为民族独立国家,这在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体现,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通过国家核定地价,逐步收买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等,具有很大的空想性。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2)内部关系: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与发展。(3)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的最高峰。评价:(1)进步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想要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2)局限性: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制定的革命纲领,它主张民族主义,又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它主张民权,又不敢发动人民;它主张民生,又不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些都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体现,其局限性决定了在三民主义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因为:1、武昌起义胜利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土崩瓦解;2、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之所以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其窃取;2、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