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8560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表格里。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B旁听一次价格听证会C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节活动 D就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向环保局提出建议2.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 B. C. D. 3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 3D 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 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 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 4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5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6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以上论断共同说明( )A. 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决定经济和政治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7. 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 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 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C. 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 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8. 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 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 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9. 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 C. 广播的出现 D. 网络技术的推广10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11.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上述材料表明(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表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 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A B C. D12“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这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话语。近年来,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于是, 承担汉语国际推广、 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公益机构 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这表明 ( )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华文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A B C D13. 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 .艺术创作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艺术创作是人脑特有的C.艺术创作来源于实践 D.艺术创作必须是“身所历”、“目所见”14.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先进文化 B.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1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会又片面强调 “愚孝”,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对此我们应:( )A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全盘否定、全部抛弃16.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要想实现我国文化的长足发展,主要应该:( )A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积极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C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D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和诱惑17. 在某地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发挥其文化资源,富集优势、继承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艺节”之所以强调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 )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因时而进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18. 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A 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19.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A B C D20. 一位中学生在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理由”时振振有词:“竞争太激烈了,学生们都在忙着学习高科技,无暇顾及传统文化。”这是发生在“佛山传统文化知多少”论坛上的真实情景。为此,有识之士强烈呼吁,要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教育,这是因为()继承是为了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传统文化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A B C D21. 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千人共诵论语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用孔子的经典名句作为奥运会的迎宾语,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 )A.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先进文化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其特有的包容性C. 文化能够为奥运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D.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消除文化差22.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但令身未死 , 随力报乾坤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A. B. C. D. 23.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 21 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 A. 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24. 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这说明 ( ) A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25.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民居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 )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别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50分)26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 “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有评论家评论说, 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 ,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15 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8 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话题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蕴涵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 ,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 提升了国家形象, 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6 分)28.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我国不少地区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007 年 12 月 16 日,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端午节被正式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1)人们为什么要庆祝民族节日?( 4 分)(2)谈谈当前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5 分)2018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考试(政治)答案1-5 CBBAB 6-10 DBCBD 11-15 ACCDB 16-20 ABBDA 21-25 BACAA26.(1)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启示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 分)(2)莫言小说的成功得益于古齐文化的丰厚底蕴,这启示我们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3 分)(3)莫言的作品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 魔幻 启迪,这启示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基本途径。 (3 分)(4)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启示我们必须立足时代要求,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内容形式等创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 3 分)(5)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也要反对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 。 ( 3分)27.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4分)(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4分)(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4分)(4)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 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4 分)28.、(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有利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4分)(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更高的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3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3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3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