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218322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两部分。2、 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涂在答题卡制定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2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A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B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C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3下表是有关孔子诞辰的记载,据此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论是记载出处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十月一日庚子,孔子生春秋公羊传,成书于西汉景帝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成书于西汉武帝字中(仲)尼,姓孔,子氏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葬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A公羊传成书最早,故说法最可信 B史记记载最详细,故说法最可信 C海昏侯墓葬文物是地下最新发现,故说法最可信 D“纸上之材料”应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4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A鼓励农民按照农时辛勤劳动 B遵从规律发展生产充实百姓财富C政府不要干预百姓的生产生活 D古代已经普遍形成环保意识5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A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6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 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 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7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 小篆 B. 隶书 C. 行书 D. 草书8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B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C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9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10“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A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 B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C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 D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11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 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于 “四书”,成为了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A. 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 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 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 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12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13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14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A. 存天理,灭人欲 B. 格物致知C. 致良知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15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16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图一 传统社会治理结构 图二 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17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18“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A. 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 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C. 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 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19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20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 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 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物质生活 B科学精神 C自由权利 D理性价值21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下列主张与此相似的是A“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B“美德即知识”C“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D“信仰即可得救”22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圣像画,但此时的圣像画少了高高在上、冰冷不可侵犯的畏惧感,而是多了一丝尘世的生命气息和亲近感,如圣母玛利亚的形象不再有头顶上的金色光圈,而是显得更为温和、端庄。由此可知,这种变化了的圣像画A意在阐明神是人造的理念 B蕴含了世俗的人文精神C否定了宗教的神圣地位 D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成果23“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24下面两张图片是14751600年间德国大学学生修读专业统计图。(左图为新教大学,右图为天主教大学。实线为世俗专业,虚线为神学专业) 据此可以推知 A德国宗教改革成效最为显著 B天主教的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宗教改革影响学生专业选择 D世俗文化引导社会发展潮流第卷二、材料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做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做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15分)(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0分)2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4岁就开始正式给人治病,由于他刻苦钻研,医术高超,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很多古代的医术,他发现前人编著的医药书中有许多遗漏,甚至还有许多错误。他决心重编一本比较完备的药物著作。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李时珍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还注重实地考察和采集草药。李时珍主张人定胜天,认为药性不是固定的,可用人工方法改造其自然性能。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他终于在60岁的时候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收入药物1800多种,新增药物3700多种,医方1万多个,配有插图1000多幅。书中关于植物的分类方法,也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本草纲目是中国药物学研究的总结,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常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医学思想产生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的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6分)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123456789101112DADBCDBABCB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CCDCCBADABCC25【答案】(1) 因素:战争的推动;文明间的交流;政府的重视;科学家的贡献。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战事减少,需求降低;维护满洲贵族在军事上的优势;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科技文化交流。(15分)(2) 影响:促进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进而刺激了工业革命的进展,创造了新的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力量,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和殖民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总之,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并确立欧洲在近代世界的中心地位。(10分)26【答案】示例一:1516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12分) 示例二:1718世纪才是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17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总之,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12分)27. 【答案】(1)医学世家的传承;科举考试的失利;李时珍长期的钻研实践;对前代医书的完善与总结;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五点任选三点,每点3分)(2)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成为后世典范。(三点任选两点,每点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