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2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7709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2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2 新人教版课时: 政治制度:在特定社会中 ,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议会制)和管理形式(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狭义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简而言之就是统治阶级维护其政权(统治)而制定的规则。第一讲 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授课时间: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目标:理清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重点、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及其关系。教学过程: 一、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教材P4图“戴冠冕的夏禹”禅让制: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形成“家天下”的局面。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其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二、 分封制(封邦建国)1、 目的: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 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4、 诸侯的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税等。5、 义务:服从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6、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7、 动摇和瓦解:原因:诸侯国势力强大,王权衰弱。表现:西周后期,分封制破坏,东周时出现争霸兼并的局面。8、当今的痕迹:现在省份的简称来自封国名称:如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陕西简称秦。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练习:100天P2 T5三、 宗法制 (大宗小宗)1、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2、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统治。3、 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正室所生的长子)4、 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5、 当今痕迹:家谱(作用:加强联系、增加凝聚力)、认祖归宗、祭祀等。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国内的卿大夫而言是大宗。练习:P1T1、P2T7四、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是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紧密结合。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五、 礼乐制度(了解) 参考教材P6历史纵横六、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2、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3、 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七、 延伸姓氏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 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如呼延、慕容、宇文、尉迟。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乡、亭之名为氏。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4)以居住地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东郭、东门、西门。 5)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6)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7)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8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9)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10)以谥号为氏。穆:出于于姓。春秋时有宋穆公,其后子孙中有以其谥号“穆”为姓氏。康:周公且之弟叔封地于卫,其死后说号为“废”,因此又称卫康叔。卫康有庶于以其谥号为姓氏。 11)因赐姓、避讳而改姓。金:汉武帝时,匈奴休盾王之于归顺汉朝,汉武帝赐其姓金,取名金日掸。 刘:出于陶庸氏。尧之后有刘累,到了周代成为唐杜氏。社隰在晋做官:为士师,又称士氏,后来又从上氏改为刘氏。由于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为中国的大姓。汉高祖因项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赐项伯改姓为“刘”。郑:出于姬姓。周厉王的小儿子友封于郑,其后人有的以国名为姓。明代太监马三宝有功,被永乐帝赐姓为郑,马三宝因此改姓换名为“郑和”。 同:出于司马氏。西汉时司马迁因言获罪,二子为避祸出逃。长子取“马”加两点为“冯”,次子取“司”加一竖为“同”。12)以山川、河名为姓氏:乔(桥)、姜。练习:P1T4、P2T10课后作业:1、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2、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3、“九鼎既成,迂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原因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C、郡县制 D、行省制5、按照古代中国嫁娶习俗,男孩多的家庭常常被认为是人丁兴旺。关于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有教无类 D、郡县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