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 第7周 第2章 第3节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7120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 第7周 第2章 第3节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 第7周 第2章 第3节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 第7周 第2章 第3节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 第7周 第2章 第3节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教师日期课题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课时参与人员 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课时:化学能与电能第二课时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第二课时:化学能与电能 习题讲评第三课时: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本节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因素。本节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3、资料准备:必修2教材、创新设计、实验器材、药品 4、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低起点,小台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一课时 化学能电能 采用图片、图表、录像等直观的内容呈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各种化学电源。2.组织学生利用课堂内外的活动时间,积极参与各种水果、蔬菜、果汁原电池的制作过程。3.利用教材和课外等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等。第三课时 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指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能体现上述教学指导思想。其主要过程是:活动建议【实验2-5】【实验2-6】实验要点:1.实验使用的双氧水浓度不能过大,防止产生气体过多和过快。2.由于是对比实验,所以注意反应物的用量要尽可能的相同,试管规格也要相同。3.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可以进行实验改进,如:使用气球或盛有红墨水的压力玻璃管等。1.反应原理探究 实验题目双氧水分解反应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滴加12滴1mol/L的FeCl3溶液待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产生的气体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寻找答案1.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该反应进行得快慢?2.还有哪些其他办法观察该化学反应速率?列出你对问题的想 法 2.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按下列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对比实验。 记录现象。 处理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操作方法:在三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在每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3.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探究根据所给出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装置。 按下列装置和实验步骤进行对比实验。 记录现象。 处理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操作方法:在三个相同的带活塞的漏斗中分别加入23 mL约5%的H2O2,然后在一支试管中滴加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固体。同时向三支试管中放入漏斗中的全部溶液,观察红墨水上升情况。【实验2-7】活动过程设计 实验步骤向34 mL1 mol/L的CaCl2溶液中滴入1 mol/L的Na2SO4溶液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小组讨论交 流向上述反应后的清液中滴入适量1 mol/L的Na2CO3溶液会出现什么现象对于实验现象提出的假设,说明理由假设: 理由: 实验证明你的假设现象: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解 释 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附:新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目标导航1.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2.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3.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一、常见的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1)结构: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MnO2和NH4Cl作电解质。(2)原理:锌锰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MnO22NH2e=Mn2O32NH3H2O。(3)缺陷与改进:锌锰干电池电量小,而且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涨或漏液,会导致电器设备的腐蚀。改进措施:在外壳套上防腐金属筒或塑料筒制成防漏电池;将电池内的电解质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进行改进,制成碱性锌锰电池。2充电电池(1)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又逆向进行,生成物重新转化为反应物,使充电、放电可在一定时间内循环进行。充电电池中能量的转化关系是:化学能电能。(2)常见的充电电池铅蓄电池负极是Pb,正极是PbO2,电解质溶液是硫酸溶液,常作汽车电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镍镉电池以Cd为负极,NiO(OH)为正极,以KOH为电解质,寿命比铅蓄电池长,但镉是致癌物质,废弃镍镉电池如不回收,会严重污染环境。碱金属中的Li是最轻的金属,活泼性极强,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3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通过燃料与氧化剂分别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燃料电池与火力发电相比,其燃料的利用率高、能量转化率高。与干电池或者蓄电池的主要差别在于反应物不是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设装备提供燃料和氧化剂等。(3)以30%的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H24OH4e=4H2O(氧化反应);正极:O22H2O4e=4OH(还原反应);总反应:2H2O2=2H2O。【议一议】1判断正误(1)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2)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3)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上被氧化。()(4)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答案(1)(2)(3)(4)二、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1负极反应式的书写先判断负极材料,然后再分析其反应特点,并注意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对电极产物的影响。(1)锌锰干电池(ZnCNH4Cl)的负极是Zn,其负极反应特点是锌本身失去电子生成Zn2,Zn2与电解质溶液成分不反应,负极反应式是Zn2e=Zn2。(2)铅蓄电池(PbPbO2H2SO4)的负极是Pb,其负极反应特点是Pb失去电子生成Pb2,Pb2与电解质溶液中的SO反应生成PbSO4,负极反应式是Pb2eSO=PbSO4。(3)氢氧燃料电池(PtPtKOH)的负极是Pt,其负极反应特点是燃料氢气在惰性电极(Pt)上失去电子生成H,H与电解质溶液中的OH反应生成H2O,负极反应式是H22e2OH=2H2O。2正极反应式的书写(1)首先判断在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能自发的发生氧化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微粒;当负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不能自发的发生氧化反应时,在正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O2。(2)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写出正极反应式,在书写时也要考虑正极反应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问题,若参与反应要叠加在一起书写。(3)甲烷燃料电池用铂作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其正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铜锌原电池(ZnCuH2SO4)的正极反应式是2H2e=H2。【议一议】2有人设计以铂和锌为电极材料,植入人体做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血液中有一定浓度的O2和H2O进行工作。请讨论解答:(1)负极材料是_,电极反应为_。(2)正极材料是_,电极反应为_。答案(1)锌2Zn4e=2Zn2(2)铂O22H2O4e=4OH解析以铂和锌为电极材料,植入人体做某种心脏病人的心脏起搏器的能源,正极是铂,负极是锌,电解质溶液是人体血液,工作时,负极锌被氧化,血液中的O2得到电子被还原。正极的反应为O24e2H2O=4OH;负极的反应为2Zn4e=2Zn2。一、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例1】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成功研制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O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答案B解析根据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再结合总反应可知,Li失去电子生成Li被氧化,为负极;Mn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为正极。归纳总结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时注意的问题:(1)正确判断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确定两极上分别发生的具体反应。(2)确认电极得失电子后的产物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若能反应,则应写与电解质溶液反应后的电极反应式。(3)在正极上,若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离子被还原,提供该离子的电解质无论电离难易如何,一律写离子符号(而在原电池反应中,要遵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只有易溶的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变式训练1(双选)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碱性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正极答案AD解析当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或中性时,该燃料电池的正极发生的反应均为O22H2O4e=4OH,A项是正确的;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应该是铝失去电子变为铝离子,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铝离子继续与过量的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负极反应为Al4OH3e=AlO2H2O,B项是错误的;该电池在碱性条件下工作时,消耗了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4OH=4AlO2H2O,溶液的碱性减弱,C项是错误的;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流出来经过外电路流向正极,D项是正确的。二、燃料电池【例2】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若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式:O22H2O4e=4OHB负极反应式:CH48OH8e=CO26H2O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氢氧根浓度不变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答案D解析O22H2O4e=4OH应为正极反应式。燃料氧化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可能从强碱溶液中逸出,它将进一步反应转化成碳酸根。所以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7H2O。由于部分碱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溶液的c(OH)将减小。归纳总结常见的燃料电池有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物一般为氧气。电解质不同,电极反应就不同,如氢氧燃料电池以碱为电解质,其放电原理为:负极(H2)反应式:2H24e4OH=4H2O(氧化反应)正极(O2)反应式:O22H2O4e=4OH(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式:2H2O2=2H2O氢氧燃料电池以酸为电解质,其放电原理为:负极(H2)反应式:2H24e=4H(氧化反应)正极(O2)反应式:O24H4e=2H2O(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式:2H2O2=2H2O变式训练2燃料电池是目前电池研究的热点之一。现有某课外小组自制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极是负极,该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b极反应是O24OH4e=2H2OC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答案B解析A项a极通H2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OH4e=4H2O发生氧化反应;B项,b极通O2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项不正确;C项: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加得总反应为2H2O2=2H2O;D项: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高,且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故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1对化学电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电源比火力发电对化学能的利用率高B化学电源所提供的电能居于人类社会现阶段总耗电量的首位C化学电源均是安全、无污染的D化学电源即为可充电电池答案A解析由于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节省了许多中转环节,所以化学电源对化学能的利用率比火力发电高得多,但火力发电仍居世界耗电量的首位;化学电源一般较安全,但含重金属的电源如果随意丢弃,将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有些化学电源是可充电电源(如镍镉电池),有些是不可充电的(如干电池)。2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B碳棒取出洗净用作电极C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D电池内部填有NH4Cl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施用答案D解析虽然氯化铵是一种化学肥料,但电池内部还有其他有害物质,如果用作化肥,会污染土壤,进入生物链后,影响人体健康。3.右图为生活中常用的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内部含有电解质B锌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C电池用完后可埋入土壤D锌锰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答案C解析锌锰干电池是一次性电池,负极材料是Zn,正极材料是石墨棒,电解质溶液是NH4Cl糊。因为废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危害很大,故应对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不能埋入土壤。4(双选)汽车的启动电源常用铅蓄电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放电时的电池反应如下: PbO2Pb2H2SO4=2PbSO42H2O根据此反应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PbO2是电池的负极BPb是负极CPbO2得电子,被氧化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减弱答案BD解析根据电池反应知放电过程中铅失去电子,因此它是原电池的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PbSO2e=PbSO4,故B项正确;PbO2在放电过程中得到电子被还原,所以它是原电池的正极,因此A、C两项错误;由于原电池放电的过程中消耗硫酸,所以溶液的酸性减弱,故D项正确。5(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请回答下列问题: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放电时,正极发生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已知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则正极反应为_。放电时,_(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2)某种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使用时,空气从_口通入(填“A”或“B”);假设使用的“燃料”是甲醇(CH3OH),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1)Zn还原FeO3e4H2O=Fe(OH)35OH正(2)BCH3OH6e8OH=CO6H2O解析(1)高铁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得正极反应式,正极生成OH,故此极附近溶液碱性增强。(2)由电子流动方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空气应从B口通入,容易写出总反应式和正极反应式,两者相减得出负极反应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目标导航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初步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常用方法。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1)计算公式:vA。(2)常用单位:mol/(Ls)或mol/(Lmin)。2意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以不同,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意义相同。3规律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对于反应:mA(g)nB(g)pC(g)qD(g),v(A)v(B)v(C)v(D)mnpq。点拨(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生成物等多种物质,因而定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来表示。(2)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而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3)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来说,其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不会改变,即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警示计算反应速率时,若给出的是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不要忘记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议一议】1(1)某一化学反应在第5 s时的反应速率是0.2 molL1s1的说法正确吗?(2)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吗?答案(1)不正确。通常所说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2)由于c表示的是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而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在一定温度下是常量,所以这种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不适合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实验操作试管中均为23 mL相同浓度的滴有FeCl3溶液的H2O2溶液实验现象产生气泡速率最慢产生气泡速率较快产生气泡速率最快实验结论对于反应2H2O22H2OO2来说,温度越高,H2O2的分解速率越快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大量气泡实验结论MnO2、FeCl3可以使H2O2分解的速率加快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和催化剂外,还有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状态、固体表面积、压强、溶剂、光照等许多因素。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点拨1.升高温度,无论对于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催化剂分为正催化剂和负催化剂,正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议一议】2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的速率?(1)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 _。(2)黄铁矿煅烧时需粉碎成细小的矿粒:_ _。(3)KI晶体和HgCl2晶体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若一起投入水中,很快生成红色HgI2: _。(4)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 _。(5)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_。(6)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1的盐酸和1 molL1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7)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冬天就不易发生该现象:_ _。(8)葡萄糖在空气中燃烧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可是在人体内,在正常体温(37 )时,就可以被氧化,这是因为:_ _。答案(1)光(2)反应物的接触面积(3)在溶液中,水作溶剂,增大了接触面积(4)催化剂(5)反应物本身的性质(6)反应物的浓度(7)反应温度(8)人体里的生物酶起催化作用,可以降低葡萄糖氧化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在人体温度的范围内就可以发生反应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除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例1】将4 mol A和2 mol B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s)B(g)2C(g),反应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物质A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B用物质B表示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1s1C2 s时v(C)0.3 molL1s1D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答案D解析不能用固体物质的浓度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值不是瞬时值,C错误;据题目条件知v(C)0.6 molL12 s0.3 molL1s1,则v(B)0.3 molL1s120.15 molL1s1,则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2 mol2 L0.6 molL120.7 molL1,B错误,D正确。归纳总结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1)根据v(A)计算。(2)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2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还要进行一定的转化:(1)换算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再比较数值大小。(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如反应aAbBcC,要比较v(A)与v(B)的相对大小,即比较与的相对大小,若,则用v(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用v(B)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变式训练1反应:3A(g)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A)0.6 molL1min1;v(B)0.45 molL1min1;v(C)0.015 molL1min1;v(D)0.45 molL1min1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A)v(B)v(C)v(D)3122,则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v(A)0.6 molL1min1;中v(A)3v(B)0.45 molL1min131.35 molL1min1;中v(A)v(C)0.015 molL1min10.022 5 molL1min1;中v(A)v(D)0.45 molL1min10.675 molL1min1,所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D项正确。讨论记录林红:(1)高效利用教材、课外资料、生动的录像和图片、事实数据等教育资源,对“火力发电”进行完整透彻的剖析,为学生创设情景,使他们有机会去研究和总结“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并且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2)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电学、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背景知识上的教学设计,能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完整性和教材编排体系的层次性,也符合认识规律。(3)选择实验探究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研究过程,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是化学电池的反应基础。利用课堂外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和化学制作活动,如利用原电池原理证明几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各种水果、蔬菜电池的制作等,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空间和拓展知识的机会。(4)利用课堂内学习探究与课堂外调查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对原电池的技术产品各种化学电源的原理、应用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之后,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初步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关于原电池的两极的名称和判断,在课堂探究实验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学知识学习。经过对几种原电池的研究后,总结出原电池两极的判断方法: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向外线路提供电子原电池的负极;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发生还原反应接受外线路提供的电子原电池的正极。李连霞:对于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在尝试了几种组合实验后自己总结出来。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极一液一连线。具体是: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教学反思 对学生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增进师生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