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word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215598 上传时间:2020-02-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word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word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word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word复习教案 一、本单元课程标准要求 1、一级目标 目标2 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1、2)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穿插于每一课中)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1、2课) 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1、3课) 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穿插于每一课中) 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1、3课)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能够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本单元教材框架结构分析 (1)围绕一个主题: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2)贯穿三条主线: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及中国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由三大板块组成: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正确处理PRED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单元教材处理建议 (1)本单元所探究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世界性问题,而且在本国、本地也较为突出。为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教材的处理上可选择一些地方化的资料、本国本地区发生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要利用好教材的提供插图、资料。 (2)、本单元脉络清晰,既可按照教材的逻辑进行教学,也可打破教材结构,按照三条主线进行授课。 五、学生学习方式建议: (1)注重生活、注重实践、注重体验。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组织学生就关心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做。 (2)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本单元的每一课时教材都安排了一个专题探究,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讨论、辩论、角色模拟、分析、比较、归纳等多种形式,进行问题探究。 六、本单元各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建议课时安排:4课时)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简单勾勒了世界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轮廓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并“为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逐层展开作好铺垫。课文以“一道难解的题”作为引子,将PRED四者之间的重重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分别介绍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出现的世界性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2-1-1第一课时 一道难解的题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以1998年中国长江洪灾为例,从分析其成因入手展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重重矛盾。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介绍了PRED的概念及其涉及的重大问题,强调在“发展”这个当代社会的主题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展示分析,使学生感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却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会正确看待PRED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及图表的能力,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PRED四者的矛盾及关系 难点: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辨证的看待PRED四者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布置 收集有关长江洪灾的资料 二、导入新课 七嘴巴舌话洪灾 辅助媒体展示:长江洪灾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强烈的关注。(或让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等) 设问1:你们能分析一下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吗?(学生思考后并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代表回答,并及时点拨和适当板书。并引导学生概括分析人为因素是造成98长江洪灾的主要原因。 (98洪灾的原因: 自然因素:(1)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势大。(2)98年夏季气候异常,集中降水,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3)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河道弯曲,又是多路来水的汇合地区。 人为因素:(1)长江上游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长江河床抬升(2)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3)不合理的水利建设) 设问2:98长江洪灾给我们什么启示? 重点让学生概括出: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引出主题:PRED四者的矛盾是一道难解的题,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知识拓展:何为PRED? 三、新课教学设计 1说古论今:出示材料昔日楼兰古国,今日茫茫沙漠 回顾七、八年级知识,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从现实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2。时空隧道:从历史的记载中考证 (1)引导学生读图2-1、2-2、及其文字说明,并结合八年级学过的相关历史内容,思考 问题:两副图分别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建议学生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1反映的是史前时期或农业文明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对自然界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2-2反映的是我国的东汉时期,农业文明较为发达,人们开始有意识的“改造”自然。 (2)让学生读图2-3,设问:该图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一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人类可以比较自由的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改造”自然,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如: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淮河水质的变化;乱砍乱伐退耕还林等) 3反思与感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教师设问,学生思考并探讨后回答,教师适当点评) (1)让学生读图2-4, 设问:你能分析塔里木河流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该流域在城市分布上有何特点,你能分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吗?) (自然环境特点:地处欧亚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地面大部分被流动沙丘覆盖。城市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塔里木河水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水源。) (2)多媒体辅助展示:塔里木河生态环境破坏前后的相关资料、图片 设问:结合图片及课本资料,请你简要分析塔里木河萎缩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人为因素是主要的。) (3)读教材关于治理塔里木河及其流域内生态环境治理的不同建议, 设问:如果采纳了建议一,会给塔里木河的中游和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采纳了建议二,又会给塔里木河带来哪些影响? 你更倾向于哪种建议?简要说明理由。 (建议一的优点: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中游水资源的蒸发和流失,保证下游水量。缺点:耗资多,管理难度大,对中游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塔里木河存在的问题。 建议二是一个综合了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方案,从政策、工程、生态建设等多个层次着手解决问题,有利于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4人地关系大家谈: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讨论教材上的三个观点,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做好笔记,然后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PRED四者之间的关系。人类要保护与合理的开发资源,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收获与体会:通过本课的探究,你将如何解答PRED这道难解的题? 第2-1-2第二课时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本课时结构分析: 本课时首先诠释了人口数量的增长是如何引发环境、资源、经济状况及社会变动等一系列变化的,说明人口因素在整个PRED系统中的关键作用。然后,教材又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世界人口这辆不断前进的“列车”,自近代以来一直高速增长的事实。并针对人口问题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简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少数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根源和表现。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小品导入:(大意是)上帝看到地球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于是让时光倒流三千万年,为避免重蹈覆辙,召开了动物世界的会议。会上老虎、大象等动物一致提出,要想解决问题,最好办法是杀死猿类。 设问:动物们为何要杀死猿类?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小组讨论:人类的活动是如何引起资源、环境问题的? 人口过多向大自然过多的索取资源(资源短缺)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失调) 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环境污染) 2读图2-5,计算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时间,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3启思园 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4议一议地球能养活多少人?(课前指定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讨论课本的三个观点,引导 学生全面的、辨证的看待人口与自然的关系,人口数量应当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5。知识拓展 世界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引出当今世界上主要存在的两种人口问题:人口增 长过快和人口增长过慢,这两种问题分别对应着目前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6合作与分享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问题,接着小组讨论课本上提出的 三个思考题,然后派代表阐述各组的意见。 在谈到日本的人口问题时,教师适当进行知识拓展:什么是老龄化?中国目前人口数量超过印度,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化的问题,从而我国的人口问题更为复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为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埋下伏笔。 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7、实践与提高:请你就日本和印度的人口问题,各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第2-1-3第三课时 资源出现短缺 本课时结构分析 首先,教材以例举的方式说明了资源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及资源问题的形成。通过专题探究自然资源与我们,引导学生关注资源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约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资源。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课件今年夏天不断电,要断就断一整天由电荒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资源及资源问题。设问:电荒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 引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 二、新课教学设计 1以我的一天为题,请学生谈谈自己一天正常的生活所需要资源。教师板书列举,并请学生根据其是否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类。 2议一议学生所列举的资源目前的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现状(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3小知识 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即将耗竭的年限 4关注资源枯竭问题的教学建议 课件:两则材料 (1)人从众?森林木? (2)爷爷是打猎的父亲是伐木的我是卖根雕的儿子是卖黄沙的孙子是? 设问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问2、对两则材料进行合理畅想,并说明这样想的理由。 5小组讨论 以我的一天为主题,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利用资源。 6课外延伸 以节约纸张 保护森林为题向全校师生写一份倡议书。 第2-1-4第四课时 失去平衡的环境本课时结构分析 教材首先界定了“环境”的概念,指出人类生存的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是重点探究的对象。然后,指出环境问题即是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所导致的结果,并列举了史前时代、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所面临的不同的环境问题。最后,从两方面说明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一种或多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布置 收集一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某一类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 二、导入设计 材料或图片 非洲的环境难民 引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自然。 三、新课教学设计 1学生自学p56一、二自然段,了解环境的界定、组成及不同时期环境问题的不同表现。 2成果展示:你了解哪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感受等。 教师参插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 对学生列举的重大环境问题进行分类:生态平衡失调和环境污染。分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一种或多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 3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 设问1、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京都议定书的签定 并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设问2、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知识回顾:我国海岸线的特点和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 设问3、气候变暖对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 4预测和推理 气候变暖对本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5实践训练 A想一想: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B美国因本国利益而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作为地球小公民,请就此事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课时安排三课时 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第2-2-1第一课时 人口警钟须长鸣 本课时结构分析: 本课时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质量而展开,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三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口的老龄化。最后通过专题探究,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知识抢答:中国人口知多少? 在此基础上总结中国人口的三个特点。 二、新课教学设计 1课件 中国人口走势图(18402001) 设问:分析各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预测今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回顾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相关知识。 2计算六国单位面积的人口,比较我国人口对国土的压力与其他国家的差异,树立人均观念。讨论人口过多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3读图2-15及右边的文字说明 补充:我国人口的身体素质资料 分析我国人口的素质特点及其对我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读图2-16,说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小组讨论:我国人口老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对的措施,倡导敬老爱老的美德。 5知识拓展:分析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变化的原因。 6辩论赛: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课前准备:选取12位同学分两组组成正反双方,并收集相关资料,其余同学做拉拉队。 注意方面: (1)活动最后不要求学生支持某一方的观点、结论。 (2)教师须指出双方观点均有片面性,应全面地分析人口问题。 (3)要注意引导学生把上述观点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重要的是要使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2-2-2第二课时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时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布置:向有关部门作一次调查,了解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二、导入设计(将错就错) 教师板书:我国的自然资源地大物薄,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博”与“薄”之不同,并请学生列举“博”与“薄”的例子。从而揭示我国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少。 三、新课教学设计 1、自主学习 阅读图2-17,回答下列问题:A、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总量在国际上的地位。B、在品种上的特点 C、人均占有量特点 知识拓展:课件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矿产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思考分析矿产资源的这些特点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我国正在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2、知识回顾 小组讨论 我国国土资源的质量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知识拓展:我国的能源组成 3、成果展示:本地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参插有关本地资源的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资源问题。 4、考一考 资源问题知多少 介绍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其他问题,请学生用我国或本地的具体例子来说明问题。 5、议一议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谈谈你的感想和体会。 6、试一试 就本地存在的资源问题向当地政府提几点建议。 第2-2-3第三课时 环境亮起“黄牌”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憾的标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随后,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最后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布置:拍摄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照片或收集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资料。向爸爸妈妈调查家庭每天扔掉多少塑料制品。 二、导入设计 1、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 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长江: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2、淮河流域流传的一句谚语:六十年代洗衣做饭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身心受害九十年代洗不尽马桶盖 问: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揭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问题的两种类型。 三、新课教学设计 1、自主探究 A、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 B、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成果展示 说说本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和材料。 知识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本地或我国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图片。如:城市大气环境、水污染问题、固体废物污染、赤潮等,设问: A、你知道我国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B、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3、合作探究 白色污染的危害(要求先看书后讨论) 小资料 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 A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 B算一算你的家庭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会制造多少件白色垃圾? C感悟体会 (1)一个家庭会制造那么多的白色垃圾,你有什么感受? (2)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几点建议; (3)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在第二课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具体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2-3-1第一课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人口问题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要综合地全方位地解决的人口问题。教材首先通过一则新闻报道,引入计划生育政策这一主题。随后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阐述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理由及其意义,最后列举了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成就,进一步论证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课前布置 调查自己的家庭生活情况: 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用水量(月)人均用电量(月)人均收入 家庭生活条件: 项 目 服装费 学杂费 书费 文具费 交通费 文娱费 餐费 医疗费 我的消费指出 二、导入设计 1、材料:朱镕基总理致“世界六十亿人口日”大会的信 同志们、朋友们: 世界人口总数已经达到60亿,这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口增长过快的警钟。联合国将今天定为 “世界60亿人口日”,并把“人类对生育的选择将决定世界的未来”作为它的主题,这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于解决人口问题的关注。 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变化,人类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出现了人口剧增和严重的环境问题。针对这种态势,联合国多次召开会议并作出相应的决议,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也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面对人口的巨大压力,中国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近30年来,中国大约减少了3亿多人口的出生,这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成功地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政府清楚地看到,虽然我国育龄人群的生育率已降到较低水平,但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很大。到下世纪中叶,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6亿,老龄人口、劳动就业人口将逐步进入高峰,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迁移等问题也将更加突出。为此,我们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纲要、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还将制定“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行动计划”。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一整套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和措施,中国一定能够解决好人口问题,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一个较好的人口环境。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人口与发展领域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稳定全球人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谨祝“世界60亿人口日”的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总理 朱镕基 1999年10月12日 设问:从信中看出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怎样? 二、新课教学设计 1、自主学习:我国计划生育的内容和目的。 2、专题探究: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 议一议:图2-23至图2-26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取得的哪些成就? 想一想:计划生育对社会其他方面的积极贡献。 算一算:我国妇女如果20岁结婚生孩子,100年能有几代人?如果实行晚婚政策,25岁结婚生孩子,100年之内将会有多少代人?针对计算结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利于延长生育周期,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的发育成长等。 知识拓展:婚姻法对晚婚晚育的有关规定。 比一比:中国与印度的人口特点的异同之处。 合作探究:计划生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1)、相互交流家庭的生活条件及自己的消费支出; (2)、算一算,自己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 (3)、如果还有兄弟姐妹的话,子女的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会有什么变化?这对你的家庭消费会产生哪些影响? (4)、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如果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有什么变化? (5)简要说明计划生育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3、拓展与延伸 人口问题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人口的过快增长,又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这种作用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降低了人均拥有的社会财富水平;二是直接增加了人口投资,间接降低了人均社会财富水平。导致贫困的原因虽然是多重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相对生产要素显得过多,人口增长较快。扶贫攻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可忽视的是人口因素吞噬了部分奋斗的成果。正因为如此,贫困地区面貌虽然有所改观,但目前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相当明显,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走出“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怪圈”。 人口素质较低是贫困地区深层的“贫困”。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地区,最好的梦想变为现实也不过“温饱”而已。低素质人口多,必然影响到人们对现代生产技术的承受能力,以致经济效益差,劳动生产率低。可以说,低素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比人口数量过多的制约作用更大。这一点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业已清晰地显现出来。 各抒己见:根据资料谈谈如何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 注意: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不仅要从人口本身入手,更需要从“发展”的过程中去寻找,经济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因素,计划生育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第2-3-2第二课时 应对资源危机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讨论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教材首先提出了全方位解决资源问题。接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大的方面,探寻解决我国资源问题的途径。除此之外,还针对我国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提出了资源空间调配的措施。最后针对当前的现实,提出了立法的重要性。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复习我国的资源问题: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中损失浪费严重。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小组讨论:如何才能缓解资源危机? 相互交流:如开源节流,依靠法律,依靠科技,综合利用资源,跨区域调配等 当学生谈到“南水北调”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应对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办法。 2、资料 (1)、中国水系分布图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的特点。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关数据 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我国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在时空、地区上极不均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我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集中分布着81的水资源,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的37,土地占45,而平均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从人均占有量来看,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南方最高和北方最低可以相差十倍。 (3)设问:我国天然水系分布会对带来哪些问题? 资料: 根据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北方缺水形势将更加严峻。到xx年前后,如遇连续干旱,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华北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用水有可能出现硬缺口,几乎无潜力可挖。而滔滔长江每年将一万亿立方米的水送进大海。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3、合作探究 “南水北调”工程 (1)、“南水北调”工程简介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仅是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解决中国水危机的调控和配置的战略性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中国战略水资源的调控和配置体系和水安全保障体制,是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江河连成全国水网,是世界规模最宏伟的战略资源工程。 (2)、仔细读图,分析现在我国水系分布的特点(四纵三横)及其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南北调配,东西互济) 教师的话:南水北调是发展的需要,中国北方地区一旦发生大面积缺水危机,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很可能影响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南水北调不单纯是一项调水工程,也是今后20-30年内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战略性工程,是支撑华北地区以至影响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对策,还可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 (3)、知识拓展 讨论: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平衡,请你为解决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想想办法。(修建水利工程、水库设施建设) (4)课件:饮水思源,在专题最后,让我们向那些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调水人致敬! 悠悠一江水 拳拳赤子心 4、小资料 节水从农业开始(见教师用书p177) 阅读书本资料 节水灌溉 分析(1)摆脱水危机,为什么要把目光放在农业上? (2)与本地的灌溉方式比较,采用喷灌方式的优点。 5、阅读小资料 一滴水的价值 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 6、拓展与延伸 小资料水乡喊渴 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缓解我国的水危机,还需保护和治理水资源。 第2-3-3第三课时 重建我们的家园 本课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讨论防治和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环境保护是关系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教材首先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及其主要方针。随后从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及其成果。最后提出了环境保护任务的长期性和持久性,并呼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阅读材料:201个蓝天来之不易(见教师用书p182) 相关图片:北京市治理污染前的空气状况 设问:北京市用了几百亿的资金才堆出201个蓝天,值得吗? 二、新课教学设计 1、专题探究 洁净空气的价值活动设计 (1)角色模拟(记者招待会):让六位学生扮演台州市环保局的政府官员,在课前收集有关台州市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政策措施,准备回答同学的提问。 把其他同学分成五组,分别代表台州市民、汽车公司人员、小汽车的拥有者、医药化工厂的领导、记者,经过小组讨论就政策中的有关内容向环保官员提问。 活动建议: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即可。 (2)、选出六位同学扮演台州市的环保官员,其余同学分五组,分别代表五类群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就上面的问题向环保官员提问。 扮演环保官员的同学课前必须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政策,课上回答其他成员的提出的问题。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3)教师设问:台州市的做法对本地环境建设有何启示? 2、远离沙尘暴活动设计 (1)、资料及图片 让学生了解沙尘暴的危害 沙尘暴袭击北京 生活在北京的人们最近似乎已经习惯了早春的和煦阳光以及满眼的新绿。“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京城春色让每个人都暂时忽略了年年如约而至的沙尘天气。甚至当人们3月20日一早推开窗门的时候,还感受到一点夜雨过后的湿润、清新。可是上午10时一过,看着灰蒙蒙的天空渐渐变成土红色,顶着劈头盖脸刮过来的大风,嗅着刺鼻的土腥味儿,人们明白了,让人又恨又怕的老朋友沙尘暴来了。尽管它的到来比去年晚了3个月,可看它来势汹汹的派头,还是不由得不让人多了一丝对生态环境的担忧。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伤亡。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2)、读图北京风沙区示意图及中国沙漠分布图 A议一议:分析沙尘暴发生的原因 B试一试:假如我是北京市的环保官员,我将这样治理沙尘暴。 C做一做:在图2-30画出北京市应该重点绿化的地区。 D考一考:西北地区退耕还林政策对本地和周边的环境建设有何积极的意义? 拓展与延伸 3、实践训练: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设问:你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谈谈这样做的意义? 第2-3-4第四课时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课结构分析: 教材首先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恶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在国际社会的号召下,我国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 本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复习导入:(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探究,你了解到当今世界面临哪些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二、新课教学设计 1、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 (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进行成果展示 (2)教师知识拓展: 资料: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提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创造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繁荣的未来。 小知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补充:中国21世纪议程的有关内容, 2、关于家乡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 资料:路桥区水资源形势严峻 1、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全区水资源总量为0.9177 亿m3,用水量1.748亿m3,人均水资源量220m3,是全市人均占有量的34.3%,不足全国、全省人均水资源的1/4,成为台州市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县、市区之一。 2003年,我区降水量比上年及多年平均偏少30%以上,加上降水时空分布不平衡以及持续高温,使水资源短缺更为突出。去年,我区日最大用水需求量为7.5万吨,超出了通过调峰手段才能达到的实际最高日供水量6.8万吨,缺口有7000吨。若按近3年平均用水增长率15%来测算,xx年我区日最大用水需求量将为10万吨,而台州市一期供水工程向我区输送原水的日最大能力仅为6万吨。因此,在二期供水工程建成之前,我区用水将面临日益突出的短缺问题。 2、水资源污染严重。河网水源水质污染逐年加剧,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工业污染,如电镀、印染、造纸等生产性重污染企业的废水偷排污染;二是农业污染,如养殖、农药、化肥污染;三是生活污染,如居民抽水马桶、厨房、洗澡水等生活排污未进入污水网以及垃圾、废电池等带来的污染。其中工业和生活污染尤为突出,全区每天排放废水133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317万吨,生活废水1018万吨。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区污水处理率达85%,仍有相当一部分污水直接排到河渠、水库、湖塘,使一些本来可以饮用的地表水受到污染,而且还不同程度地污染地下水。 3、地下水资源超量开采。由于地表水遭受了“三废”污染,地下水资源越来越多地被开采,我区地表水年开采量约2000万吨。深层地下水超量开采,已经造成局部区域的地面沉降。 4、水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我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但同时又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用水效益低下的问题。表现为工业单位产品耗水较高;农业漫灌的习惯还没有彻底改变;城市供水管网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漏失率近20%;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率很低,仅1%等。同时,由于节水意识淡薄,相当一部分市民没有节水的习惯,造成水资源的无谓浪费。目前,我区的用水效率为50.4%。 小组讨论:1、发生“路桥缺水”的原因是什么? 2、请大家为家乡的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路桥区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直接影响着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确立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指导原则,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针对工业用水及其排放废水大幅度增长的现状,严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的生产企业,禁止引进高耗水、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水资源条件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低耗水高产出企业。农业方面,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合理使用化肥,研究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止和减少农药(包括农田径流)对水体的污染。 2、重视地下水保护,控制过度开采。按先地表水、后地下水的原则取水,科学划定地下水超采区,对地下水的开发实行限采、禁采,逐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遏制地下水超采和水质恶化。推广地下水回灌技术,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扩大地下水资源的储存量,控制或防止地面沉降,加快被污染地下水的稀释和净化过程。 3、实行计划用水,加快水市场形成。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配水到户、水量交易的节水运行机制。一是确立总量和定额两套指标。一套是宏观的总量指标,明确各地、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指标;另一套是微观定额指标,结合总量指标,核定单位工业产品或服务、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二是出台水价政策,规范水费秩序。实行基本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阶梯式水价计量方式。保证居民基本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或服务的用水,水价保持现状,超出部分,可分别按超10%加1倍水价,20%加2倍水价,依次类推进行加收收费。三是允许水资源使用权的转让。用水户和用水单位节约的水量可以有偿转让,形成水权交易市场。这样一来,买卖双方都会考虑节水,社会节水的积极性被调动,水资源的使用就会自动走向高效率、高效益。 4、大力推广新技术,促进节约用水。(1)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一方面加强工业生产用水的回用。发展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废水回收再用等技术,推广闭路循环式用水系统和回用池。对不合理的用水环节,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节水减污措施,对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的建设项目,应在投资上给予优先保证。另一方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加强对中水的利用。加大对污水处理的投入,通过污水深度处理提高水的类别,从而使排放掉的污水分别达到生态、农业、工业或生活用水的标准,使其重复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地下水回灌、市政绿化、城市景观、建筑施工以及公厕、汽车冲洗等日常杂用。(2)加大节水设施建设。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必须采用节水型工艺、设备,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包括铺建中水管网,安装中水设备;安装简单的雨水收集和利用设备;安装节水龙头、灶具、抽水马桶、淋浴器等节水器具。对未安装或不符合要求的,政府要采取强制措施。(3)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狠抓供水管网铺设工程质量,重选材,重技术,加强检测,杜绝隐患。同时,将供水管网漏失率列为行政主管部门对供水系统的考核重点之一。(4)启动雨水利用工程。利用雨水进行开源,缓解人畜饮水,促进工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 5、理顺水资源管理,从分割管理转向统一管理。有效利用水资源,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目前水资源管理虽明确水利部门为水行政主管部门,但部分与水相关的管理职能仍然分散在城建、环保、土地、农业、林业、电力、交通等相关部门。如水量和水能由水利部门管理,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由城建部门管理,城市污水排放行为和城市污水排放标准、水污染防治由环保部门管理,对地下水、矿泉水的开发和经营权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管理。水资源管理中的职能交叉分割,多头管理,致使水资源管理缺少整体的协调性。因此应考虑成立水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集中职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6、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市民的节水意识。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借助电视、广播、报纸、横幅、宣传橱窗等传媒,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为契机,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节水法规、节水方法,倡导依法管水、依法治水。同时,扩大节水公益广告的覆盖面,签定节水责任书,开展节水咨询活动,营造良好的节水舆论氛围,使社会各界深入了解和认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形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共识。二是明确奖惩措施。对节约用水工作有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每年度都给予物质奖励,先进典型事迹通过传媒予以宣传;对乱开滥采水资源、浪费水资源的违法行为,责令停止,严肃查处,施以重罚,并予以曝光。通过实施节水奖惩措施,强化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三是充分发挥节水协会的作用。通过节水协会,推动城市节约用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城市节水经验和信息的交流,增强市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提高市民参与程度。 3、关于小杜家乡怎么办的教学设计 (1)、分组对教材上不同角色的意见、建议或感受进行讨论; (2)、在进行充分的讨论后,小组拟出发言提纲,派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 (3)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作业布置: 组织学生就本地的某一类突出环境、资源问题开展一次社会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